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走出我们教条错误的误区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calib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商品价值、商品交换、商品价格进行讨论学习,一起通过读研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以及农业生产队评工分的研究,说明了商品价值形成与生产力的关系,再通过借助物理运动学的方法研究商品价值生产过程生产力的运动分析,以商品是财富,商品使用价值量是绝对量为根据,举例推导证明了商品价值的数学表达形式。
   关键词:读懂 马克思 劳动价值 商品价值 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A81;F0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222-0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系统的、伟大的科学,为什么。。我们几代人都没有真正读懂这门伟大的科学呢?因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充满了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点物理运动学中的力、距离、功、时间、速度、空间、光速度相对不变的知识,可能会对我们学习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因为,研究科学的方法都是大致相通的,人们学习辩证法容易,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就不那么容易了;事物的迷茫总是会让我们从一个迷茫中走出而又掉进新的迷茫中;研究事物矛盾运动也往往是从对立中明白,又走进对立的迷失中。这可能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因吧?下面我们一起来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一、对商品价值的理解
   商品的价值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重要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的有用价值。它存在质的差别(比如铁与大米的使用性差别、好铁与劣质铁的差别、耐用性的差别等等),而使用价值量是不存在质的差别的单位量(公斤、克、吨、只、双、打、套等等)。使用价值可以随使用而消耗(比如粮食被食用、汽油被燃烧使用、机械被磨损等等)、也可以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淘汰(旧的过时物件总是会被现代新的产品所取代)、还可以随物化劳动被继承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比如铁被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器物)。使用价值量与单位价值量的积等于价值量;比如:大米价值3元/斤,10斤大米的价值量是3元/斤×10斤=30元。
   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内凝结的劳动价值。劳动价值同样有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使用价值是有质的差别的(比如技能、力能、智能等等),而劳动价值量是无差别的量,可以用劳动成果——即生产出的某种使用价值量来衡量(比如1克金、1吨铁、1双鞋等等),还可以用劳动时间乘以比例的方法来衡量(上世纪中期农村生产队,曾对劳动实行差别评工分的方法,劳动时间乘以工分计算劳动价值)。《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3、54页>。马克思这一伟大的定律是正确的,是劳动价值理论的第一大定律。但这一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是:静止状态下观察,同一时间点、同一地区、同质化的劳动——即同一生产力、同一社会状态、同一劳动强度和技巧。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质量互换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绝对量,是不受生产力、社会状态、劳动强度和技能的影响的相对不变量,比如1吨小麦在古代、在现代、在美国、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是1吨小麦,这就好像物理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一样。商品的价值量是受生产力、社会状态、劳动强度和技能影响的相对变化量,比如1吨小麦的价值在古代、在现代、在美国、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是不一样的相对变化量。而我们的一些学者却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绝对量,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相对量”,这是我们长期以来走进的又一误区。
   二、用物理运动学的视角研究商品价值的生产
   (一)名词概念的解释
   1.劳动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具有一切“力”的性质,用于劳动生产的一切劳动使用价值(劳动力、劳动创造的工具及生产资料),劳动生产力是有质的差别的,而它的量是无差别的——不论是用使用价值量(劳动力人)还是价值量(劳动工资元)衡量都是无差别的量,
   2.劳动生产能力或劳动生产速度: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劳动生产创造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的能力。社会劳动生产能力或速度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创造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的能力。
   3.劳动力价格、价值:是指具体劳动者的价格或价值。
   4.社会劳动力价格、价值:是指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某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力和劳动生产资料物化劳动的总时间,用社会平均工资额折算时间。
   (二)商品价值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
   现在我们假设一个有100人劳动力的小社会,参照上世纪农业生产队评工分的分配形式——即一定的社会状态来研究。生产队按商品生产的技术、劳动强度评工分计酬,一般技术、劳动强度的一天10分,中等技术、劳动强度的一天12分,高等技术、劳动强度的一天13分(劳动生产力的同质化),全年按劳动300天计算。假定生产苹果耗费5人——15000分、劳动生产资料5000分、产出50000斤,生产粮食耗费20人——60000分、劳动生产资料20000分、产出200000斤,生产蔬菜耗费15人——即45000分、勞动生产资料20000分、产出100000斤,生产肉猪耗费15人——45000分、劳动生产资料15000分、产出猪肉10000斤,生产农具耗费15人——45000分×复杂系数1.3=58500分、劳动生产资料30000分×复杂系数1.3=39000分、产出100件,生产耕牛耗费5人——即15000分、劳动生产资料20000分、饲养耕牛25头,生产织布耗费25人——75000分×复杂系数1.2=90000分、劳动生产资料40000分×复杂系数1.2=48000分、产出50000米。全年产值495500(分),人均产值4955分,劳动力328500分、生产资料1670000分,平均日工资10.95分。商品的价值分别是劳动生产力工分除以产出的使用价值量:苹果、粮食、0.4分/斤,蔬菜0.65分/斤,猪肉6分/斤,织布2.76分/米,耕牛1400分/头,农具975分/件。    从上述研究我们可得出结论:“商品价值量是一定生产力下的社会分配形成的,商品价值等于劳动生产力产出价值量除以产出的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量等于劳动力的工资除以他的耗费的使用价值量(比如生产苹果每人日劳动10分,耗费25斤苹果,0.4分/斤。)”。这一结论说明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力是辩证的关系,代表商品价值量的工分不变时,社会生产力越高工分的含金量越高,反之工分的含金量就越低,生产力决定着“量”的“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我们就理清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了,也理清了商品价值、劳动力价值与生产力的关系。
   不一样的社会状态,商品价值的形成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分配方式,比如生产某商品成本是2000元,销售是2000元(1+利润%),不论劳动生产的物还是虚幻的东西都能进入成本,利润可能是增加100%、200%……,只要市场能卖出去就行,追求的是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生产过程的运动分析
   我们现在以李某生产苹果为例,假定社会平均生产苹果需要投入100个劳动日,社会平均工资80斤苹果/人天,耗费生产资料8000斤苹果,生产过程总耗费的苹果是(80斤×100+8000斤=16000斤),假定生产出的苹果是50000斤。那么,劳动力劳动时间和生产资料物化劳动时间T:T=100天+(8000斤÷80斤/天)=200天(从力的视角是200人天的劳动);劳动生产能力或劳动生产速度v:v=50000斤÷200天=250斤/天;每斤苹果耗费的劳动力时间t=1/250(天);以劳动力时间量计算每斤苹果的价值w是产出使用价值量与耗费使用价值量比与耗费劳动时间的积,w=1/250×50000/16000=1/80(天)。根据速度×时间=距离(产出使用价值量)、力×距离=功(生产力输出的能量)的原理我可以验证生产力做功是否正确,v乘T=50000斤(完全符合商品价值与社会劳动时间成正比),生产苹果的社会劳动生产力F是(200人天)÷16000斤=1/80(人天/斤)——即商品凝结的社会劳动量,生产力做的功(或产出的力能)=1/80(人天/斤)×50000斤=625(人天)——即社会劳动量。625(人天)÷1/80(人天/斤)=50000斤,这完全符合马克思所讲:“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现在我们假定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平均工资每天为80元,则苹果的价值是80元/劳动力天×1/80(人天/斤)=1元/斤;当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社会平均工资随之增长到了100元,则苹果的价值=100元/人天×1/80(人天/斤)=1.25元/斤;从生产力的运动分析得出劳动价值理论的第二定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运动中,劳动力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它们的大小取决于单位社会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质)或代表等量的货币量与凝结的社会劳动时间量的积。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1)在商品生产运动过程中,由于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一个不变的空间量,那么“劳动生产能力或劳动生产速度v”乘以“耗费的生产劳动时间t”等于不变的单位商品使用价值的空间量,必然出现“速度v越大而时间t越小的相对性的结论”。这一结论如同物理学中的“相对论”一样。(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以生产力做功的形式实现了质量互变的“变压器效应”或倍增效应,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商品的过程总是由耗费少的社会劳动量产出更多的社会劳动量;比如人们在饲养牛马、生产动力机器的过程,更是直接把人的小的生产劳动力变成了更大的生产劳动力。
   从上述分析中你会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当生产苹果的速度为80斤/天时,耗费劳动时间t=1/80天,而生产苹果的速度为250斤/天时,耗费劳动时间t=1/250天,1斤苹果是不变的量,此时1斤苹果的使用价值、价值是一定的,所以衡量苹果价值的量只能是一个时间与速度乘积的空间量——即80斤/天×1/80天=250斤/天×1/250天。(2)在生产运动中商品凝结的社会劳动时间量等于产出的使用价值量与耗费的使用价值量比与耗费劳动时间的积。(3)商品的价值与社会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在我们用劳动时间的多少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同时,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多少也衡量了劳动力的价值大小;所以,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的社会劳动力价值量=商品凝结的社会劳动时间量,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凝结的社会劳动量。(4)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创造的生产资料(凝结着社会劳动量)的物化劳动的价值总是等同的——即劳动生产力。(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自己的劳动效率存在着间接的关系,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量通过劳动效率做功扩大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再由商品凝结为自己的社会劳动时间量——即价值量;所以,劳动效率越高生产同等价值量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或单位时间产出越多,也就是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效率越高产出与耗费比越高,这就是为什么要提高效率发展生产的原因。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劳动价值理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1)劳动创造价值是绝对的,人们利用自然物通过劳动生产创造有用物商品、劳动生产工具、劳动生产资料——即商品和勞动创造生产力的一切价值。(2)人既是社会的劳动者又是社会劳动生产成果的分享者、消费者。(3)商品是社会财富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生产资料,商品用于消费它的价值随之一起消费,商品用于生产资料它的使用价值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等价地成为社会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社会劳动力的价值量自觉不自觉地已经充当了衡量商品价值量的一把尺度。
   三、研究市场经济运动中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商品是社会财富,财富的多少代表着国家、企业、家庭的贫富差距大小,商品社会正是商品财富这个利益矛盾推动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运动。商品价值量、劳动力的价值量都是由生产它背后的社会交换而实现的,但商品价值量、劳动力的价值量都由运动的社会和社会生产力决定它们的运动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用运动的方法研究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一)商品价值、增值(剩余)的生产与生产力
   我们以黄豆与豆腐的交换为研究对象,看看它们的生产增值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假定张某从事生产黄豆劳动,种植黄豆的生产资料耗费了1500斤黄豆的价值,投入劳动100天相当耗费了500斤黄豆的价值,生产出6000斤黄豆;那么张某通过生产除去消耗后增值(剩余)为:6000-1500-500=4000(斤黄豆);把消耗费用(以劳动者每天耗费5斤黄豆为换算标准,这一点务必清楚。)折算成必要劳动天数为:2000÷5=400(天);生产价值的速度为:6000÷400=15(斤/天),如果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黄豆的价值则是1/15×6000/2000=0.2(天),生产的黄豆价值是耗费必要劳动时间量的3倍(社会平均情况下价值量总是大于生产它的耗费量)。假定张某农闲时从事豆腐加工劳动,加工豆腐生产资料耗费了90斤黄豆的价值,生产劳动4天相当耗费了20斤黄豆的价值,生产豆腐180斤,若等价交换2斤黄豆换1斤豆腐时,180斤豆腐相当360斤黄豆的价值;那么张某通过生产除去消耗后增值(剩余)为:360-90-20=250(斤黄豆的价值);把消耗费用按折算成劳动天数为:110÷5=22(天)生产价值的速度为:360÷22=164/11(斤/天)。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黄豆与生产豆腐两者劳动生产价值的能力(速度)比是15(斤/天)÷164/11(斤/天)=11/12(既是同一劳动者从事不同商品的生产劳动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劳动技能质的矛盾——即表现为速度差)。这都说明:“劳动生产价值、劳动生产增值(剩余)的能力都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劳动生产价值的能力(速度)、劳动生产增值(剩余)的能力(速度)也越大”。比如:①张某种植黄豆的劳动生产价值能力是15(斤/天),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生产增值(剩余)能力为10(斤/天),必要劳动时间400天生产价值6000斤黄豆、增值(剩余)4000斤黄豆;②当张某种植黄豆的劳动生产价值能力下降到10(斤/天)时,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生产增值(剩余)能力为5(斤/天)必要劳动时间400天生产价值4000斤黄豆、增值(剩余)2000斤黄豆;③当张某种植黄豆的劳动生产价值能力继续下降到5(斤/天)时,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生产增值(剩余)能力为零(斤/天),必要劳动时间400天生产价值2000斤黄豆、增值(剩余)零。
   现在我们把充当价值物的黄豆用货币(社会使用价值单位或社会财富单位)形式表示,看看商品的价值应该怎么计算?假定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每天45元——即每斤黄豆的货币价值是3元,那么1斤黄豆的价值量=15×3×400÷6000(元),假定式中:15×3是由社会平均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速度用Xh表示, 400÷6000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用th表示,则商品的价值就可以用Xhth表示;同理1斤豆腐的价值量=164/11×3×22÷180=15×3×12/11×22÷180(元),15×3用Xh,12/11(这是速度比Vd/Vh)用tan?θ表示(质差或劳动复杂系数),22÷180仍用tf表示,则商品豆腐的价值就可用tan?θXhtf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商品价值运动,在不考虑社会状态影响的前提下:用f(x)=tan?θX(X是社会平均生产价值能力或速度,tan?θ是生产某商品的技术复杂系数),用f(t)=t(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一般商品的价值就可用两个函数f(x)f(t)积的形式来描述——参考《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师2020年01期]。
   假定张某用2000斤黄豆的价值投入农业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在同样投入100天的劳动相对耗费1000斤黄豆的价值(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劳动报酬增加了),生产资料耗费3500斤黄豆的价值,生产出黄豆11000斤;那么张某通过生产除去消耗后增值(剩余)为:11000-1000-3500=6500(斤黄豆);把消耗费用折算成必要劳动天数为:4500÷10=450(天);生产价值的速度为:11000÷450=244/9(斤/天)。如果社会平均劳动生产价值能力为110元/天(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那么每斤黄豆的价值等于110元/天÷244/9斤/天=4.5(元/斤),张某的消费收入将从原来每天5×3=15(元)变为10×4.5=45(元),生产资料投入由原来的1500×3=4500(元)变为3500×4.5=15750(元),生产出的商品总价值由原来的6000×3=18000(元)变为11000×4.5=49500(元);在生产效率提高后,黄豆的价值f(x)f(t)=244/9×4.5×450÷11000=4.5(元),变化只是f(x)由原来的15×3=45(元/天)变为244/9×4.5(元/天)、f(t)由原来的400÷6000=1/15(天/斤)变为450÷11000=9/220(天/斤)。现在假如生产豆腐的生产效率没有提高,市场仍是1斤豆腐换2斤黄豆,那么生产豆腐,f(t)=(4+90÷10)÷180=13/180(天/斤),f(x)=9×180÷13(元/天),1斤豆腐的價值f(x)f(t)=9×180÷13×13/180=9(元),豆腐与黄豆交换时tan?θ=Vd/Vh=(360÷13)/(220÷9)=(18×9)/(11×13)。我们从运动分析看到了,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时,劳动消费水平、黄豆、豆腐的价值都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社会平均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商品价值的运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二)商品的实物交换
   商品的实物交换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少见了,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大农村还是常见的,比如用粮食换豆腐、用鸡蛋换咸盐、绿豆换粉条、用鸡蛋换火柴。现在我们看看实物交换的背后都是什么?我们就用2斤黄豆换1斤豆腐为例进行分析:1斤黄豆价值用wh表示,1斤豆腐价值用wd表示,生产1斤黄豆的平均劳动时间用th表示,生产1斤豆腐的平均劳动时间用td表示,两者的生产价值的速度分别用vh和vd表示,。讨论问题①,假定交换是等价的,则2wh=wd或2vhth=vdtd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第一种条件是:两者的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表现相统一,黄豆的使用价值量与豆腐的使用价值量的比和两者价值量的比均为2:1;第二种条件是:当生产黄豆和生产豆腐的劳动同质(劳动强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均相同)时,则黄豆和豆腐的劳动生产价值的速度相等(vh=vd在劳动同质化处理后速度就被隐藏了),生产黄豆和豆腐的劳动(同质)时间量的比th/td=1:2,若生产黄豆和生产豆腐的劳动不同质(劳动强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均不同)时,则黄豆和豆腐的劳动生产价值的速度不相等(vh≠vd),th/td≠1:2,但vhth/vdtd=1:2。讨论问题②,假定交换是不等价的,则2wh≠wd或2vhth≠vdtd,只是交换中黄豆与豆腐的使用价值量的比是2:1。讨论问题③,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交换比例是以黄豆和豆腐各自的质量相关的,比如质量好的黄豆与一般质量的豆腐交换的比例可能是1.5:1,质量不太好的黄豆与质量较好的豆腐交换的比例可能是2.5:1;这种质量互变的现象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不过这种比例双方总是经过讨价还价而随机发生的,等价是相对的,不等价是绝对的。    (三)商品的价格
   马克思对商品价格形式这样描述:《虚幻的价格形式—— 如未开垦的土地的价格,这种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又能掩盖实在的價值关系或由此派生的关系。》<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21页>。马克思这样讲就明确告诉我们在商品社会中,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商品价值量必然带有社会属性——即价值量是受社会状态影响的相对变化量不是绝对量。因为,商品流通交换的社会过程使商品的价格隐藏了大量的没有人类劳动的虚幻东西在里面,此时商品的等价交换不再是商品凝结的必要劳动时间相等了,还必须使商品内隐藏的没有人类劳动的虚幻部分相等。不了解这一点,你将永远不会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商品价值相对量的社会状态影响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比如,市场供求、投机、炒作、信息、操控、政策、制度、法律、垄断等等。不论社会状态怎样对商品价值影响,它都是货币的使用价值量与货币的价值量相对的反方向变化——即货币贬值或增值,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社会生产力不变、商品内在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只有冠以商品价值的货币量(价格)发生了相对的增减变化。比如,当遇到社会经济通货膨胀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通胀前1元可以买2个馒头,通胀时1元钱只能买1个馒头了;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一句话“钱不顶钱用了”——即抽象的货币的使用价值量与具体商品物的使用价值量发生了质的矛盾或货币使用价值的质与货币价值的量的矛盾。
   (四)商品价值的基本内容与社会状态
   商品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力的价值(工资)、耗费劳动生产资料的价值、剩余价值(劳动生产增值)三个主要基本内容构成。劳动工资是社会劳动者(老百姓)生活财富的来源,生产资料是社会财富的消耗,剩余价值(劳动生产增值)是社会财富的积累——支持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税收)。在商品以货币形式流通的时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由可膨胀可收缩的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代替,通过社会生产——交换——再生产无限循环的流通,使商品价值的三个基本内容由财富利益神经构成了复杂的运动系统。对商品价值的复杂运动系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以社会劳动力的价值和生产资料的价值构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构成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三是以政治、经济、文化构成最复杂的社会状态。
   商品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推动和复杂的社会财富利益矛盾运动的推动,虚幻价值也会不断大量地充当进入商品价值中,社会商品的价值也必然发生不停的相对变化运动。我们把社会状态对商品价值的影响用f(s)的函数表示——参考《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师2020年01期],那么用数学公式表示商品的货币价值量,则有一般商品货币价值量=f(s)f(x)f(t)。我们还以张某黄豆生产为例,如果张某生产出6000斤黄豆,由于通货膨胀涨价每斤由3元上涨成5元,则黄豆的使用价值量6000斤不变,价值却由18000元变成了30000元,f(s)系数由原来的1变成了5:3,而原来的f(x)f(t)并不改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旧的交换平衡体系被打破,黄豆不涨价就会出现市场交换中价值被低估——即不等价,要实现新的交换平衡体系f(x)f(t)也就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相对运动变化。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下的社会商品价值矛盾运动变化,体现着价值规律作用的客观要求。这也说明了商品价值是相对的变化量而不是绝对的静止量。
   我们一起读懂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能在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前提下走出教条、错误的误区。劳动创造价值而不是“只有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价值更不是“要素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只有耗费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才能与劳动力等效,商品价格中加杂的一切没有劳动的东西都是剥削。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为回归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3] 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回归劳动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经济师,2019(05)
   [4] 厘清商品价值的计算问题正确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经济师,2020(01)
   [5] 我们不能教条错误地去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师,2020(02)
   [6] 从劳动价值的视角来看房价.经济师,2020(03)
   [7] 用劳动价值理论看市场.经济经济师,2021(03)
   (作者简介:山西省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 原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煤管处调研员)
  (责编:芝荣)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深冷处理对齿科支架用钴铬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个钴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2组:循环深冷回火组及对照组,每组5个,分别进行处理。在万能试验机上测定各试件的
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除治疗尿路结石、涎腺结石和胆囊、胰管结石外,近年来在国内外还广泛用于骨科领域,并且在治疗一些肌肉骨骼疾病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但
"十三五"期间,京沪苏浙等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导向,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决议及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区域战略定位,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方面通过制定教育改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虽不属于人畜共患,但一旦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几乎是灭顶之灾。非洲猪瘟实验室病毒核
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者关注的内容,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践中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