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充分认清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为其网络学习及学校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本文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教育,根据当前教育模式下的一些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一线工作经验,分析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
【关键词】网络教育;大学生;人格;信息技术
一、中国网络用户分布和大学生网络教育现状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增速逐渐放缓,互联网普及率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各种网络应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引人注目,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网民中网络游戏使用率是59.3%,达到1.2亿人,网络游戏用户平均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7.3小时/周,其中21.3%的网络游戏用户玩网络游戏时长超过10小时/周。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71.2%的人下载过音乐。目前网络影视观看比例达到76.9%,1.6亿人曾经通过网络欣赏过影视节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也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然而分析一下莘莘学子们上网到底在干什么,却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更有甚者在网上算命、玩游戏,有的学生因聊天上瘾,竟连上课都给忘了。另外,交友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网友个数少于5、6-10、11-20和20以上者的比率分别为42%、24%、14%和21%,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在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地的一些网吧、学校机房甚至学生宿舍,大约90%的大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综合技能,尤其是如何利用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规划、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根本是一片茫然。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和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
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同性,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传播碰撞和交流,更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高度垄断的网络技术,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强行将帝国主义价值观加诸网络媒体上,毒害青少年的思想,改变他们的信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上网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最基本工具。而大学生活不像中学生活那么紧凑,相对而言十分闲散,因而网络上出现许多道德失范现象。有的大学生在自由的网络上谎话连篇,在BBS谩骂不断,测览黄色网站,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违法诈骗等都是网上十分常见的败坏或违法手段。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作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主体的人,其人格发展状况、人格所呈现的面貌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也间接地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因此,充分把握时代脉搏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抓住工作重心,利用网络教育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培养、增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就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网络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策略
首先,加强重视和提高认识。网络问题早己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存在大学校园内,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并共同参与进去。网络上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信息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好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我们改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净化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素质。人类社会相关的世界分为客观系统、主观系统和价值系统,而互联网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对社会影响最深刻的系统,它表达的是人和物之间的需求和供应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
其次,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网络影响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体系的理解和传承,因此要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学习方式,适度娱乐能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能量。按照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进行调整,健全校园网络防卫系统是普通高校一般的预防手段和必要手段,监控对于消除错误消极的信息有着十分迅速的效果,加强对局域网和个人主頁的审查是国家法律允许的行为,客户端上捆绑安装防火墙装置对于抵制低级、庸俗和反动信息进入校园则有相当好的反响。
再次,完善法律法规。大学生黑客现象普遍,互联网非法活动中也不乏大学生的身影,黄色网站和低俗小说中亦有大学生传播和创造的参与,因此,要完善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教育的监控和掌握。在道德教育的路径,重大敏感问题上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才能令大学生自律避开不良信息,绕道而行,加强自身修养。以法律为依托,才能更合理、正当地推进大学生网络教育,推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最后,总结教训借鉴经验。网络教育工作并不是初始阶段,学校要对不良网络行为进行矫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句谚语说:“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其中所说的关键是学生要有自控力。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作网络的主人,让网络成为学生手中有用的学习工具。从道德教育视角来看待大学生人格形成问题,不再单纯从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下手,同时加强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思想政治工作几个方面的合作协调,综合性地研究,参考其他成果和资料,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人格不断努力。
总之,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同性,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传播碰撞和交流,学校必须通过分析中国网络用户分布和大学生网络教育现状,思考大学生网络行为和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然后加强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提高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认识,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总结教训借鉴经验,全面培养新世纪真正的人才。
【项目来源:佳木斯市2017年度重点科研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人格社会化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2]基于价值系统认识的大学生网络教育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教育当议[J].泰州职业枝术学院学报,2010(10).
[4]周婷,苏伟,杨兆柱.模糊管理与精确指导——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教育新途径[J].黑河学刊,2010(09).
[5]孙波.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学理论, 2009(28).
[6]关于大学生网络教育与人格培养关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7).
【关键词】网络教育;大学生;人格;信息技术
一、中国网络用户分布和大学生网络教育现状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增速逐渐放缓,互联网普及率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各种网络应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引人注目,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国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网民中网络游戏使用率是59.3%,达到1.2亿人,网络游戏用户平均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7.3小时/周,其中21.3%的网络游戏用户玩网络游戏时长超过10小时/周。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71.2%的人下载过音乐。目前网络影视观看比例达到76.9%,1.6亿人曾经通过网络欣赏过影视节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这本应是一件好事,也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然而分析一下莘莘学子们上网到底在干什么,却着实让人大吃一惊。他们上网不是人们想当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而是上网聊天,更有甚者在网上算命、玩游戏,有的学生因聊天上瘾,竟连上课都给忘了。另外,交友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网友个数少于5、6-10、11-20和20以上者的比率分别为42%、24%、14%和21%,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聊天与游戏基本上成了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在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地的一些网吧、学校机房甚至学生宿舍,大约90%的大学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戏网站上。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综合技能,尤其是如何利用网络与自身的专业学习、人生规划、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根本是一片茫然。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和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
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同性,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传播碰撞和交流,更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高度垄断的网络技术,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强行将帝国主义价值观加诸网络媒体上,毒害青少年的思想,改变他们的信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校园网建设的逐步完善,上网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的最基本工具。而大学生活不像中学生活那么紧凑,相对而言十分闲散,因而网络上出现许多道德失范现象。有的大学生在自由的网络上谎话连篇,在BBS谩骂不断,测览黄色网站,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违法诈骗等都是网上十分常见的败坏或违法手段。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作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主体的人,其人格发展状况、人格所呈现的面貌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也间接地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因此,充分把握时代脉搏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抓住工作重心,利用网络教育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培养、增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就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网络教育中人格培养的策略
首先,加强重视和提高认识。网络问题早己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存在大学校园内,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并共同参与进去。网络上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信息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来学习。好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我们改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净化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素质。人类社会相关的世界分为客观系统、主观系统和价值系统,而互联网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对社会影响最深刻的系统,它表达的是人和物之间的需求和供应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网络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
其次,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网络影响着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体系的理解和传承,因此要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娱乐资源,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学习方式,适度娱乐能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能量。按照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进行调整,健全校园网络防卫系统是普通高校一般的预防手段和必要手段,监控对于消除错误消极的信息有着十分迅速的效果,加强对局域网和个人主頁的审查是国家法律允许的行为,客户端上捆绑安装防火墙装置对于抵制低级、庸俗和反动信息进入校园则有相当好的反响。
再次,完善法律法规。大学生黑客现象普遍,互联网非法活动中也不乏大学生的身影,黄色网站和低俗小说中亦有大学生传播和创造的参与,因此,要完善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教育的监控和掌握。在道德教育的路径,重大敏感问题上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才能令大学生自律避开不良信息,绕道而行,加强自身修养。以法律为依托,才能更合理、正当地推进大学生网络教育,推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最后,总结教训借鉴经验。网络教育工作并不是初始阶段,学校要对不良网络行为进行矫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句谚语说:“生存决定于改变的能力”。其中所说的关键是学生要有自控力。我们要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让学生作网络的主人,让网络成为学生手中有用的学习工具。从道德教育视角来看待大学生人格形成问题,不再单纯从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下手,同时加强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思想政治工作几个方面的合作协调,综合性地研究,参考其他成果和资料,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人格不断努力。
总之,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同性,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传播碰撞和交流,学校必须通过分析中国网络用户分布和大学生网络教育现状,思考大学生网络行为和人格培养之间的关系,然后加强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提高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认识,加大宣传和科技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总结教训借鉴经验,全面培养新世纪真正的人才。
【项目来源:佳木斯市2017年度重点科研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人格社会化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M].北京:九洲出版社,2017.
[2]基于价值系统认识的大学生网络教育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教育当议[J].泰州职业枝术学院学报,2010(10).
[4]周婷,苏伟,杨兆柱.模糊管理与精确指导——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教育新途径[J].黑河学刊,2010(09).
[5]孙波.对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学理论, 2009(28).
[6]关于大学生网络教育与人格培养关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