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开头和结尾,使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此法可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例如:《感受生活之美》满分作文的开篇为: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2、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作文开头这样写道: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底的清凉,这引起了我对你的不尽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开往异乡的列车……
3、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把爱心带给他人》作文开篇写道:“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另外,还有开门见山式,景物描写式,名言警句式。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古人在谈到作文结尾时常以“豹尾”作喻,是指文章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1、首尾呼应,凸现主旨
例:(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言为心声,真情呼唤,抒发感情结尾法
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含赞美之情。
例如,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的结尾: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即结尾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
如:“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
另外,还有景物描写式,直接议论抒情式,引用名句式,展望未来式。
二、说真话,诉真情,用真实的情感打动人
1、在真实的材料中,挖掘出有新意的情感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当然,让我们印象深刻或感动的事也许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辟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巧妙地选取角度,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角度为何还要“巧”呢?因为一个题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眼睛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一文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故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一根红头绳》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故事,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这些考场作文,选取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细微之处写出了真情。
三、虚实相间,使自己的作品迸发真实的美感
“虚”和“实”常相联系。即主观和客观是常常结合并贯通着的。我们知道,文章在展示“外部世界”,再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即流露出或寄寓着作者对事物或浓或淡的感情和或浅或深的认识。比如写景,写出的景总是带着作者的感情,因此,人们才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的“景”和“物”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而言,但它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不再是纯自然物了。
四、把握创新原则,使自己的作文出类拔萃
中学生的作文,由于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限制,不能要求太高。如果学生能做到以独到的眼光选择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张扬了自己个性,这样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
1、把自己独特的感悟写进作文
以悟出新就是在文中展示充满个性的思考和别具慧眼的发现。武汉考生写的《本店微笑服务》就是一例。文章描写“诚信商店”微笑迎宾、笑着问话、笑着介绍、笑着送别甚至笑着耍赖的种种细节,述说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诈的经历。文章选材之新不仅体现在事件本身,更体现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结尾处,作者不是一叹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盖不了商品的假冒伪劣本质,最好的服务莫过于保证商品的质量。”作者不是简单的否定“微笑服务”,而是在呼唤一种内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这样的感事悟理,视角新颖而不落俗套,给人启迪。
2、用个性化的情感装饰作文
情贵真,而真情是个性化的。围绕个性化的真情选材,便能以情动人。湖北荆州市2001年中考要求自拟题目作文,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有位考生拟题《我喜欢童年的竹林》,叙写在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段,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绵绵的乡情,充满自由欢乐和童趣的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一直流入读者的心田,使人久久难忘。
如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河南新野县城区汉桑城小学赵晓辉
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自主以为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以为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以为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二是恰到好处的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学习方式,都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学习仍是人类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所以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素质教育要求加强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拒绝接受学习。在新的教学方式里,语文教师仍要讲,或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是点拨言语规律,或是交流自己的收获,或是激情熏陶,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