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故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i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历史故事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1.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故事不仅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还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借助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复杂且多样,每一课的内容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摆脱了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束缚,而且能够将抽象且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变为生动的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认知,从而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挑选历史故事时要遵循的原则
  1.历史故事要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障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首先就要确保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对历史故事进行随意更改。例如,在教学《盛唐气象》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武则天的故事,但要遵守真实性原则,并且指出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的错误信息,从而能够使学生辩别影视剧中的内容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2.历史故事要具有针对性。
  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历史故事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故事,介绍他为新文化运动所做的贡献,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和内涵,进而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3.历史故事要具有趣味性。
  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选取历史故事时,历史故事是否具有趣味性也是选择的标准之一。
  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历史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课堂导入是开展新课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往往会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要注重历史故事的合理性,不能超出学生理解的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远古的传说》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课堂中来,并且带着疑问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律性普遍较差,难以在课堂教学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秦末农民大起义》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讲述相關的历史故事,比如《揭竿而起》《乌江自刎》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等历史知识的了解,课堂教学也增加了趣味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其他文献
问题驱动教学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它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将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呢?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
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完成对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会影响时事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借助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作为近期发生的现实事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解答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疑惑。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将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就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学科偏向于理科性质,但兼具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做出了新的定义,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而在新课标实施以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进行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时空观念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其中,微课资源凭借“微”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微课借助视频、动画、声音、图文、表格等多样化元素,具有形象、灵动、用时短、情境化的鲜明特征,既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创新。  一、坚持以实效实用为统领,与时俱进认识应用微课的重要
一、应用生活化案例开展政治教学  政治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生活现象和政治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政治教学内容。  例如,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个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在该案例中,学生发现了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市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视频、新闻资料等,让学生看到生活化的案例,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诠释生活化的案例。开展这样的教学,教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又可以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认知,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政治认同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立足学情找准兴趣点,提高学生政治认同能力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初衷是培养健康发展的、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改革是进步的动力,在变革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人们过去的固有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顺应改革潮流,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改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受益匪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