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的百变天后,“在我心里就是小妹妹”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上,刘培基和梅艳芳是永远的赢家


  刘培基的童年经历,与梅艳芳有着相似的痛苦——他的母亲是一位只身闯荡香港的美女作家,八岁前他跟着母亲住九龙塘花园别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邻居是香港“鬼才”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八岁后母亲要嫁人,对方不接受拖油瓶,于是母亲把儿子送去粉岭,基本上相当于流放,连学费也不肯付。为此他受尽欺负,每天晚上被赶到池塘里睡觉,“那时只有月亮护着我,一抬头就能看到它,我就感觉很安全”。
  而对于梅艳芳来讲,刘培基是她的一轮明月,从出道伊始就保护着她,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1982年,梅艳芳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歌唱新秀大赛上,以一曲《风的季节》获得冠军,自此踏入歌坛。华星唱片总经理苏孝良打电话给刘培基,问可不可以为梅艳芳做造型。那时刘培基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服装设计师,梅艳芳是个新秀:一个瘦瘦小小、烫着一头老气波浪小卷的女孩。因为小时候吃黄霉素,她牙齿发黄,也不整齐,不敢大笑。
  想起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刘培基脱离了采访的状态,眼神从平视记者转而向上:“阿梅进来时有些局促和紧张,不知道我会不会为她做造型。现在你们年轻人等待时就会玩手机,那时阿梅一直看着我,我走到哪里干些什么她都看着我。”这种渴望又充满不安全感的眼神,让刘培基一下想起了月亮下小小的自己。从第一次见面他就决定,“我要好好帮助这个女孩,为她做一辈子的造型”。


  第二张专辑《赤色梅艳芳》发行后,梅艳芳红了。当时香港唱片封套清一色的大头照,而这张封套上的梅艳芳,站在沙滩上长裙起舞,远处的篝火把她勾勒得神秘和哀伤,专辑的火爆令她丢掉了初出道时“徐小凤第二”之名,“刘培基永远是对的”这个念头,也许就是从那时深植于梅艳芳的心里。
  多少明星尝过大红之后的黯淡滋味,红的越快就越有跌下来的担心,惟有不断给歌迷新鲜感才能在巨星年代活下去。当年,女歌手大都是一副传统的柔美形象,而梅艳芳却独树一帜,她舞台形象的叛逆、性感和直白,与同一时代的徐小凤、甄妮等其他女歌手截然不同。
  《飞跃舞台》时刘培基已经成为梅艳芳的形象设计师,那时香港还没有这样一种职业,大家都是去欧洲、日本买衣服,不管是否对味只要比别人显眼就行。刘培基不一样,他在每次设计前都会仔细听歌,然后让梅艳芳把脑子里构思的舞蹈大致比划一下,“她早期的舞台手部动作比较多,那我就给她设计大袖子,舞起来很好看”。
  刘培基在工作时很“独断”。在《飞跃舞台》时,他一直在想要为梅艳芳设计什么样的形象,“一天我带她去理发店,让她坐在那里。我越看她的长发越觉得讨厌,就拿起剪刀,一下子就把她的长头发剪掉了。她当时差点哭了,我说没关系,就让理发师帮她理成短发,然后给她戴上眼镜穿上男装。再一看,真是太漂亮了”。
  少年时期特殊的“跑江湖 ”卖艺经历造就了梅艳芳侠义豪爽的性格和大气沧桑的气质,当年刘嘉玲录像传得沸沸扬扬,游行队伍中站在最前面的就是梅艳芳。身边人缺钱了,第一个借钱的就是梅艳芳,“大姐大”的称呼名副其实。所以穿上男装的梅艳芳,褪去前张专辑的幽怨哀愁,一下子把她性格中的豪爽和帅气勾勒出来。
  “我告诉阿梅,你不是女扮男装,而是女穿男装。前者一眼看上去还是女人,一个‘扮’字就出卖了你的脂粉气,后者是时尚,是自信,是驾驭得了不同的性别。”刘培基慢慢培养着梅艳芳骨子里的倔强和自信,再面对镜头,梅艳芳的眼神一下子就对了。
  在此之前,香港女星也尝试过男装造型,但梅艳芳是最成功的。之后,她在《川岛芳子》中的军装,《胭脂扣》中的青衣小帽,唱片《坏女孩》中的短发颓废造型,梅艳芳给了香港娱乐圈接连不断的惊喜。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用“东方麦当娜”来形容梅艳芳在东方歌坛的影响力,“我们不是学麦当娜,那个尖尖的胸罩所谓的内衣外穿我们早于麦当娜,”如今这件震撼全城的“菠萝钉”已陈列沙田的文化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不光是梅艳芳,你能看到巨星年代的香港,是怎么样的辉煌。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描写:最时髦的人在那里,最漂亮的人在那里,“高跟鞋撞地的声音都和现在不一样”。
  在生活中,梅艳芳和刘培基永远陪伴
  2002年 10月,罗文因癌症在玛丽医院去世;2003年,当“非典”阴霾笼罩香港时,张国荣突然轻生。2003年 12月 30日,梅艳芳去世,一代偶像的黄昏就这样到来了。年轻的时候刘培基跟黄霑说过“假如我幸运能死在你前面,真好真棒,因为起码有一个人会为我代言”。但没想到他的朋友都先他而去。现在有人问能不能去刘培基家里参观一下,他只会说“都是遗像,就不必看了吧”。
  刘培基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叫她“阿梅”,仿佛很自然地就叫起来了。在梅艳芳的遗嘱中,刘培基的名字也名列其中,她眼见刘培基自 1998年开始过退休生活,希望挚友以后仍可继续逍遥度日,所以她的信托基金,同样每月会支付刘培基一笔生活费。因为这样,刘培基没少受到梅艳芳家人的谩骂。这些年,他也并不辩解什么,相比金钱,他更感动于阿梅真的将他当作亲人。
  2008年香港媒体公开了梅艳芳生前给刘培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她是一种小女孩式的撒娇:我不想知道我是个病人,我会积极去做好每一件事,你的话我一直都是很听的,是吗?这件事我好希望得到你的支持。请保重,否则你病了会令我一世内疚。
  的确,除了事业上的帮助,刘培基也一直是她最重要的朋友。那个年代的明星,彼此之间有份义气——梅艳芳成名后曾有过一段迷茫期,“她仿佛变了一个人,夜夜笙歌,晨昏颠倒,她的样子很憔悴,明显不在状态。”刘培基曾好言相劝,“你要爱护自己,不要常去夜店,少喝点酒,你照照镜子,再这样下去,化妆也不上粉了。”当时的梅艳芳却有点不在乎,这让黄霑也很生气。黄霑曾打电话给刘培基,在电话中骂了梅艳芳十几分钟,这令刘培基很恼怒,穿着睡衣一路冲到黄霑家里,为梅艳芳回骂黄霑。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刘培基说:“感情真正深厚的朋友经得起冲突,不会因一时意气反目。”


  采访中聊到现在的香港娱乐圈,刘培基有些恨铁不成钢,“大家都向钱看,彼此之间除了工作和金钱上的往来,人情味儿荡然无存”。回望当年,梅艳芳张国荣都知道他工作时不喜欢被人打扰,只是打个电话问一下刘培基回不回家,然后集体跑到他家等待下班后一起吃饭,有时两个人都挽着刘培基,害得他吃不了饭。
  如果时间停留在温暖的一刻多好。2003年,梅艳芳召开记者会承认患上宫颈癌,在癌症晚期的情况下,她毅然开了8场演唱会,告别歌迷,告别舞台。刘培基为她制作开场礼服和压轴服装。“我已经向全世界宣布退休了,但阿梅说她没有找到愿意给她穿上婚纱的人,所以要嫁给舞台。你说这样的衣服我能不设计吗?”压轴的婚纱则是梅艳芳的要求,头纱设计上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只能由丈夫掀起。所以刘培基设计了不能揭开的头纱,谁也看不清梅艳芳最后的表情是什么!是舞台上的满足还是得不到爱情的遗憾,谁也不知道了。
  在梅艳芳生命的尽头之时,刘培基每天在医院陪伴。坐在旁边,也不说话,就用眼神交流,或叫她吃点东西,喝点什么。“那时语言已经太苍白,没有用,只有眼神是最重要的。她的眼神是那么无奈,我就用眼神告诉她:我知道,我理解。”
  在朋友纷纷离开刘培基之后,读了这么多书,他都无法准确地用一个词来描绘自己的心痛,“我现在就像是一个蒲公英,风吹来了,我就跟着走好了”。
其他文献
第一届《中国好声音》时,徐海星凭借自己出色的声线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记住了这个看上去娇小却蕴含无限能量的女孩。在那之后的一年里,徐海星一直在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到处演出、筹备新专辑,还在尝试各种不同的造型,希望能以全新的面貌站在观众面前。  现在的她,褪去了小女孩的青涩,已经散发出年轻的妩媚,她站在油画般的餐厅里,犹如一个活泼的精灵,和背景浑然一体。  而之所以让她带领我们领略独具特色的意大利餐厅,
期刊
金鱼胡同 5号。金鱼胡同和校尉胡同相交的东北角。昔日台湾饭店的所在地。如今,这儿已经被这座刚刚落成的全铜建筑所取代 ——北京的第一家华尔道夫酒店。  探访金鱼胡同是在一个初冬的下午。自东向西溜达进金鱼胡同,一座铜色的立方体矗立在校尉胡同的尽头,在夕阳的折射下透出一股内敛的霸气。  这种铜色的韵味和厚重感,并非土豪金所能及。  这里曾是李鸿章的故居  1988年,王府井一带的大杂院民宅经历拆迁改造,
期刊
早春是度假的季节,时尚世界里诞生的所谓早春系列就是为了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早春度假准备的时装,这些服装不仅在颜色上非常符合早春的基调,粉红,白,黄,绿……服装功能上也满足了度假的各种需求,时尚休闲,轻便浪漫,度假中的小酒会也自然不会让你尴尬,自然有美丽的小礼服来伺候,度假中的良宵夜,自然有性感撩人的睡衣款来伺候,海边艳遇自然有绝色的泳装来伺候,一切都是远行……  现在回想一下,2014年早春,Dio
期刊
跟那些舞台前的导演不一样,滕华涛总是把自己置放在作品的后面,他的影视作品的观众,总是远远多于熟悉这个名字的人。他说话轻轻的,说到电影对现实的反思时,他就会后退一百步,谦逊地说:“我只是观察和体现而已。”  而看看他观察的结果吧 ——蜗居、小三、男闺蜜 ……一个个都成了社会的热词,人们从他的电影里,找到了诠释自己和身边那些人的话语。由此说来,滕华涛可算是中国最接地气的导演了。  12月,全国各地的
期刊
对吴尊的采访和拍摄开始于晚上十点,他为新书《决定勇敢》来京宣传一天,日程从早晨 9点排到晚上 10点,几乎没有空隙,见到他时,他还提着精神,对每一个和他眼神交汇的工作人员微笑。  这位前飞轮海组合的成员,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完美的相貌,同行的工作人员中有一位男士和吴尊同龄,他一直爱好锻炼,觉得自己“保养得不错”,可是看到吴尊还是不禁感慨“他还是花样美男,而我真像个大叔”。  如今,这位花样美男
期刊
Q =《北京青年》周刊A =杰罗姆·兰伯特  传递钟表文化体现恒久的价值  作为资深表迷的兰伯特,在他眼中,万宝龙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且非常多元化的企业。万宝龙的高级腕表与高端书写工具一脉相承,拥有同样的品牌理念及工艺标准,他个人非常喜欢这点,他认为万宝龙代表着一种现代化高端的生活理念。它经典、优雅、简洁。这点也体现在“白色六角星”的 logo上。  说起与万宝龙的结缘,兰伯特娓娓道来,“大概在我
期刊
在 SPORTMAX 2014春夏系列中,与传统眼镜品牌 Cutler and Gross携手合作的首个眼镜系列噱头正劲。  珍贵材质加以经典的 Cutler and Gross人工板材手工制作已极其考究,“设计为先 ”的理念当然更是这个与时装难脱干系的眼镜系列的首要理念。源自 SPORTMAX每件时装上的手工缝制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也都在此时幻化成了镜腿尾部点缀的金属菱形装饰闪耀醒目。超细镀钯镜腿
期刊
近日,深谙“新鲜 ”之道的 FANCL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小瓶,看得见的新鲜 ”为主题的全新“日常护理系列 ”上市发布会。 FANCL明星代言人梁咏琪小姐携手知名时尚节目主持人李佳念,同各大时尚媒体一起见证了 FANCL全新“日常护理系列 ”的瞩目诞生,并深切理解“以鲜纯营养实现鲜纯护肤 ”全有赖于 FANCL独有的“小瓶 ”设计!此次全新上市的“日常护理系列 ”产品包括“水盈补湿系列 ”、“胶原
期刊
影评人聊台湾之旅,一定不能少了台湾电影。  1983年的《搭错车》,让周黎明第一次在电影里认识台湾,那一年他正在广州中山大学读研究生。这部电影让山南水北的内地观众看到了传说中的台湾,其中台湾歌手苏芮演唱的《酒干倘卖无》更是传遍大街小巷。周黎明回忆,当年看的是电影录像带,因为放过太多次,画面已变得白花花的。至于电影中台湾的影像画面,已经记不清了。  在上世纪 80年代,周黎明对台湾的印象更多地源于两
期刊
阿梅在离世前两个月的生日会中含泪切蛋糕,说出人生最后的一个生日愿望:“珍惜眼前人。”  刘培基的设计有时是神来之笔,《夏日恋人》时,想到最好的表现方式是“巴西嘉年华”,在花了差不多 36个小时到巴西时,却发现梅艳芳所有行李不见了。幸好刘培基带了几条搭配的丝巾,临时就在巴西沙滩用这几条丝巾几块布来“包扎”,后来这款造型也成经典。  阿梅的一生最爱是近藤真彦,梅艳芳甘愿为爱赴日买小屋栖身,仅为就近私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