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基本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多中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议论文。在议论说理的时候,常常陷入“脑”中羞涩,无例可举的窘境;在运用写作素材时,也不时出现罗列堆砌现象;在分析论证事例或事理论据时,往往是观点加材料,缺少分析的链条。据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不良现状,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提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能力;基本对策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中、高考考场上,更能展现出学生的实力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状:好多中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议论文。他们在议论说理的时候,常常陷入“脑”中羞涩,无例可举的窘境。即使举了,也不会灵活运用写作素材,有的通篇只是罗列几个“老掉牙”的事例,有的堆砌几个缺乏典型性的生活现象,让人读来毫无新鲜感。还有不少学生在分析论证事例或事理论据时,往往没有找到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契合点和联结处,以致于“骨”(论据)“肉”(论点)表面貌合,实则神离。那么,如何扭转以上这些不良现状呢?笔者认为老师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帮助学生筹建素材资源仓库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然而,筹建素材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艰巨的工程。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集腋成裘,方可建成。
  (一)立足课内教材挖掘作文素材。
  首先,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本。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本身就是一座学生极为熟悉、资源丰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山。老师在教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点拨学生做好材料的积累整合工作。俗话说:“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学生只有大量地吸取语言的信息,写作时才能神思飞扬、文如泉涌。当然,为了方便学生整理、记忆,老师可把教材里面的名篇名句名言、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典故事例等大致做一番分类和梳理。如:
  (1)表现达观、超脱。
  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春日胜今朝”等。
  (2)表现坚守气节和对理想执着追求。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
  (3)表现广阔胸怀与英勇气概。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曹操《观沧海》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
  (4)表现学习要重视积累、坚持。
  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5)表现恒心毅力。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等。
  (6)表现崇高母爱。
  《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疾病,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等。
  (7)表现优劣可以互相转换道理。
  塞翁失马的故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马谡高傲自大丢失街亭的故事等。
  (8)表现修养与治学。
  孔子《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韩愈《师说》中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的确,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宝库。宋朝教育家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无疑是在帮助学生寻找最近的源头活水。
  (二)拓宽课外阅读积累作文素材。
  当然,要积累丰富、新鲜的素材,除了立足课本外,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刘国正先生说:“课内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双翼。只张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夯实课本知识,而且对开阔眼界和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是很有益处的。笔者认为以下几条途径是比较有效的:
  (1)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广泛涉猎各种报刊杂志。如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等读物,不仅能增强学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从沉闷的书斋中走出来,引进写作的无穷活水,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议论文的写作热情。老师也可推荐网络上的一些好书、好文章,尤其是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家名篇、名著以及优秀的中学生作文,让学生课外自主去阅读。
  (2)让学生认真研读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学名著,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学生通过阅读,能从中挖掘无尽的知识矿产做为自己题材的“专利产品”。2003年曾轰动一时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从小就读《三国演义》,甚至读了几十遍。别人觉得陌生的故事在他笔下却是信手拈来,应用自如,这就是熟读出来的功夫了。
  (3)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话语或典型事迹。如:孔子、孟子、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龚自珍、王国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适、林清玄、张晓风、培根、罗素、叔本华等,要求学生先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提炼概括,再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他们,比较辨别,分析他们个性化的一面。最终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把它运用到作文中去。
  (4)让学生背诵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因为诗词歌赋,文化含金量高,能使文章充满诗情文采;名言警句、格言谚语能为议论文的写作增添可信度和思想深度。这些都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素材,只要熟记心头才能为己所用。   实践证明,报刊杂志及网络上的好文章,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人物典型事迹,名篇名句格言等,都是中学生摄取的主要营养,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生活范围、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他们的写作素材积累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课内素材
  有了丰富的材料,还要会用。积累素材只是前提,提炼素材加以盘活运用才是终极目标。语文教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矿藏,只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就会“不尽长江滚滚来”。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技法:
  (一)直接引用。
  这种方法最容易操作,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要保证材料与课文中一致。如: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豁达的胸襟,哪能有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上述文段以名言诗句的引用带出例证,结构独特。若运用于“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作文,定给人文采斐然的感觉。
  (二)提取化用。
  这种方法是根据写作需要,对原文素材进行部分提取、进行化用,化用时可以立足于原文,引出相关的人物故事、经历,借助其意象,构建新的写作内容,为表达中心服务。如:
  纸醉金迷的李后主借“那奔腾不息的江水”,抒发的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爱国诗人辛弃疾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江水,书写的是“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竟成了“令人心仪的美神”,表达了先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
  上述文段将诗句化用镶嵌其中,素材运用自然,语言灵动精彩。
  (三)模仿移植。
  这种方法是将原素材的结构形式(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典型情节、思想意蕴等素材进行移用。同时,要注意对所移植的素材进行精辟点化,使素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非浪漫诗仙李太白之诗吗?面对挫折,笑对痛苦,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此非太白千古飘逸之浪漫情怀者乎?
  仿造苏轼《赤壁赋》句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上述仿造文段引用李白之诗,表达他面对挫折的态度。若用于写“挫折”类作文,比空泛的天南海北地编故事效果更为真实。
  可见,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汲取作文的养料,并有意加以运用,就不会有心枯笔涩的伤感了。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就有不少考生从课文中找到论据,如“昭君的选择”“屈原的选择”“蔺相如的选择”而获取作文高分的。
  三、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
  不少学生写议论文时,列举论据之后往往不会分析说理,使论点和论据严重脱节。因此要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必须编织分析的彩带,联结论据和论点。福安一中特级教师范纯正把论据之后的分析形象地称为“论钩”。他说,我们不能小看论据之后的几句分析,它至关重要。运用论钩能使论据紧扣论点,二者浑然一体,使论据的意义更加显豁,论证更为有力。它是高考议论文取胜的技巧之一。那么,如何编织分析的彩带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探果分析法。
  此法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求根源,由果溯因,使内容逐步深化。具体操作时可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为什么”等。如:
  论点:做人要自立自强
  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论据)洪战辉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因为自立自强,他感动了万千国人。(分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收获精彩人生。(论点)
  (二)假设分析法。
  此法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分析如果材料中的某种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操作时可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不……,那么(就会)……”等。如:
  论点:若要成功,须重立志
  王羲之9岁就开始练字,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洗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论据)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么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分析)正因为他从小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去苦练书法,才会成就一代书法家。(论点)
  (三)归纳分析法。
  此法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最后揭示要证明的论点。具体操作时可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大凡……,无不……,因此可以说……”。如:
  论点: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分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立自强编织未来。(论点)
  以上所述是笔者针对当前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时存在的不良现状,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若能真正抓好以上三方面工作,那么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也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邬明燕.《寻找最近的源头活水——素材积累训练初探》,语文月刊杂志社,2010年第10期.
  [2] 魏红.《阅读——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语文月刊杂志社,2011年第11期.
  [3] 梁晓艺.《怎样使议论文的结构优化》,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2011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但是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也成为了制约语文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个支点,开创语文阅读教学崭新的局面呢?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困惑;人本对话  我们说,语文是一门生活的学科,它的含义是很丰富的:①语文的外延式生活,生活是语文的土壤,是语文的立身之本。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狭隘的语文,是灰色的语文
期刊
在解题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多向联想,以探索最佳解题途径,这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好方法,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巧用公式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总结,它记录了人类不断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存质量的过程,只要有人类存在,她就会被不断续写,永无止境。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早日进入历史学习的大门,找到历史学习的金钥匙。  关键词:历史学科;精神基石;金钥匙  【Abstract】The historical discipline is to the human history developmen
期刊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态度等方面的一些体会,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尝试。  一、教学方法  (一)要善于运用教具。  教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我们在教ruler,pen,pencil
期刊
摘 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地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其次,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第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本文尝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新课程标准》颁布几年来,它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期刊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数次发现学生借助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淡薄,绘图能力不强,解决数学问题不力等现实问题:“问题即课题”!我尝试以执教班级学生为实验样本,谈谈个人实践感悟。  一、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用“绘画”来教会学生“绘画”,淋漓尽致发挥教师应有的榜样、引领作用。只有具备绘图技能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创作”,增强学生的绘图热情。众所周知,
期刊
一切学科教学的有序进行都是从学习语文开始的,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特别重要。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兴趣、阅读习惯、基础知识、写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有效的加强综合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所教文章的导语进行设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加强阅读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积极的学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新课标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信息技术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感染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增加学生作文展示的机会,增设学生作文展示的平台,广泛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总之,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以课文为基础,多读书,细心观察,努力积累素材,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初中学生,往往对写作视若畏途,总觉得没啥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内容空洞,胡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