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蒂组织瓣(即颏下动脉岛状皮瓣、颈胸旋转皮瓣)在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者20例,通过术后随访的形式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年后得知20例受访患者中18例皮瓣完全成活,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各有1例出现皮瓣尖端的部分坏死,成活的皮瓣在外形、功能方面均完好,与周边正常组织相近,局部无复发,深受患者满意。结论:将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运用于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的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普及应用。
关键词:带蒂组织瓣;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腮腺区肿瘤;修复
临床上常见的腮腺区肿瘤有近3/4为良性肿瘤,传统的腮腺区肿瘤切除术主要是切除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术后面部通常会遗留有凹陷畸形,导致患者患侧面部与健侧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既影响外观,同时还伴积液、口角流涎及味觉出汗综合症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沉重的双重打击[1]。从以上各种不利的术后并发症出发,我院通过对20例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者的术后回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48. 54±1.82)岁,其中,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瘤恶变l例、皮肤基底细胞癌3例,颌骨中心性癌l例,均未发现淋巴结或其它远行转移者。
1.2治疗方法
①颏下岛状动脉皮瓣的制备:根据组织缺损大小在颏下正中处开始设计皮瓣,该皮瓣两侧界不能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其上界紧沿着下颌骨下缘,下界依据缺损面积的大小而定,但一般不超过6 cm[2]。认准大概的解剖位置后,延长腮腺区切口向前于二腹肌后腹上方到颌外动脉的近心端,沿此方向继续向前分离,期间应注意显露并保护颏下动、静脉的起始部位,按皮瓣设计慢慢切开组织瓣远端皮肤,继而沿对侧下颌舌骨肌浅面和二腹肌浅面向上掀起颏下皮瓣,即将到达近心端时,将同侧二腹肌前腹包含在瓣内,直至颏下动脉起点[2]。操作完毕,仔细检查确定该皮瓣血运可靠无误后,用生理盐水纱布予以保护备用,最后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拉至腮腺区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即可。
②胸旋转皮瓣的制备:该皮瓣的命名主要基于切口的下界,设计该皮瓣的切口应起自切除创缘的后外侧面,具体依缺损部位而定。如对于高位的缺损,可在进入耳前皱褶前额弓的上方作一沿上外侧走行的曲线作为切口,然后向下绕过耳垂下方,直至乳突的尖端,这样该切口即进入了颈部[3]。此皮瓣的切口应分段实行不同的切口类型,并对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能力及所能旋转的弧度进行连续再评估,直到无张力皮瓣修复完成为止。皮瓣的掀起因具体选择的部位而定,如颈部一般在颈阔肌深方进行;而胸部通常于胸大肌肌膜的浅面掀起,还应注意胸部皮瓣的掀起内界应保持距胸骨缘外侧2 cm,以保护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完整无损[3]。
1.3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本文对上述20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患者随访3年后发现,其中有18例皮瓣完全成活,各有1例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出现皮瓣尖端的部分坏死,但完全成活的皮瓣患者外形、功能均无异常,与周边正常组织的皮肤、色泽、质地非常相近,局部无复发,效果深受患者满意。
3 讨论
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根据组织缺损的种类和面积大小,曾采用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瓣、胸三角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以及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等各种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4],但据相关文献报道,味觉出汗综合症作为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左右[4]。因此,选择最适宜的修复方法,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美观兼组织功能达到统一是头颈外科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应用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组织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是头颈部肿瘤外科的一项新技能,技术娴熟的临床医生应用此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的彻底性,还能有效进行局部功能的重建,帮助患者恢复容貌,术后亦能保持乐观情绪,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5]。当然,皮瓣的质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皮瓣应该具备色泽优良、厚薄适中、血运可靠、质地合适、容易制备等优点,且在运用过程中能够牺牲较小的供区功能、提供较大的组织量,最大限度地覆盖多区域的组织缺损。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应用于腮腺区缺损组织的修复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皮瓣本身的质地和色泽非常接近人体面部正常的组织皮肤,且薄厚适中,修复后外形良好,无肥厚或臃肿感,深受患者满意;(2)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有较长的血管蒂保证可靠的血供,提高了皮瓣的整体成活率;(3)手术时,由于供区与受区位置相近,有利于手术切口的简单设计;同时供区位置隐蔽,切除后无明显畸形,刨面直接拉拢缝合即可;(4)该手术无需进行血管吻合,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患者更容易接受。
当然,这两种带蒂组织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缺陷和局限的,如颈胸旋转皮瓣由于手术切口线偏长,可能遗留瘢痕;颏下动脉岛状皮瓣由于位于头颈肿瘤淋巴结引流区,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运用也严格受限[6]。总之,这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组织修复上有优势也有不足,而作为一种颌面部缺损组织的新修复手段,我们唯有灵活、准确地掌握其临床适应证,才能充分发挥它高效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尚德浩;黄绍辉;孙长伏等.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5):631-634.
[2] 倪文庆.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76-977.
[3] 贾娟,邓彦君,夏德林等.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4):506-508.
[4] 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59-761.
[5] 袁留霞.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974-1975.
[6] 周琦,余蓉.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165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2,52(4):115-116.
关键词:带蒂组织瓣;颏下动脉岛状皮瓣;腮腺区肿瘤;修复
临床上常见的腮腺区肿瘤有近3/4为良性肿瘤,传统的腮腺区肿瘤切除术主要是切除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术后面部通常会遗留有凹陷畸形,导致患者患侧面部与健侧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既影响外观,同时还伴积液、口角流涎及味觉出汗综合症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沉重的双重打击[1]。从以上各种不利的术后并发症出发,我院通过对20例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者的术后回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为(48. 54±1.82)岁,其中,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瘤恶变l例、皮肤基底细胞癌3例,颌骨中心性癌l例,均未发现淋巴结或其它远行转移者。
1.2治疗方法
①颏下岛状动脉皮瓣的制备:根据组织缺损大小在颏下正中处开始设计皮瓣,该皮瓣两侧界不能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其上界紧沿着下颌骨下缘,下界依据缺损面积的大小而定,但一般不超过6 cm[2]。认准大概的解剖位置后,延长腮腺区切口向前于二腹肌后腹上方到颌外动脉的近心端,沿此方向继续向前分离,期间应注意显露并保护颏下动、静脉的起始部位,按皮瓣设计慢慢切开组织瓣远端皮肤,继而沿对侧下颌舌骨肌浅面和二腹肌浅面向上掀起颏下皮瓣,即将到达近心端时,将同侧二腹肌前腹包含在瓣内,直至颏下动脉起点[2]。操作完毕,仔细检查确定该皮瓣血运可靠无误后,用生理盐水纱布予以保护备用,最后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拉至腮腺区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即可。
②胸旋转皮瓣的制备:该皮瓣的命名主要基于切口的下界,设计该皮瓣的切口应起自切除创缘的后外侧面,具体依缺损部位而定。如对于高位的缺损,可在进入耳前皱褶前额弓的上方作一沿上外侧走行的曲线作为切口,然后向下绕过耳垂下方,直至乳突的尖端,这样该切口即进入了颈部[3]。此皮瓣的切口应分段实行不同的切口类型,并对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能力及所能旋转的弧度进行连续再评估,直到无张力皮瓣修复完成为止。皮瓣的掀起因具体选择的部位而定,如颈部一般在颈阔肌深方进行;而胸部通常于胸大肌肌膜的浅面掀起,还应注意胸部皮瓣的掀起内界应保持距胸骨缘外侧2 cm,以保护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完整无损[3]。
1.3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本文对上述20例应用颏下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修复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患者随访3年后发现,其中有18例皮瓣完全成活,各有1例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出现皮瓣尖端的部分坏死,但完全成活的皮瓣患者外形、功能均无异常,与周边正常组织的皮肤、色泽、质地非常相近,局部无复发,效果深受患者满意。
3 讨论
腮腺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根据组织缺损的种类和面积大小,曾采用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瓣、胸三角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以及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等各种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4],但据相关文献报道,味觉出汗综合症作为腮腺肿瘤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左右[4]。因此,选择最适宜的修复方法,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美观兼组织功能达到统一是头颈外科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应用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组织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是头颈部肿瘤外科的一项新技能,技术娴熟的临床医生应用此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的彻底性,还能有效进行局部功能的重建,帮助患者恢复容貌,术后亦能保持乐观情绪,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5]。当然,皮瓣的质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皮瓣应该具备色泽优良、厚薄适中、血运可靠、质地合适、容易制备等优点,且在运用过程中能够牺牲较小的供区功能、提供较大的组织量,最大限度地覆盖多区域的组织缺损。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和颈胸旋转皮瓣应用于腮腺区缺损组织的修复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皮瓣本身的质地和色泽非常接近人体面部正常的组织皮肤,且薄厚适中,修复后外形良好,无肥厚或臃肿感,深受患者满意;(2)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有较长的血管蒂保证可靠的血供,提高了皮瓣的整体成活率;(3)手术时,由于供区与受区位置相近,有利于手术切口的简单设计;同时供区位置隐蔽,切除后无明显畸形,刨面直接拉拢缝合即可;(4)该手术无需进行血管吻合,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患者更容易接受。
当然,这两种带蒂组织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缺陷和局限的,如颈胸旋转皮瓣由于手术切口线偏长,可能遗留瘢痕;颏下动脉岛状皮瓣由于位于头颈肿瘤淋巴结引流区,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运用也严格受限[6]。总之,这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组织修复上有优势也有不足,而作为一种颌面部缺损组织的新修复手段,我们唯有灵活、准确地掌握其临床适应证,才能充分发挥它高效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尚德浩;黄绍辉;孙长伏等.两种带蒂组织瓣在腮腺区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5):631-634.
[2] 倪文庆.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76-977.
[3] 贾娟,邓彦君,夏德林等.SMAS及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4):506-508.
[4] 马新亮,朱守莉,韩立显.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59-761.
[5] 袁留霞.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974-1975.
[6] 周琦,余蓉.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165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2,52(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