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素养应当成为新时代师范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师范生的法治素养是涵盖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法治实践能力等的综合体。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是实现其个人全面发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高校培养教育人才,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法治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从学校层面看,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的途径主要有:构建科学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增强法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形成和落实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估机制,打造优质的校园法治环境和法治文化。
  [关键词]师范生;法治;法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136-03
  国之本在民,切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是建成法治社会的根本和保障。教育领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能够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师范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法治素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关系到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质量以及法治国家的建设。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素养应当成为新时代师范生必备的重要素质。然而,近年来教育违法违规事件愈发突出,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如体罚、变相体罚、性侵害、乱收费、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隐私权等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显出一些教师的法治素养亟待提高,也反映出师范教育法治素养培养的缺失。因此,如何提升在校师范生的法治素养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法治素养的基本内涵
  法治素养是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李昌祖、赵玉林认为,公民法治素养是指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对现代民主国家中的法律规范、法律确立的制度、法律追求的价值的认识、理解、运用能力和信奉心态[1]。张瑞青等人指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是其对法律、法律现象的看法以及对法治认同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法治理念、法律体系和法治思维的认同、理解和践行[2]。法治素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立体多维的概念。笔者认为,师范生的法治素养是指师范生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在掌握基本的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并发自内心认同法治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是涵盖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法治实践能力等的综合体。
  正确理解公民法治素养的内涵,需要区分法治素养与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3]。法治素养与法律素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首先,法治素养比法律素养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泛。法治素养除了法律素养外,还强调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其次,从法理上分析,公民法律素养是静态的,而公民法治素养更加强调自觉守法、与立法活动的互动等动态环节[4]。
  二、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层面
  1.提升法治素养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还应该包括法治素质。尊崇宪法和法律,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具有法治意识,理性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这是新时代对师范生素质结构的新要求,也是师范生提高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升法治素养,不仅是师范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更是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个人发展的要求。
  2.提升法治素养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频发,校园贷诈骗、网络传销等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当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法律途径依法维权的人仍占少数。这表明大学生普遍法治知识匮乏、用法意识淡薄、法治信仰缺失、护法精神不足。李菁、高瑞指出,广大师范生对教育法律的认识还处在迷茫陌生的阶段,对教育法律只停留在对教育基本法的认识上,没有一个完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5]。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师范生对教育法律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维权意识薄弱,用法能力不强。因此,加强对师范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其法治素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二)学校层面
  1.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有利于培养教育人才
  师范教育是培養教师的主阵地,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专业化,能适应现代法治社会需求的教育人才,关系到各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可持续发展程度,也关系到我国教师后备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水平高低。师范生的法治素养,尤其是教育法律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其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后依法执教能力的保障。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提高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其法治思维,有利于促使师范生将法律法规和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学校发展提供法治教育人才。
  2.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
  推进依法治校,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6]。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让他们学习掌握必备的法治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依法主动行使知情权,积极参与和监督学校事务,依法维权。这就要求学校依法办学,尊重学生人格,推进信息公开,完善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依靠法治来治理学校,积极建设和谐校园。
  (三)国家层面
  1.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法治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生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师范教育具有示范辐射作用,师范生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能够给青少年学生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的榜样,影响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了解法律知识、树立规则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习惯,有利于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师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基础教育法治建设和教育事业的未来。   2.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强国必先强教,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在教育,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是加快教育法治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师范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将成为教育现代化、教育法治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推动者,其法治素养的提升将对社会起到引领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三、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学校是师范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必须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从学校层面看,提升师范生法治素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科学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
  1.增强法治教育课程的独立性
  目前,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高校开设的主要通识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忽视法律基础教育的现象,法律基础的授课时间与授课内容大幅度缩减,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甚少,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授缺乏针对性,法律知识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师范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因此,要提升法治教育课程的地位,在课程改革上,要将法治教育课程从思想政治课程中独立出来[7],在师范院校开设专门的法治教育课程,推动课程改革,进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2.形成系统化的法治教育课程
  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师范院校的法治教育,首先要明确课程观和课程目标,培养师范生掌握法治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形成法治信仰,提升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观念和能力。其次,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开设系列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形成科学的课程结构。师范教育类专业除了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外,还应开设教育法学课程。除了民法、法理学等基础法律课程外,师范院校应该增设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教师职业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课程,明确学时比例。第三,加强校本法治教育课程开发,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增加教育法学前沿知识。
  (二)增强法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法治教育特殊性,加强教学针对性
  师范生的法治教育,既不同于培养法律精英的法学教育,也不同于普及法律知识的法律通识教育,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模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师范院校的法律教育不仅要吸收法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特征,又要充分利用法律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同时还要保留师范教育的思想性、师范性特点[8]。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发展需求,开设不同的法治教育课程,如历史教学专业可开设法律文化、教育法制史课程,特教专业可以结合《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进行法治教育。其次,开设不同的法律课程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现实需求。如向大一、大二学生介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知识,向大三、大四学生介绍《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知识。
  2.创新法治实践形式,强化法治实践能力
  实践是法治生命力的源泉,法治实践能力是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内容。师范生法治素养的提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实践育人。可成立大学生法律服务中心、普法志愿者服务队伍等社团组织,创新普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把法治素养的培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紧跟时代热点事件,利用多种形式增强普法的实践性。挖掘校外资源,利用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调研,到法院旁听案件审判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鲜明的主题,使法治理论学习转化为法治实践能力。依托教育实习的实践平台,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防止校园侵权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锻炼学生解决教育纠纷、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三)落实法治素养科学评估机制
  1.健全学生的法治教育考核和评估制度
  要建立科学的法治素养评估机制,就必须完善评估内容与方式,坚持顶层设计,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原则[9]。首先,要把法治素养的培育纳入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师范院校要把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健全法治教育考核和评估制度。将法治素养纳入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订师范生法治素养具体的评估指标,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要求,推动考评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开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形成闭卷考试、面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学习成果展示等多种考核形式,发挥评估的导向和教育功能,以评估促发展。
  2.利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促进学生发展
  师范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建强做优教师教育,必须制订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大纲,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能力,整合优质教师教育资源。要加强法治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制订评估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坚持全面综合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自身的教学状况及效果,结合学生的法治素养评估结果改进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打造優质校园法治文化环境
  1.以校园管理法治化促使学生法治意识养成
  校园法治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要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以法治精神与“以生为本”理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把法律的刚性要求与法治理性的宽容、法治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10]。要健全校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社团成立与工作的开展要有章可循。在奖惩机制、奖助学金申请、党员遴选等与学生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制度中要体现程序和实体公正,要满足学生对民主、平等的内在需求,强化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契约精神、法治精神[11]。   2.以校园法治文化涵养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能对师范生法治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LED屏、教学楼门厅电视机、校内各处宣传栏,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打造法治景观和法治文化长廊,以法治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要把法治元素融入学生的公共文化生活中,利用各类学生社团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讲座和辩论赛等活动,发挥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诠释好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第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微博、今日校园APP等多种媒体,建构法治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现代化手段传播法治文化,用校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涵养法治信仰。
  四、结语
  师范教育是教师发展的源头和根本所在,提升师范生的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对接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客观需要。要培养具备良好法治素养的未来卓越教师,迫切需要构建师资法治素养提升体系,创新师范生法治教育模式,在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强基固本,常抓不懈,补足短板,与时俱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昌祖,赵玉林.公民法治素养概念、评估指标体系及特点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97-302.
  [2] 张瑞青,聂增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11-114.
  [3] 黄明友,李元进.师范生法律素养提升论[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22.
  [4] 蔣尉,黄慧芸.公民法治素养问题研究综述[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41-44.
  [5] 李菁,高瑞.师范生教育法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46-248.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教政法〔2012〕9号)[EB/OL].(2012-11-22)[2013-01-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33/201301/146831.html.
  [7] 朱子桐,张宝轩,司文超.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2):60-62.
  [8] 李婷,谢强.师范生法律教育价值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12-14.
  [9] 王众威.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2):25-30.
  [10] 刘利平.卓越教师目标下的师范生法律素养刍议[J].学理论,2012(24):174-175.
  [11] 欧海燕.“四个全面”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养成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9(34):53-54.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媒介学与新媒体艺术的孪生关系,以媒介学研究介入新媒体艺术批评,首先阐释媒介化的理论背景与范式;其次,讨论新媒体艺术的新媒介属性与艺术实践反馈,强调重新认识媒介主导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再次,将媒介化作为一种批评介入的视野,考察媒介化观看与交往对艺术范式的影响。最后,探讨媒介化研究对新媒体艺术批评提供的新启示,以此为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关键词:媒介化;媒介逻辑;新媒体
摘要:在1958年版与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生产过程中,鲁迅著作编辑室扮演着重要角色。1958年版全集由鲁编室一力承担编注任务。而1981年版全集的生产则调动了全国的力量,鲁编室在其中主要起到了规划、组织和审定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看,“鲁编室”版《鲁迅全集》概念的提出,取决于鲁编室在两版《鲁迅全集》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与《鲁迅全集》编注任务直接影响到鲁编室的存续有关。通过引入“
[摘 要]双语教学在教育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大学生双语学习的理性行为模型,并对在上海杉达学院专业中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大学生双语学习要端正双语学习态度,要关注和考查英语学习态度,要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育国际化;理性行为模型;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
[摘 要]文章以黑色在油画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黑色的概念角度出发,探索黑色颜料的种类及制作方式,然后深入探讨黑色在油画中的运用及审美价值,通过对大师作品的分析,从客观再现、主观表现、主题象征方面分析阐述黑色在部分大师作品中的体现和作用,论述黑色在油画的运用。最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并以图文的形式加以论证。  [关键词]黑色;运用;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J05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文章从课程组织、课程纪律、激励方式、课程考核、教学案例、效率效果分析六个方面阐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改革效果。经过改革,微生物学实验课课堂纪律严明,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纪律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099-04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实验性质的课程,必须在微生物
[摘 要]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更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做到以身示范,情感育人;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能够爱护、尊重、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并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培养德才兼备的有为新人。仁爱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进行生命关怀教育,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发扬“仁”性;教师不断提高扩充自己,坚持学习;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