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滑子菇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滑子菇是木腐菌类,其生长靠菌丝从培养基内吸收可溶性氮素和钙等矿物质元素。因此,培养基应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米糠、石膏、石灰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温度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0~25℃,室温30℃持续24小时菌丝就会受伤,36℃持续6小时菌丝就会死亡。菇棚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出菇期适宜温度15~18℃。
3.湿度拌料含水量55%~60%为宜,要求用手紧握拌好的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宜。发菌期菇棚要保持干燥,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4.光线发菌阶段后期至出菇阶段菇棚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以促进菌丝生长,但不宜有直射光。
5.空气菇棚应做好通风换气,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足够的氧气,发菌期菇棚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抗逆性弱;出菇期菇棚通风不良,出菇晚,柄长而粗,盖小或不规则生长成畸形。
6.酸碱度pH值适宜为5.5~6,拌料时一般为6~7。
二、原料、配方及栽培期
1.原料、配方锯沫以阔叶树种为好,无霉变。配方:(1)锯沫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膏粉0.5~1公斤,生石灰0.25公斤;(2)锯沫50公斤,麸皮7.5公斤,玉米面1~1.5公斤,石膏粉1公斤,生石灰0.5公斤。
2.栽培期一般为阳历1~3月。
三、建棚及生产用具
1.菇棚简易棚作菇房,遮阴、不漏雨,培养架6~7层,层间距25~30厘米,最底层距地面15~20厘米。70平方米可生产1000盘。
2.蒸锅锅台上蒸筒直径按锅的大小而定,高度1.4~1.5米(锅口1米,蒸筒直径1.4米),蒸筒要严密不漏气,锅上放一层屉,屉距水面20厘米。
3.托盘用玉米秸穿成60厘米×35厘米的帘子即可,玉米秆间距2~3厘米,也可采用蒸气锅炉充气蒸料。
4.模具1厘米厚、4厘米宽的木板,钉成内径57厘米×33厘米的模框。
5.塑料膜0.005毫米地膜,幅宽90厘米,裁成100厘米长。
四、培养料的配比及消毒
1.拌料麸皮和石膏按比例先拌好,再和据沫拌匀,将石灰、菇壮素加入水中,按要求含水量加水,拌匀后堆闷半小时备用。
2.蒸料蒸锅内水开后,铺20厘米厚的干料,然后按“见气撒料”的要求撒料,料撒满后温度达到100℃时,细锯沫保持2.5~3小时停火,粗木屑保持8~10小时停火。做到火旺气足,使培养料充分消毒和熟化。
3.包盘料蒸好后要趁热包盘,薄膜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抖掉水珠后再用。
4.接种接种室用甲醛、高锰酸钾或消毒盒熏40分钟,待盘内温度降到25℃以下时接种。接种时将菌种掰成0.1~0.5厘米的小块,打开包盘的薄膜迅速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重新包好。
五、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的菌盘每8~10个叠成一垛,上盖草帘或棉帘等,保持盘与盘之间有4~6℃的温度。发菌前期既要保温又要通风换气,做到每隔4~5天倒一次垛,这期间要经历15~25天。发菌中期,将菌丝长满表面的盘及时地移到培养架上单层摆放,此期需25~30天。发菌后期,要提高菇房内的散射光强度,将温度提高到18~23℃,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
六、出菇期管理
1.清理菇房开盘前清理菇棚,将污染的盘淘汰,地面用生石灰消毒。同时菇棚内外用菊酯类杀虫剂消灭寄生蚊蝇,菇棚内喷杀菌剂防治杂菌。
2.开盘划面开盘时间应视环境温度和品种而定,早生菇棚内温度稳定在24℃以下时开盘,中早生种在22℃以下开盘。划面按盘的长度方向每隔2~3厘米、深度0.5~1厘米,划开蜡质层,共划7~8行,划完后应继续包好盘,待划痕处重新长出新菌丝再喷水。
3.催菇划菌后2~3天内地面多洒水,达到要求湿度后向盘内喷冷水,降温增湿,为了促进出菇,夜间可加喷一次水,使菌盘在15天左右含水率达到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
4.分化期菌盘含水量、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时,盘面开始出现米黄色的原基,标志着出菇开始,此阶段应保持空间温度,以盘面不干燥为宜。
5.长菇期适宜温度15~18℃。幼菇菌盖长到0.3~0.5厘米时,可适当向菇体和菌盘表面喷水,每天2~3次,风大干燥的天气要多喷。随着菇蕾的长大,喷水逐渐加大,保证菇体达到商品要求,盐渍品菌盖长到1~2厘米时即可采收。
1.营养滑子菇是木腐菌类,其生长靠菌丝从培养基内吸收可溶性氮素和钙等矿物质元素。因此,培养基应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米糠、石膏、石灰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温度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0~25℃,室温30℃持续24小时菌丝就会受伤,36℃持续6小时菌丝就会死亡。菇棚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出菇期适宜温度15~18℃。
3.湿度拌料含水量55%~60%为宜,要求用手紧握拌好的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宜。发菌期菇棚要保持干燥,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4.光线发菌阶段后期至出菇阶段菇棚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以促进菌丝生长,但不宜有直射光。
5.空气菇棚应做好通风换气,各个生长阶段都需要足够的氧气,发菌期菇棚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抗逆性弱;出菇期菇棚通风不良,出菇晚,柄长而粗,盖小或不规则生长成畸形。
6.酸碱度pH值适宜为5.5~6,拌料时一般为6~7。
二、原料、配方及栽培期
1.原料、配方锯沫以阔叶树种为好,无霉变。配方:(1)锯沫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膏粉0.5~1公斤,生石灰0.25公斤;(2)锯沫50公斤,麸皮7.5公斤,玉米面1~1.5公斤,石膏粉1公斤,生石灰0.5公斤。
2.栽培期一般为阳历1~3月。
三、建棚及生产用具
1.菇棚简易棚作菇房,遮阴、不漏雨,培养架6~7层,层间距25~30厘米,最底层距地面15~20厘米。70平方米可生产1000盘。
2.蒸锅锅台上蒸筒直径按锅的大小而定,高度1.4~1.5米(锅口1米,蒸筒直径1.4米),蒸筒要严密不漏气,锅上放一层屉,屉距水面20厘米。
3.托盘用玉米秸穿成60厘米×35厘米的帘子即可,玉米秆间距2~3厘米,也可采用蒸气锅炉充气蒸料。
4.模具1厘米厚、4厘米宽的木板,钉成内径57厘米×33厘米的模框。
5.塑料膜0.005毫米地膜,幅宽90厘米,裁成100厘米长。
四、培养料的配比及消毒
1.拌料麸皮和石膏按比例先拌好,再和据沫拌匀,将石灰、菇壮素加入水中,按要求含水量加水,拌匀后堆闷半小时备用。
2.蒸料蒸锅内水开后,铺20厘米厚的干料,然后按“见气撒料”的要求撒料,料撒满后温度达到100℃时,细锯沫保持2.5~3小时停火,粗木屑保持8~10小时停火。做到火旺气足,使培养料充分消毒和熟化。
3.包盘料蒸好后要趁热包盘,薄膜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抖掉水珠后再用。
4.接种接种室用甲醛、高锰酸钾或消毒盒熏40分钟,待盘内温度降到25℃以下时接种。接种时将菌种掰成0.1~0.5厘米的小块,打开包盘的薄膜迅速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重新包好。
五、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的菌盘每8~10个叠成一垛,上盖草帘或棉帘等,保持盘与盘之间有4~6℃的温度。发菌前期既要保温又要通风换气,做到每隔4~5天倒一次垛,这期间要经历15~25天。发菌中期,将菌丝长满表面的盘及时地移到培养架上单层摆放,此期需25~30天。发菌后期,要提高菇房内的散射光强度,将温度提高到18~23℃,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
六、出菇期管理
1.清理菇房开盘前清理菇棚,将污染的盘淘汰,地面用生石灰消毒。同时菇棚内外用菊酯类杀虫剂消灭寄生蚊蝇,菇棚内喷杀菌剂防治杂菌。
2.开盘划面开盘时间应视环境温度和品种而定,早生菇棚内温度稳定在24℃以下时开盘,中早生种在22℃以下开盘。划面按盘的长度方向每隔2~3厘米、深度0.5~1厘米,划开蜡质层,共划7~8行,划完后应继续包好盘,待划痕处重新长出新菌丝再喷水。
3.催菇划菌后2~3天内地面多洒水,达到要求湿度后向盘内喷冷水,降温增湿,为了促进出菇,夜间可加喷一次水,使菌盘在15天左右含水率达到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
4.分化期菌盘含水量、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时,盘面开始出现米黄色的原基,标志着出菇开始,此阶段应保持空间温度,以盘面不干燥为宜。
5.长菇期适宜温度15~18℃。幼菇菌盖长到0.3~0.5厘米时,可适当向菇体和菌盘表面喷水,每天2~3次,风大干燥的天气要多喷。随着菇蕾的长大,喷水逐渐加大,保证菇体达到商品要求,盐渍品菌盖长到1~2厘米时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