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科的教育思想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学科中的方法,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然后才是外语学科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外语学科中的课程发展的方法、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都是属于哲学中的方法论范畴。方法论的灵魂是辩证法。本文将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外语学科中的若干焦点问题。
  1.素质教育与外语掌握的辨证统一:外语学科目标的原则
  过去,学校在提到英语课程的目的时,主要就是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忽略了外语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所应起到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学校中的各种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均应贯彻素质教育。根据这一精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2.输入与输出的辨证统一:外语教学过程的原则
  在外语学习中,所谓输入,就是指读和听;所谓输出,就是指写和说。当我们希望学生能说或写英语,也就是要他们能“输出”时,我们首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听和读,也就是“输入”语言材料。我们自己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输入”,就要求他们“输出”,要求他们会说、会写,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也是不公正的。另一方面,根据语言获得的规律,在会听和会说、会读和会写之间,有一个语言机制转变的过程,必须在听到或读到相当量的语言符号之后,才能逐步转化为说或写的能力。
  3.听说与读写的辨证统一:外语学科技能要求的原则
  听说和读写的关系,也就是口头的语言实践与书面的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 按照婴幼儿母语获得的过程、二语习得的规律,以及考虑到英语作为分析性语言和汉语的基本词序相近(基本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这一特点,对初学英语者来说,一般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做法。当然,我们不排除从阅读入手也可以把外语掌握得很好的可能。但是,单纯从阅读入手而没有足够的口头实践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在听、说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甚至可能基本上不能进行口头交流。而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
  因此,处理好听说和读写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用辨证的方法处理的问题,必须摆好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在教学安排上处理恰当,听说能力的提高会直接有助于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会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这是听说和读写二者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
  4.學得与习得的辨证统一:外语学科教学环境的原则
  语言习得的理论,是在二语习得的问题上提出来的。但在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进入外语学习的领域。
  一般来说,在外语学习中,由于没有或缺少外语习得所必需的语言环境,因而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步掌握一门外语。不过,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各国和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扩大、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各地方,尤其是发达城市,外语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在外语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们都在注意尽量创造外语环境。因此,利用一定的外语环境,使学生有一定的习得机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得与习得的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在尽量充足的习得环境中学得外语。
  因此,要给我们的学生较好的外语习得环境,首先就是我们要多和学生讲外语;不仅用外语上课,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在校园里、在宿舍或饭厅里,都和学生讲英语。应当看到,在教室上课,无论老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么贴近真实生活,仍然是人为的、虚构的环境。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真实的交流,才是真正地运用语言。
  5.语言与文化的辨证统一:外语学科性质的原则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学习一种语言就不可能与了解这个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相脱离。进一步说,语言越学得深透,就越能更深入地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并对这一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反过来又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个文化的载体——这门外语。常常有人说,“我已经学会了四五千个单词,语法也基本掌握,但总觉得自己的外语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能再提高一步。”的确,这种情况已经并且还正发生在不少人身上。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看原文书报太少,文化信息缺乏,不仅影响了理解力,更妨碍了自己口、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要说明的是:了解所学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绝不是只有把外语学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做到的。就学生来说,认为要学到高中或者至少初中高年级,才谈得上了解外国文化的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我们从初学开始,就存在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小学生学了Thank you、Please这两个用语。就应当知道,在英语国家,一家人一起吃饭,父母亲要三四岁的孩子递过来盐瓶子,还得加个“请”字,说“Pass the salt down,please”等孩子递过来了,父母还要说一声“Thank you”,这就是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文化。
  6.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测试的辨证统一:外语学科评价的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不赞成“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考试为惟一学习成绩评价标准的做法,而要以学生学习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潜能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就形式而言,形成性评价应包括学生的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的质量、当堂学习效果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阶段测验、终结(期末和年末)考试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并不排斥终结检测(包括毕业考试),只是强调要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即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而发展的观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所在。
  再有,真正的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考试要求的关系。有些家长说,“你们什么素质教育、语言技能搞得挺热闹,可是我们孩子中考及格不了(高考考不好),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在中考、高考中还未能体现以真实语言能力为主,而在很大程度上仍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情况下,一定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补课”看来还是要不得已而为之的。
  以上这6个问题,概括了我的外语学科的教育思想。当然,这只是一些宏观的原则,而且是比较概括性的,主要从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外语学科中若干貌似对立的因素的统一,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里,我没有试图从一种系统的教学法体系的层面来探讨它们,只希望这些观点有助于教师们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能从辨证统一的观点来处理外语学科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作者简介:肖雪,(1986.6)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女 ,汉 , 研究方向 :外语 , 学历 :本科,职称:中学二级。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学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错误的假设上,所采用的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为无主见、缺乏适应性的个体。学习者实际上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有自我意识、自我指导和自我批判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对人本主义的理性回归,这一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學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
期刊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随之发生转变,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向进步及综合能力的强化。因此,本文便主要针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探讨,从而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快速消化课堂知识,逐渐促进其物理学习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自主探究教学  引言: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涉及到的抽象性知识较多,许多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
期刊
摘要:目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主要以“求善”为核心构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职业道德体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伦理虽然能对科学家形成一定的控制,但种控制非常脆弱。难以阻碍科学家内在“求真本能”和“自利本能”的失控,基于当下现实,应以“少害”为道德基础,其核心是科学家的自我限制和自我规范,是一种自律伦理,具体以韦伯的一种事先责任----“责任伦理”为实践路径,以此来重塑当下科学家的伦理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应用型高校十分注重培养人才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应用型高校进行经济学教学,也需要突出知识运用的特点,不能够纸上谈兵。加之,当前的经济教学逐渐从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其通过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了经济学不能够以实验形式展现出来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应该充分重视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实验方式,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传统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  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存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巨大创新和飞速发展,高校师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生活方式都与新媒体领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不足,在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制度创新方面仍需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党支部;党支部组织力;制度创新  高校党支部起到了党联系青年学生和高校教师的主渠道作用,只有其具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力,才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规的老年教育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剧增、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平均寿命延长等新时代新特点,促进了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的兴起。从国家、政府到个人层面都逐渐对老年教育更加重视,通过回顾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老年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关键词:老年教育;研究;发展及改革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终是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之美,帮助他们培养文化自信,确立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以及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传承人。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的时候,其族裔被称之为“华”,而“华”又是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唐
期刊
《樂天》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碎片化的学习提供了多样性的方式,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碎片化学习方式,在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英语学习,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展开探讨,通过有效的策略分析,不断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大学英语;学习效果;策略  一、碎片化学习的含义  碎片化学习是指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