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冰壶运动是四人小组形式的冰上投掷类运行项目,冰壶也被称为“冰上溜石”“掷冰球”。由于冰壶运动融竞技和团队合作于一体,吸引了广大高校学生关注。从当前冰壶运动发展较快的背景出发,我国冰壶运动的发展既需要冰壶技术和团队效能发挥作为支撑,也需要从普及角度来提高人们对冰壶运动的认识。基于此,以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可行性作为课题,从地理环境优势、人文环境优势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体育院校;冰壶课程;冰壶运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02-01
冰壶运动发源于苏格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集健身、娱乐、技巧于一身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自央视体育频道将长野冬奥会冰壶比赛直播以来,冰壶比赛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足见人们对这项融入竞技和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的喜爱与认可。竞技性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较晚,但是发展较快,早在2008年冰壶世界竞标赛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就夺得了亚军。国家体育总局十分重视冰壶运动,特别是对冰壶运动储备人才的问题非常重视。由此,进行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可行性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环境优势
冰壶运动最早出现在苏格兰。具有现代意义的冰壶运动已经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而类似冰壶的体育竞技运动早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在苏格兰地区了。因此,从冰壶运动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能够认识到气候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苏格兰地区冬季漫长,且受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这就为苏格兰地区开展冰壶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在现代,虽然造冰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在夏天依然可以进行冰上运动项目的训练和娱乐竞技,但整体的造价和维护成本较为高昂。我国国土辽阔,大陆性季风气候有着明显的冬季时间,特别是在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地区,冰冻期长达四个月之久,这就为冰壶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我国北方地区体育院校能开设冰壶课程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理环境因素。
二、冰壶场地问题的解决
标准的冰壶场地是一个长44.5m,宽5.75m的冰道,并根据冰壶竞技规则,在冰道两端画有直径1.83m的圆,分别为本垒和营垒。标准的冰壶场地造价相对于其他运动冰道场地成本较低,但是冰壶场地对温度、平滑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导致冰壶场地造价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但依托气候优势在我国北方部分高校已经得到了解决。比如,室外冰场的建设,黑龙江省半数以上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室外冰场。由于北方地区对于冰上运动的文化认同感因素的影响以及冰上运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就黑龙江省体育院校来说,场地已经能够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
三、冰壶运动的人文环境优势
(一)冰壶运动的文化优势
冰壶运动是冰上运动,其追求公平、公正、合作、团结的内在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共通之处,这种文化认同也是当前国人喜爱并积极参加冰壶运动的文化内质。冰壶运动的大众化发展充分满足了国人对礼让、沉着、稳重特点的认同,这种文化内质也是国人对智能型、技巧性、灵活性、弱对抗型体育运动项目喜爱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国内冰壶运动人才发展优势
得益于冰壶运动大众化认可和追求,这种消费需求催生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和变革,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特别是在高校冰壶教师队伍素养方面,政府和学校的重视推动了冰壶运动员到学校从事专业教练员的转变,这对促进我国冰壶运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冰壶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优势
高校冰壶课程的开设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为改变当前北方院校冬季體育课程较为单一的现状,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冰壶运动的教学和文化内涵的释放,使冰壶运动成为冬季运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黑龙江部分体育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体育课程的建设要求,从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以及专业技能课、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冰壶课程的教学实践,提高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课程开设的实践经验,为冰壶运动在高等教育的普及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通篇探讨了我国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可行性,从气候、地理区位、人文环境、技术水平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分析。与此同时,在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建设两个大背景下,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有着足够的必要性。一方面,冰壶课程的开设既能够满足高校全面素质教育推行的需求,迎合了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冰壶课程的开设还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与此同时,通过冰壶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冰壶运动的普及,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运动自觉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另外,从冰壶竞技运动角度来看,开设冰壶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冰壶竞技比赛竞技水平并为国家冰壶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春艳.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4):17-21.
[2]谭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3):45-48.
[3]于亮,王瑞元,周越,等.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33-136.
[关 键 词] 体育院校;冰壶课程;冰壶运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02-01
冰壶运动发源于苏格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集健身、娱乐、技巧于一身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自央视体育频道将长野冬奥会冰壶比赛直播以来,冰壶比赛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足见人们对这项融入竞技和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的喜爱与认可。竞技性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较晚,但是发展较快,早在2008年冰壶世界竞标赛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就夺得了亚军。国家体育总局十分重视冰壶运动,特别是对冰壶运动储备人才的问题非常重视。由此,进行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可行性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环境优势
冰壶运动最早出现在苏格兰。具有现代意义的冰壶运动已经有着百年的发展历史,而类似冰壶的体育竞技运动早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在苏格兰地区了。因此,从冰壶运动的发展历史中我们能够认识到气候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苏格兰地区冬季漫长,且受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这就为苏格兰地区开展冰壶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在现代,虽然造冰技术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在夏天依然可以进行冰上运动项目的训练和娱乐竞技,但整体的造价和维护成本较为高昂。我国国土辽阔,大陆性季风气候有着明显的冬季时间,特别是在我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地区,冰冻期长达四个月之久,这就为冰壶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我国北方地区体育院校能开设冰壶课程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理环境因素。
二、冰壶场地问题的解决
标准的冰壶场地是一个长44.5m,宽5.75m的冰道,并根据冰壶竞技规则,在冰道两端画有直径1.83m的圆,分别为本垒和营垒。标准的冰壶场地造价相对于其他运动冰道场地成本较低,但是冰壶场地对温度、平滑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导致冰壶场地造价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但依托气候优势在我国北方部分高校已经得到了解决。比如,室外冰场的建设,黑龙江省半数以上的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室外冰场。由于北方地区对于冰上运动的文化认同感因素的影响以及冰上运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就黑龙江省体育院校来说,场地已经能够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
三、冰壶运动的人文环境优势
(一)冰壶运动的文化优势
冰壶运动是冰上运动,其追求公平、公正、合作、团结的内在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共通之处,这种文化认同也是当前国人喜爱并积极参加冰壶运动的文化内质。冰壶运动的大众化发展充分满足了国人对礼让、沉着、稳重特点的认同,这种文化内质也是国人对智能型、技巧性、灵活性、弱对抗型体育运动项目喜爱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国内冰壶运动人才发展优势
得益于冰壶运动大众化认可和追求,这种消费需求催生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和变革,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特别是在高校冰壶教师队伍素养方面,政府和学校的重视推动了冰壶运动员到学校从事专业教练员的转变,这对促进我国冰壶运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冰壶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优势
高校冰壶课程的开设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为改变当前北方院校冬季體育课程较为单一的现状,丰富了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冰壶运动的教学和文化内涵的释放,使冰壶运动成为冬季运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黑龙江部分体育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体育课程的建设要求,从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以及专业技能课、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冰壶课程的教学实践,提高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课程开设的实践经验,为冰壶运动在高等教育的普及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通篇探讨了我国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的可行性,从气候、地理区位、人文环境、技术水平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分析。与此同时,在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全民健身社会文化建设两个大背景下,体育院校开设冰壶课程有着足够的必要性。一方面,冰壶课程的开设既能够满足高校全面素质教育推行的需求,迎合了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冰壶课程的开设还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与此同时,通过冰壶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冰壶运动的普及,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运动自觉性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另外,从冰壶竞技运动角度来看,开设冰壶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冰壶竞技比赛竞技水平并为国家冰壶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春艳.黑龙江省冰壶运动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4):17-21.
[2]谭虹.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3):45-48.
[3]于亮,王瑞元,周越,等.冰壶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