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读为主线”的语文诵读教学模式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是基础,是关键,以读来促听,促写,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读是基础,说和写是最终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读应贯穿教学教程的始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了一种以读为训练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初读、精读、赏读、综合练习四个步骤。
  一、初读
  初读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和特色等,目的是为了后面的精读铺路搭桥。
  读的方法有很多,默读、朗读、跳读、速读等。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自读、齐读、范读、指名读等。这就需要根据“掌握哪方面知识需要哪种阅读方法”这一规律来选择读的方法与形式。那么解决生字词,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认真思考或查询工具书、参考资料。如教读《中国石拱桥》一文,初读提出这样的问题:
  1.阅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词,给生字注音,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谁?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提出思考题后,学生就可默读。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边读、边查、边思,亦可小声讨论,读完后,师生再共同议论,明确问题答案。当然,初读的方法可根据所读内容灵活选择,如果阅读的内容没有文字障碍,感情浓厚,亦可采用朗读,或根据录音低声朗读等方法如古诗、散文。总之,教学生初读时不可方法形式单一,力求恰当别致。
  二、精读
  精读,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层次,它是在一般的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深入一个层次,是重点突破阶段。
  精读时要根据目标定读的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一般采用提出问题、读读议议的方法,精研细读文章重点部分,以收重点突破之效。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关键在围绕重点,恰当地设计问题,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要尽量设计出紧扣教学重点,能启发思维,且稍有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相应体现“重点段落重点读,次重点段落次重点读,非重点段落略读”的原则。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精读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本文如何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先分别由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在学生带着问题熟悉了课文内容后,可设计一系列问题,练习等来突破这一重难点。
  1.练习:将下列三个词语,按词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
  石拱桥赵州桥中国石拱桥
  2.介绍中国石拱桥特征时,正是这种顺序,那这是一种什么说明顺序呢?
  学生练习后跳读课文,稍作讨论,便能明确说明顺序了,而后再让学生速读第二部分,讨论、明确,分说部分是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接着可以用小练习作过渡:
  出示赵州桥示意图,要求学生准确说明小拱的位置。
  这可使学生明白,要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还必须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这时,就可以开始指导学生精研细读,体会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运用准确,而后,可挑出有代表性的句子,师生共同读、议、明白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2)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这样,不断读、议重点段,精彩反复研读,对文章内容、重难点就理解透彻了。
  三、赏读
  这一层次,主要是在精读全文后,再统览全文,对全文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进入知识的大门,“精读”是登入知识的殿堂的话,那么“赏读”就是对整个知识大厅的鸟瞰,是对知识结构从更高层次的整体俯视。
  四、综合练习
  “学以致用”。练习是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进行运用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转变为能力,达到阅读目的。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来介绍《我的文具盒》的特征,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迁移。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读,真正理解了文章内容,且对读、写、听、说的能力进行了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1、厚积薄发,以“变”应“变”  要做到“变”,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下海”,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生成教育智慧。语文教学没有规律可循,不管你是读语文教学理论,还是读小说,读杂志,读文学巨著,重在形成你自己的思想,从而逐渐形成鲜明的指导理念,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适合学生的独特教法。许多语文教师从教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工作中却难以求变,又缺少书籍熏陶,产生不了敏锐的思想,那么教学水平自然
期刊
一、读写结合,用好教材所给样本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靠积累、模仿、  化、积淀。因此,提供平实、规范的文本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苏教版教材非常注意这一点,注意从学生表达与写作的规律出发,选文语言规范平实,易读易懂。所选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作,但都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与模
期刊
一、留心观察,搜集素材  写作兴趣的源头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生活。而学生总是生活在社会中,耳闻目睹许多人、事、物,产生不同的联想感慨。他们对自己经历感受的人、事、物印象特别别深,尤其要留心熟悉的生环境,用心体悟,小处大见,同中见异,把新鲜、有趣、独特的记录下来。  我常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作为“素材库”。不仅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也将教科书、课外阅读,甚至交流中所听到的好词佳句美段,记载其里
期刊
一、绘画美学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色彩、线条把实在的或想象中物体形象描绘在纸、布或其他底子上的一种艺术。  在课文审美过程中,结合绘图艺术,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的审美积极性,可以强化视觉形象,获得全面的、立体的、复合的绘画美感。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文章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其中“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璀璨的文化长廊中,古诗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发掘古诗词中的诸多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作为一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沐浴古诗的情韵美,是我们义不
期刊
技法点拨:  在教语文之前,我也是一个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首先,我爱朗读。我至今记得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有一句是:“海南岛鲜花盛开。”课文是讲祖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带拼音的大大的汉字,上方还配着粉红的桃花。想一想,太美了,只这一句就令人无限遐想,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有魅力的语文,语文的美。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学会了做饭》。当时班上许多同学
期刊
一、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  使用集形、声、光、色为一体的多媒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随着电化教育、信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多媒体成了年轻教师新课导入的偏爱。有这样一节教学朱自清《春》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在导入时使用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分章节为我们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所有的听课者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课后反思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教师对课的导入
期刊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喜学、乐学,教师喜教、乐教,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实现教学双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总结,有了几点心得,现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轻松感、归属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亲近学生,靠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学生以信任和依恋。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改革教学方式、活化语文课堂  (一)用教
期刊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研究表明创造力在后天是完全可培养和造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重视积累,多学科联系,促进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以丰富的知识
期刊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失当的课堂评价语俯拾皆是,影响了和谐的语文课堂,因而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从评价开始。  常见的评价失当现象:  1、简单武断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