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級学生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所以对注重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惯用传统教学法,更是影响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游戏教学
新课程改革明确希望学校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精选了社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识,适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为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提供新的思路。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侧重抽象逻辑思维的课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一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2.教学方式保守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不良心理,这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基本号召。
3.学习方法没有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掌握得不够到位。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小学生能熟练背下教材中的公式,但是不会用;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说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落实到书面上就错误百出。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正视的。
二、基于游戏改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对策
如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而游戏的引入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答案。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游戏导入,激活想象
游戏过程充满了未知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内容,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4的认识”这节课时,刚上课就对学生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音刚落就得到了学生的一片欢呼,这时我先在我的头上戴着做成1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棒子,长又长,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1,接着我又带上做成2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黄鸭,在游泳,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像2,然后我又带上表示3的花环,对学生说:“小耳朵,爱音乐,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是3。在这样的游戏导入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一节活泼的数学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操作游戏,活跃气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亲自感受数学,才能让他们在自然而然中习得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游戏,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9个方形的小卡片,对他们提出分堆要求,不管分成几堆,每堆都要有同等数量的卡片,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分堆游戏中,接着我再让他们操作每堆放2个、4个、5个的做法,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很快就发现余数的存在,这时候我再引入教材中关于余数的知识,就显得顺理成章,很快被学生所接受。
3.互动游戏,和谐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引路人。新课程明确提出,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良好、民主的关系,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互动游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可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的“左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左右口令游戏。我说口令,学生做动作,培养他们分辨左右的能力。我说“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左手摸右眼、右手摸左眼、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双手放好身坐正。”在我的口令下,学生快乐地做着游戏,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使他们快速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娟.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2]宋连玉.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9).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游戏教学
新课程改革明确希望学校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小学数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精选了社会对数学的一般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识,适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为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提供新的思路。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侧重抽象逻辑思维的课程。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一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2.教学方式保守落后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认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过于依赖教师的不良心理,这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基本号召。
3.学习方法没有到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在学习方法方面还掌握得不够到位。再加上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小学生能熟练背下教材中的公式,但是不会用;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说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落实到书面上就错误百出。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正视的。
二、基于游戏改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对策
如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而游戏的引入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力的答案。游戏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游戏导入,激活想象
游戏过程充满了未知性和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着一种天然的喜爱,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内容,使学生发挥想象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4的认识”这节课时,刚上课就对学生宣布:“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音刚落就得到了学生的一片欢呼,这时我先在我的头上戴着做成1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棒子,长又长,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1,接着我又带上做成2形状的花环,对学生说:“小黄鸭,在游泳,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像2,然后我又带上表示3的花环,对学生说:“小耳朵,爱音乐,你们看我长得像谁?”学生说是3。在这样的游戏导入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一节活泼的数学课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操作游戏,活跃气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亲自感受数学,才能让他们在自然而然中习得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游戏,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9个方形的小卡片,对他们提出分堆要求,不管分成几堆,每堆都要有同等数量的卡片,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分堆游戏中,接着我再让他们操作每堆放2个、4个、5个的做法,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很快就发现余数的存在,这时候我再引入教材中关于余数的知识,就显得顺理成章,很快被学生所接受。
3.互动游戏,和谐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是学生的引路人。新课程明确提出,师生之间要构建和谐、良好、民主的关系,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互动游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可以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的“左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为学生设计了左右口令游戏。我说口令,学生做动作,培养他们分辨左右的能力。我说“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左手摸右眼、右手摸左眼、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双手放好身坐正。”在我的口令下,学生快乐地做着游戏,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使他们快速学到了新的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娟.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2]宋连玉.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