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淡出了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运用得好,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但现下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步入了一个误区:变以往的满堂灌为满堂问:一堂课一问到底,既不考虑提问是否有针对性,时机把握也不是很好,提问的方法考虑也是不太周全。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语文课堂提问的“恰当”,“巧妙”就非讲究不可了。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提问恰当与巧妙呢?我个人以为,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规律上。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要以灵活自如的提问方法创设“愤”,“悱”情境,以高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
一、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数量,弄准重点,
提问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有些教师走入这样的误区: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有些老师每讲一节新课,都对作者大加分析,其实,作者的生平,学生一般手头上都有资料,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去讲,而应挑选与教学重点联系密切的来讲。
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随机应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头脑一片空白,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问题成就毫无所值。
提问要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
二、把握好提问的范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语文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分解,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望而却步,甚至挫伤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骄傲自满,思维产生惰性。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例如在执教《氓》时,在让学生探讨弃妇婚姻失败的原因时,我将其拆成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首先,我让学生思考女主人公要和丈夫决裂,除了氓变心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并提示学生从内因(即“我”身上)找原因。学生讨论后认为,弃妇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为了追求自由恋爱,她在“子无良媒”的情况下,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恋爱关系,私定终生。她轻信了对方的爱情,确信氓是可以托付一生的男子。婚姻是夫妻两人之间的事,两个人都要负起难以逃脱的责任。其次,我再问学生,既然氓是负心汉,“我”感到非常痛苦,这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学生就贴近文本,回答出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然后,我继续提问,既然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她与氓彻底决绝后,还有可能在一片森林中重新找到幸福吗?这个问题我就提示学生将思维从个人扩展到社会来思考,从而得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我”的下场就是“女子耽矣,不可说矣”。这样,由点及面,从个人延伸到社会背景,学生对弃妇婚姻失败的原因就理解得较深刻。最后,我进行拓展: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大家将来到适婚年龄时,若初恋不成功,是有可能重新寻得幸福的。你们要珍惜这个自由的年代。经过学生的几次思考,在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我引领他们联系现代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抨击了他们的古诗文无用论。
三、学会倾听,据学生的反应变换问法,不忽视、不控制。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明显表示出你对学生的尊重和兴趣。学生可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老师对我说的很在乎,我说的一切很重要。当学生的回答不大准确时,我们可以加以引导,并且鼓励他们继续回答。这样学生就会树立信心。比如,我在执教《孔雀东南飞》时,问到为什么焦母要赶走刘兰芝,有学生说她喜新厌旧。我说,先不说准确与否,先肯定你这个观点很有创意,这词一般是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吧?你再结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能不能想出其他原因呢?学生就一步步分析焦母的蛮横,对儿子和儿媳的淫威,把一对恩爱夫妻强行拆散了。这样就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先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树立信心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来回答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当我们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后,千万不要马上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分寸,选好切入点,与学生默契地配合,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解读教材,不能挫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發展,才能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淡出了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课堂提问运用得好,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但现下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步入了一个误区:变以往的满堂灌为满堂问:一堂课一问到底,既不考虑提问是否有针对性,时机把握也不是很好,提问的方法考虑也是不太周全。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语文课堂提问的“恰当”,“巧妙”就非讲究不可了。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提问恰当与巧妙呢?我个人以为,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规律上。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要以灵活自如的提问方法创设“愤”,“悱”情境,以高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
一、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数量,弄准重点,
提问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有些教师走入这样的误区: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有些老师每讲一节新课,都对作者大加分析,其实,作者的生平,学生一般手头上都有资料,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去讲,而应挑选与教学重点联系密切的来讲。
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随机应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头脑一片空白,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问题成就毫无所值。
提问要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
二、把握好提问的范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语文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分解,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望而却步,甚至挫伤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骄傲自满,思维产生惰性。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例如在执教《氓》时,在让学生探讨弃妇婚姻失败的原因时,我将其拆成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首先,我让学生思考女主人公要和丈夫决裂,除了氓变心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并提示学生从内因(即“我”身上)找原因。学生讨论后认为,弃妇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为了追求自由恋爱,她在“子无良媒”的情况下,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恋爱关系,私定终生。她轻信了对方的爱情,确信氓是可以托付一生的男子。婚姻是夫妻两人之间的事,两个人都要负起难以逃脱的责任。其次,我再问学生,既然氓是负心汉,“我”感到非常痛苦,这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请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学生就贴近文本,回答出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然后,我继续提问,既然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那她与氓彻底决绝后,还有可能在一片森林中重新找到幸福吗?这个问题我就提示学生将思维从个人扩展到社会来思考,从而得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我”的下场就是“女子耽矣,不可说矣”。这样,由点及面,从个人延伸到社会背景,学生对弃妇婚姻失败的原因就理解得较深刻。最后,我进行拓展: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大家将来到适婚年龄时,若初恋不成功,是有可能重新寻得幸福的。你们要珍惜这个自由的年代。经过学生的几次思考,在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我引领他们联系现代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抨击了他们的古诗文无用论。
三、学会倾听,据学生的反应变换问法,不忽视、不控制。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明显表示出你对学生的尊重和兴趣。学生可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老师对我说的很在乎,我说的一切很重要。当学生的回答不大准确时,我们可以加以引导,并且鼓励他们继续回答。这样学生就会树立信心。比如,我在执教《孔雀东南飞》时,问到为什么焦母要赶走刘兰芝,有学生说她喜新厌旧。我说,先不说准确与否,先肯定你这个观点很有创意,这词一般是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吧?你再结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能不能想出其他原因呢?学生就一步步分析焦母的蛮横,对儿子和儿媳的淫威,把一对恩爱夫妻强行拆散了。这样就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先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树立信心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来回答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当我们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后,千万不要马上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分寸,选好切入点,与学生默契地配合,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解读教材,不能挫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發展,才能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