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对中学生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恐怕很难找到,但大多学生只喜爱流行歌曲,怎样让这些人真正的去热爱音乐,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召力的艺术,让现在的孩子去喜欢,继承,发扬,是我们的义务。而学生往往更热衷唱流行歌曲、看MTV,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实践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成为学生热爱音乐的动力。
一、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識;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手段应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引导。翻开新旧教材,欣赏基本曲目大致相同,如何让学生喜欢乃至热爱,我个人认为仅仅靠课本配套资料,靠教师一张嘴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当代学生在信息的接受上多元化,他们可以从媒体、互联网上获取,如果我们在教学设备上还仅是一台录音机,再好的音乐,让他们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应该多通过录相画面、好的音响效果让学生能在一个比较直观的条件下欣赏音乐,如看一场现场音乐会或录相,这远比录音机要生动,当然作为音乐欣赏来说,看画面来欣赏音乐可能会削弱在听觉上的感染力,但作为初学者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途径了。因此,教学内容和手段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课堂中循序渐进的引导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必要手段。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
四、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对中学生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恐怕很难找到,但大多学生只喜爱流行歌曲,怎样让这些人真正的去热爱音乐,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召力的艺术,让现在的孩子去喜欢,继承,发扬,是我们的义务。而学生往往更热衷唱流行歌曲、看MTV,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实践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成为学生热爱音乐的动力。
一、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識;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手段应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引导。翻开新旧教材,欣赏基本曲目大致相同,如何让学生喜欢乃至热爱,我个人认为仅仅靠课本配套资料,靠教师一张嘴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当代学生在信息的接受上多元化,他们可以从媒体、互联网上获取,如果我们在教学设备上还仅是一台录音机,再好的音乐,让他们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应该多通过录相画面、好的音响效果让学生能在一个比较直观的条件下欣赏音乐,如看一场现场音乐会或录相,这远比录音机要生动,当然作为音乐欣赏来说,看画面来欣赏音乐可能会削弱在听觉上的感染力,但作为初学者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途径了。因此,教学内容和手段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课堂中循序渐进的引导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必要手段。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
四、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