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感、支持学生写作、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分析课外阅读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渗透策略
引言: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积累,塑造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课外阅读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了解了常用的阅读方法,并且在情感体验上更加丰富。基于此,教师应结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将课外阅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来。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毫无疑问,良好的语感来源于大量的閱读,课外阅读打破了课内阅读的框架,从更加广博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语言材料,能够直观感受文字的组织与运用,能够逐渐把握汉语运用的规律与技巧,并在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些都为学生在心理上感悟语言奠定了基础。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支持学生写作。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丰富的阅读储备,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才能够有话可说。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逐渐提高,而一些学生也常常陷入词不达意、无话可说等困境。针对此,课外阅读渗透从语言积累、表达技巧、情感体验等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范本,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支持下,逐渐提升写作表达水平。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表达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徜徉经典作品之中,能够透过文字感知作者的深刻思想,以及作者赋予人物的闪亮的人性光芒,而这些对学生必然会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升自我。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塑造的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熏陶、引导、激励,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进而促进自主阅读习惯的发展。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策略
(一)在课前做好铺垫,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
课前自学是学生实现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知识的重要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在课前为学生安排简单、基础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夯实阅读基础。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拓宽课前学习范围,将课外阅读融入预习环节,促使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阅读做好课前铺垫。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课前阅读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如下任务:(1)收集文章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萧红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呼兰河传》的时代背景;(2)针对《火烧云》这一片段描写,拓展阅读,从《呼兰河传》中提炼你喜欢的关于景色描写的片段;(3)根据导读,了解《呼兰河传》的主旨情感,将文章放入整本书中进行仔细品味;(4)查找萧红其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拓展阅读的储备,丰富课前阅读积累。
(二)在课中做好指导,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之上既是学生精读课文,掌握文章创作细节,提升阅读体验的过程,也是消化课外阅读积累,探索阅读方法的过程。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许多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应立足课内阅读要求,渗透方法,另一方面还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求、总结阅读方法。例如在《猫》一课的阅读设计中,教师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启发学生直观体验,并从大猫与小猫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把握作者的描写方法;在精读环节,教师逐句逐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并设计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从哪儿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呢?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启发学生对文章细节描写进行思考;在阅读中教师融入鲁迅的《狗、猫、鼠》、郑振铎的《猫》、丰子恺的《猫是最可爱的》等文章,并启发学生实践略读、精读等方法,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
(三)在课后做好拓展,拓宽学生课外阅读视野
课后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广阔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推荐、指导、评价,促使学生丰富阅读储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强化并巩固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后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互通,例如在学习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呼兰河传》的导读;在《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学习中,可以设计《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导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分享,在观点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不断强化自主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的渗透可以贯穿在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中深入理解,在课后拓展丰富,进而将课内外阅读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浅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快乐读书吧”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09):61-63.
[2]常占美.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路径[J].才智,2019(21):145.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渗透策略
引言: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的阅读积累,塑造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课外阅读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了解了常用的阅读方法,并且在情感体验上更加丰富。基于此,教师应结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优化语文课程教学,将课外阅读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来。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毫无疑问,良好的语感来源于大量的閱读,课外阅读打破了课内阅读的框架,从更加广博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语言材料,能够直观感受文字的组织与运用,能够逐渐把握汉语运用的规律与技巧,并在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些都为学生在心理上感悟语言奠定了基础。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支持学生写作。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丰富的阅读储备,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才能够有话可说。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逐渐提高,而一些学生也常常陷入词不达意、无话可说等困境。针对此,课外阅读渗透从语言积累、表达技巧、情感体验等层面为学生提供了范本,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支持下,逐渐提升写作表达水平。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表达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徜徉经典作品之中,能够透过文字感知作者的深刻思想,以及作者赋予人物的闪亮的人性光芒,而这些对学生必然会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纠正自我、提升自我。加强课外阅读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塑造的初期,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熏陶、引导、激励,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进而促进自主阅读习惯的发展。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策略
(一)在课前做好铺垫,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积累
课前自学是学生实现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知识的重要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在课前为学生安排简单、基础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夯实阅读基础。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拓宽课前学习范围,将课外阅读融入预习环节,促使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阅读做好课前铺垫。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课前阅读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如下任务:(1)收集文章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萧红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呼兰河传》的时代背景;(2)针对《火烧云》这一片段描写,拓展阅读,从《呼兰河传》中提炼你喜欢的关于景色描写的片段;(3)根据导读,了解《呼兰河传》的主旨情感,将文章放入整本书中进行仔细品味;(4)查找萧红其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拓展阅读的储备,丰富课前阅读积累。
(二)在课中做好指导,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课堂之上既是学生精读课文,掌握文章创作细节,提升阅读体验的过程,也是消化课外阅读积累,探索阅读方法的过程。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许多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应立足课内阅读要求,渗透方法,另一方面还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求、总结阅读方法。例如在《猫》一课的阅读设计中,教师在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启发学生直观体验,并从大猫与小猫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把握作者的描写方法;在精读环节,教师逐句逐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并设计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从哪儿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呢?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启发学生对文章细节描写进行思考;在阅读中教师融入鲁迅的《狗、猫、鼠》、郑振铎的《猫》、丰子恺的《猫是最可爱的》等文章,并启发学生实践略读、精读等方法,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
(三)在课后做好拓展,拓宽学生课外阅读视野
课后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广阔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推荐、指导、评价,促使学生丰富阅读储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强化并巩固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课后阅读指导中,教师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互通,例如在学习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呼兰河传》的导读;在《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学习中,可以设计《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导读。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分享,在观点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不断强化自主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而言,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的渗透可以贯穿在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中深入理解,在课后拓展丰富,进而将课内外阅读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浅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快乐读书吧”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09):61-63.
[2]常占美.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路径[J].才智,2019(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