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让心灵羽翼得到舒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突现和强化语文学习活动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初步构建思想体系,促成学生健康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单元主题化阅读 教学目标
  新语文课程为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精神家园提供了文本基础和契机。新语文课程便于教师制定宏观的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设计策划出有创意、综合性、高质量的学生活动,从而达到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初步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提升学生的精神素质这一目的。
  新课程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通过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矿藏,帮助他们初步构筑精神家园,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生的思想与精神的园圃中,应该绽放如许绚烂的春天的繁花;热爱祖国的情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尚的品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挚爱人生、社会和大自然,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崇尚真知,好学上进,求知若渴,主动进取等。学生的美好心灵有待于教师去塑造。利用新语文课程提供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帮助学生构筑思想体系和精神家园的神圣事业中,广大的语文教师是会有一番作为的。
  而种种做法中一条最基本、最便于操作的途径就是——强化语文课程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通过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初步构筑精神家园的方法作浅显的探究。
  一、“纲举目张法”——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
  新课程语文学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本上每个单元都设计或体现了一个主题,单元内各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展示和阐发。单元主题是“纲”,单元内各篇课文是“目”,纲举才能目张。或者说,单元主题是高高矗立的金字塔,单元内的每篇课文是托起金字塔的一块块基石。只有对这些“基石”进行系统化的堆砌,地面上才有可能出现金碧辉煌的“金字塔”;若“基石”东一块西一块,何来“金字塔”的耸峙云天?
  同理,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也只有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才吻合新课程语文读本的编辑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凸现和实现单元主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功能,才能最有效地促成学生思想体系与精神家园的构筑。
  下面我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作一说明:
  本单元以“金色年华”为主题,共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包括散文(于漪《往事依依》、记叙文(沈复《幼时记趣》)、随笔(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小说(秦文君《伟人细胞》),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从内容上看,有的回顾学生时代徜徉书海的往事;有的记述童年时尽享来自大自然乐趣的故事;有的是成功少年学子尽情抒写在北大的青春往事,有的写聪明调皮的男生的成长历程。这些课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金色年华”这一主题进行了阐发,以给学生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紧紧围绕“金色年华”这一主题,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对每篇文章确定解读的角度:《往事依依》——“金色的年华”;《幼时记趣》——“快乐的童年”;《十三岁的际遇》——“非凡的青春”;《伟人细胞》——“成长的历程”。
  二、“课外拓展法”——迁移延伸,扩充视野,强化主题的心灵冲撞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由两大核心组成部分:一块是课堂文本资源,另一块就是课外文本资源。课堂文本资源是单一的、有限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地扩充课外读物,增加课外阅读量。需要指出的是:进行课外拓展,到底是放在课堂上还是放在课外,灵活机动,没有一定之规。下面我就如何进行课外拓展,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文本主题对学生的心灵冲撞力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我在执教苏教版新课程语文学本时,是这样选择课外拓展材料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领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我往往会从《读者》等课外杂志中精心挑选出跟课文有着相同或相近主旨的时文来辅助教学。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与外祖母之间的浓浓亲情,我精心选择了《读者》中的《父亲》及《母亲,请让我给你安宁》这两篇文章作为辅助材料。《父亲》主要写了一位儿子因没能在众人面前维护貌丑的父亲的尊严而一生心怀愧疚;《母亲,请让我给你安宁》表达的感情则更加真挚、细腻,文章表现了自己对因疏于对母亲的照顾而使得母亲受到伤害的愧疚及对母亲的感恩。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饱含浓浓的亲情。如果说《童年的朋友》让学生对外祖母倍加崇敬的话,那么《读者》上的两篇时文更促使学生警醒——不要忽视父母的爱,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这样拓展教学之后,就由热爱亲人这个主题延伸到如何善待亲人,回报亲人。
  开展多角度的课外拓展,对强化文本主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我执教明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为例:这一课,我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扩充了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以及汉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时还在课后为学生扩充了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元朝王冕“僧寺夜读”、东汉任末“削荆为笔”等文章,对“勤学”这一文本主题进行了专题“集束轰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法”——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将“主题化阅读”成果内化成一种写作与生命的激情。
  为了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我还进行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的尝试。   以下是我在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教学中围绕此项训练设计的小作文篇目(“——”左为课文,右为小作文):
  《为你打开一扇门》——《我心中的文学》;《繁星》——《数星星》;《纸船》——《女儿的心》;《“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心中的英雄》;《往事依依》——《金色的年华》;《幼时记趣》——《童年趣事》;《十三岁的际遇》等。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篇美文,完成50字的积累,或摘抄或点评,让学生做到“一文一得”或“一文多得”。
  四、“实践活动法”——带着“主题”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带回“主题”。
  新课程语文应是一种“大语文”,新课程语文课堂应是一种“大课堂”。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又包括课外学习资源,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无疑是课外学习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带着“主题”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去强化学习文本之后的体悟和情感;再从社会、从生活中带回新的感悟、新的情感、新的思想,最终形成新的强化了的“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有大有小,包括听报告,参加演讲、辩论、研讨,观看戏剧表演,进图书馆,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浏览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游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考察民俗风情,收看新闻时事,体验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等。
  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后,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加深对文本所表现的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体悟和理解,要求同学们回家上网,给网上“白求恩纪念馆”献花。同学们返校后纷纷向我“汇报”,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朵君子兰,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支梅花,还有的说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簇秋菊,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告诉我,她代表爸爸妈妈给白求恩同志献了一支康乃馨。更多的同学说,通过这次上网,他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有关白求恩同志的资料,对这位共产主义的革命战士的了解更深刻了。一次小小的上网活动,竟收到了这么大的效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同类的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舒展学生心灵的羽翼,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灵魂塑造”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新课程的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踏着这春天的行板,通过强化语文课程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引领我们的学生迎着春风,向着豪迈的理想、崇高的思想和丰富的精神领地,迈动我们坚定的探寻的脚步。
其他文献
摘 要: 《失乐园》有两部作品,一是17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描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恶魔撒旦引诱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乐园的史诗著作;二是日本现代著名的情爱作家渡边淳一的描写中年男女陷入不伦之恋,追求纯粹的爱而背离传统道德,背叛家庭,选择殉情的代表作,《爱的流刑地》也是他同类题材的著名作品。本文拟探讨其中隐含着的相似意象,以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 弥尔顿《失乐园》 恶魔意象 渡
摘 要: 傣族地处美丽的彩云之南,其服饰以筒裙为特色,不同地域的傣族人民服饰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讲,它们在美学方面都表达出了自然美、社会美的和谐,实现了自然力与文化力的会合,同时,傣族服饰的美学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服饰 傣族服饰 美学价值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境,地处低纬度的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地理环境的复杂决定了云南人民不同的生产
摘 要: 黄钧宰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他的笔记、诗词、曲文记录了晚清社会、科举、经济、政治方面宝贵的内容,尤其笔记小说《金壶七墨》在当时就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和传播,黄钧宰创作的风格与他的创作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淮安浓厚的历史元素赋予了黄钧宰开通的视野,不羁的性格,晚清动荡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黄钧宰创作的时代推力。  关键词: 黄钧宰 淮安 晚清 时局创作  清代是文人辈出学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合唱教学(排练)中如何关注、保护学生的嗓音。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排练前、中,以及排练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对保护嗓音健康应有所重视,却经常被忽略的相关细节问题,以供有关教师和学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 合唱教学(排练) 嗓音健康 排练策略    大凡乐器演奏员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乐器,对于任何可能造成乐器损坏的因素都非常谨慎,以保证乐器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相反,许多歌唱者
摘 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文学界对霍桑其人和他的作品的研究热潮从未停息。在大量关于霍桑生平和作品的研究中,又以对《红字》的研究占据最大比例。本文将从叙事学这个较新的视角出发,以叙事时间理论为支撑,分别从倒叙和预叙两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中分析《红字》的叙事顺序。通过叙事学角度分析《红字》,对《红字》中的情节、社会、人性等主题进行再透视,解读霍桑娴熟的写作技巧如何在《
摘 要: 《经济政治与社会》这一课程着重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的职业发展及社会服务等环节相融合,借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应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点,本文对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 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现
摘 要: 美国女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黄墙纸》是一部体现第一代女权主义思想的早期作品,是19世纪社会新秩序下文化发展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间接表达出当时社会女性渴望独立并为之进行反抗与斗争的思想。本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虚构的女主人公“我”处于日益恶化的巅峰状态下的虚幻叙事的分析,特别是文本中一些核心意象的分析,构建当时整个社会女性所面临的真实现状,让现实在虚幻中得以显现。  关键词: 小说《黄
摘 要: 伦斯的封筆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两位主人公康妮和梅勒斯,以及他们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关系渗透了劳伦斯的双性同体思想。在劳伦斯看来,康妮和梅勒斯具有双性和谐的人格,他们的身上都同时具有聪明勇敢的男性气质和极其温柔的女性魅力,这寄予着劳伦斯对未来社会完美人格的一种期望。但是,由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局限,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乌托邦理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实现男女和
摘 要: 美国现代诗人E.E.卡明斯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善于用语言创造光和色彩,由此缔造各种意象,来抒情达意。这位画家竭力用绘画的艺术来表现诗歌,不顾传统的诗歌创作规范,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诗歌形式,甚至是怪诞的、凌乱的、无章无法的;坚持自我,主张人人都是独特的,“我不为他人活,他人亦不为我活”。本文从画家的角度和绘画的艺术分析卡明斯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诗歌创作 怪诞 视觉  1.卡明
摘 要: 日常生活是孕育优美意识的温床。关注生活中瞬间的美,将其转换为摄影中的色与线、光与影。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设计创作中,以抽象图形元素为基础的摄影创作实验,从无限放大的领域中慢慢分解出富有意味的局部,呈现出更神秘与爆发性的吸引力,发现、选择、注入创作理念,运用电脑技术再创造,寻觅图形创作与抽象摄影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平面设计中抽象摄影图像元素的实验性与创造力,拓展平面设计的新形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