【摘 要】
: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进行信息推送与传播的活动,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具有门槛低、易操作、传播快、监管不规范、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自媒体的介入,学校德育实效受到严重冲击,学生价值构建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着眼未来、体悟价值、思辨选择,自觉构建德育核心框架、自觉进行心理情感审判、自觉涵养媒介素质、提升媒介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在亲民、在止于善的德育理想,实现学生人格归位、品德塑造、健康发展的美育理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进行信息推送与传播的活动,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具有门槛低、易操作、传播快、监管不规范、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自媒体的介入,学校德育实效受到严重冲击,学生价值构建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着眼未来、体悟价值、思辨选择,自觉构建德育核心框架、自觉进行心理情感审判、自觉涵养媒介素质、提升媒介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在亲民、在止于善的德育理想,实现学生人格归位、品德塑造、健康发展的美育理想.
其他文献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提问的目的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引领下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读中悟道,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创作于1921年,同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考证,我国最早于1923年将《故乡》选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秦同培编的《中学国语文读本》第一册中,而日本在1953年首次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国语教科书中.[1]之后,《故乡》便成了中日语文的“定番教材”,但两国初中语文教材在《故乡》一文的编选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初中统编版《语文》和光村图书版《国语》为例,就两本教材中《故乡》课后习题
通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整合”一词共出现了20次,结合其出现的不同语境,“整合”可以指学习方法、实践活动,可以指向教学目标、课程资源、评价方式,当然更核心的是体现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诚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因此,落实新课标,处理新教材,组织新课堂,都必须注重“整合”.那么,怎样“整合”才能收获最优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整合”
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性,不论对于哪一学段的语文教师而言,选择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都是比较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对现代诗歌的品析鉴赏能力层次不高.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穆旦《我看》为例,从语言、意象、音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文本解读,由“这一篇”到“这一类”,为现代诗歌的阅读与教学提供抓手.
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及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但议论文写得好不好的关键,在于说理论证是否精当,说理思维是否严谨.rn在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中,多强调论点的提炼与确立、论据的选取与表达,对论证说理,则更多在举例、对比、类比、比喻、因果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上作指导,至于论证说理是否到位,思维表达是否严谨,则缺少较好的梳理与诊断,导致论证说理常存在“夹生”现象.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非常著名的议论性散文,在统编新教材必修上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现.第六单元所有文章都紧紧围绕“学习”展开,《师说》涉及到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师学习”,在话题上与第六单元吻合.而《师说》作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性散文,在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也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故此,本文试对《师说》的逻辑进行解读和释疑,以期对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有所帮助.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中国当代新闻名篇,其新颖的选材,独特的视角,蕴藉的情感让它在众多新闻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回望百余年,屈辱尽得洗,在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激动与自豪,而此时的香港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客观而恰切地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的情感,这极大地考验着记者的智慧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随着2017年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我以为,针对当前困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如果尝试着从对立统一的辩证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找到一条从当前教学困境中突围的哲学之路.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而对立统一就是语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必然规律.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其实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崭新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从点与面
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时,需要关注使学习情境源于(贴近)生活、使所学知识真实使用、使单元任务大小相联、使课堂活动面向全体、使学习评价多元共生、使单元目标形成序列等方面.本文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重构.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能力递升的学习任务、多元共生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从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实用的演讲技能,并能将其运用至真实的语文生活中.
[教学设想]rn“讽刺语言是一种高端的语言艺术,相对于平淡的语言,它具有更强的力度,能够表达更强烈的感觉,更容易刺激读者产生情感共鸣.”[1]“讽刺的运用常常能够仅以寥寥数笔就使一个角色在平面的文字间立体呈现出来,甚至较其他长篇大论的描绘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2]讽刺语言具有正话反说、高度概括、多元性等文化底蕴,讽刺性语言的目的是你不开心我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