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截至2010年底,全国所有出版单位,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盲文出版社、藏学出版社外,将全部完成转制,这意味着中国的出版业终于告别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变成了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独立经营单位。新闻出版——这个极具“政治色彩”的行业,终于走向了市场化的改革道路。目前各地竞相组建出版集团,出版集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生产方式和市场环境的变革,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不仅要靠经济实力、产品实力,还要靠文化实力。通过文化的力量,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使之得到充分发挥,让职工追求目标趋向一致,使职工更有进取心、责任感及开拓创新精神。企业文化还可以作为企业正规化制度的补充。使本企业有别于为竞争者所模仿的“创新力”,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但在构建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其行业的特殊性,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论述中谈到。关于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一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人为地设计,并且强制员工接受,最终在短期时间形成新的价值观。另一种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无法也不应该事先进行所谓的企业文化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速成论”,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很快印刷出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这种仅仅基于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不能在职工心理上得到认同,形成文化。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无用论”,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不会得到职工的认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种倾向的结合,即通过主观主义进行设计和引导,通过自然主义循序渐进,最终自然形成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详细的诊断、调研、提炼,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案,并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宣传和培训,最终使员工对新的企业价值观深刻理解、彻底认同和行为服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那么,如何构建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呢?
一、出版企业文化调研和设计——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
首先,作为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要对出版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和调研。具体来讲,要开展出版企业文化背景调查、文化积淀调查、文化现状调查和文化诊断等工作,搞清该出版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地位以及企业内外文化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程度。在全面估计和评价出版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企业文化认识水平以及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情况下,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理性判断,找出制约出版企业发展的文化因素,明确该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这时,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基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事关全局的角色。李朋义曾为自己15年的社长生涯作了一个小结:“我当外研社社长15年,就念了一句真经: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这是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他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认为“对员工终身成长的关心,比高薪更有吸引力,更能留住人才”。正是企业家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使“李朋义时期”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出版规模增长了10倍,市场规模增长了70多倍,利润规模增长了近100倍,资产规模增长了200多倍,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所以,在调研阶段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家勾画的企业建设的发展蓝图和确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体系设计是一个收集、整理、总结、提炼的过程。在确定文化理念项目后,要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需要从历史和未来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历史角度在于提炼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质价值基因,而未来角度在于为了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发展而应该具备或改变的价值基因。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采用系统调研摸清现状、听老人讲故事、听新人讲问题、访谈领导、请教专家、头脑风暴等方式,通过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建立架构、逐条定位、框定内涵等方式,形成出版企业文化理念项目的初步表述。出版企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出版企业的经营活动负有重大的社会政治责任。所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对于出版员工来说应是至高无上的。但出版企业在生产和经营销售方面又是完全企业化的,它同样要以自主竞争的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竞争不断产生提高效率、扩大规模的自我要求。因而在设计出版企業文化表述时,要充分考虑突出出版企业的行业特色。对形成的出版企业文化理念项目的初步表述,应在征得出版企业主要领导认可后,广泛发动职工对理念的表述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下一轮的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认可的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MI),它包含企业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营销方式和营销形态所作的总体规划和界定,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信条、经营宗旨、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产业构成、组织体制、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
二、出版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
在形成了出版企业文化理念后,企业文化进入制度化阶段,它是以经营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职员教育、行为规范和福利制度;对外则是开拓市场调查、进行产品开发,透过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方式来传达企业理念,以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识别认同的形式——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也就是说,把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使制度文化超越企业家的个人寿命,保障企业和企业文化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价值观须转化为制度,或者说,企业制度须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否则,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为制度来源于文化,任何管理制度、管理风格都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和理念。制度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活动中建立起一种能够使广大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机制,借此员工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上下之间进行沟通,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默 契配合、协调生产,保证员工尊严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三、出版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
出版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就是将企业形象传达给社会公众,把出版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系统,包括出版企业的名称、LOGO、图书标志、标准字体、印刷字体、标准图形、标准色彩、宣传口号等要素;二是应用系统,包括产品包装、办公环境、展示场所和书架、交通运输工具、办公设备和用品、工作服及其饰物、广告设施和视听资料、公关用品和礼物、社旗和社徽、指示标志和路牌等等。通过以上设计,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活泼鲜艳的视觉形象。
四、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
从制度到习惯,标志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制度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员工的自觉习惯。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就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则制度已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已内化的心理契约,是新的价值观在职员行为上的最终体现,一旦把企业的价值观念变成全体职工自发的加以遵守的行为和习惯时,就意味着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
要使出版企业文化真正落地,企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并不像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清晰可见,也无法在短期内见效,要使企业的职工相信愿景并愿意去实践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的领导者身体力行最为重要。如果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口头、文字、会议等形式上,这样的价值观便不可能被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形成與推行,离开了企业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成为口号文化和流于形式,成为企业形象的一个装饰品,达不到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张瑞敏初到海尔时,出差往往得马上成行,有时临时买不到火车坐票,他就花2元人民币租个折叠凳子坐在走道上,员工看到,没有不动容的。再举出版人物李朋义,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了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时任社长的他在工地一住就是一年多,在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的情况下,每天监工从早上6:30至次日凌晨3点!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让“外研人”真正理解了李朋义社长对“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化、忠诚度”的要求,李朋义社长带领“外研人”用血肉之躯铸造出中国出版史上的里程碑!
2.宣贯和培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宣贯培训主要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教育方式和培训途径进行灌输、教育、倡导和熏陶,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培育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对职工进行专门培训,可采用局域网、外部环境、研讨会、培训班、树立典型、知识竞赛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还可以设置企业内部BBS交流板,让员工在上面讨论企业发展等问题,互动沟通,寓教于趣。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企业文化。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渐入员工心中。
3.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所有职工理解并实施,在工作中表现、在行为中体现,所以,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后,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实施及考核。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积极融入企业文化表现出色的职工,要及时肯定;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让其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4.出版企业文化的升级与发展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版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要求出版企业文化随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时进行自我更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战略、不同的员工队伍、不同的产品结构,都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随之相适应,出版企业文化也需要调整和重塑,这样,出版企业文化才会不断充实、丰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黄河涛,企业文化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但在构建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其行业的特殊性,这一点将在下面的论述中谈到。关于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一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人为地设计,并且强制员工接受,最终在短期时间形成新的价值观。另一种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无法也不应该事先进行所谓的企业文化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速成论”,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很快印刷出精美的企业文化手册,这种仅仅基于表面和形式上的东西,不能在职工心理上得到认同,形成文化。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无用论”,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不会得到职工的认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种倾向的结合,即通过主观主义进行设计和引导,通过自然主义循序渐进,最终自然形成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详细的诊断、调研、提炼,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案,并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宣传和培训,最终使员工对新的企业价值观深刻理解、彻底认同和行为服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那么,如何构建出版企业的企业文化呢?
一、出版企业文化调研和设计——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
首先,作为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要对出版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和调研。具体来讲,要开展出版企业文化背景调查、文化积淀调查、文化现状调查和文化诊断等工作,搞清该出版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地位以及企业内外文化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程度。在全面估计和评价出版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企业文化认识水平以及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情况下,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理性判断,找出制约出版企业发展的文化因素,明确该企业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这时,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基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事关全局的角色。李朋义曾为自己15年的社长生涯作了一个小结:“我当外研社社长15年,就念了一句真经: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这是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他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认为“对员工终身成长的关心,比高薪更有吸引力,更能留住人才”。正是企业家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使“李朋义时期”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出版规模增长了10倍,市场规模增长了70多倍,利润规模增长了近100倍,资产规模增长了200多倍,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一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所以,在调研阶段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家勾画的企业建设的发展蓝图和确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体系设计是一个收集、整理、总结、提炼的过程。在确定文化理念项目后,要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需要从历史和未来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历史角度在于提炼出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质价值基因,而未来角度在于为了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发展而应该具备或改变的价值基因。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采用系统调研摸清现状、听老人讲故事、听新人讲问题、访谈领导、请教专家、头脑风暴等方式,通过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建立架构、逐条定位、框定内涵等方式,形成出版企业文化理念项目的初步表述。出版企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出版企业的经营活动负有重大的社会政治责任。所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对于出版员工来说应是至高无上的。但出版企业在生产和经营销售方面又是完全企业化的,它同样要以自主竞争的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竞争不断产生提高效率、扩大规模的自我要求。因而在设计出版企業文化表述时,要充分考虑突出出版企业的行业特色。对形成的出版企业文化理念项目的初步表述,应在征得出版企业主要领导认可后,广泛发动职工对理念的表述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下一轮的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全体职工共同认可的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MI),它包含企业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营销方式和营销形态所作的总体规划和界定,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信条、经营宗旨、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产业构成、组织体制、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
二、出版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
在形成了出版企业文化理念后,企业文化进入制度化阶段,它是以经营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职员教育、行为规范和福利制度;对外则是开拓市场调查、进行产品开发,透过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公共关系、营销活动等方式来传达企业理念,以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识别认同的形式——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也就是说,把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使制度文化超越企业家的个人寿命,保障企业和企业文化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价值观须转化为制度,或者说,企业制度须体现企业文化的精神。否则,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为制度来源于文化,任何管理制度、管理风格都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和理念。制度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活动中建立起一种能够使广大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机制,借此员工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上下之间进行沟通,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默 契配合、协调生产,保证员工尊严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三、出版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
出版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就是将企业形象传达给社会公众,把出版企业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系统,包括出版企业的名称、LOGO、图书标志、标准字体、印刷字体、标准图形、标准色彩、宣传口号等要素;二是应用系统,包括产品包装、办公环境、展示场所和书架、交通运输工具、办公设备和用品、工作服及其饰物、广告设施和视听资料、公关用品和礼物、社旗和社徽、指示标志和路牌等等。通过以上设计,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活泼鲜艳的视觉形象。
四、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
从制度到习惯,标志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制度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员工的自觉习惯。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就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则制度已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已内化的心理契约,是新的价值观在职员行为上的最终体现,一旦把企业的价值观念变成全体职工自发的加以遵守的行为和习惯时,就意味着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
要使出版企业文化真正落地,企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并不像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清晰可见,也无法在短期内见效,要使企业的职工相信愿景并愿意去实践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的领导者身体力行最为重要。如果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停留在口头、文字、会议等形式上,这样的价值观便不可能被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形成與推行,离开了企业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成为口号文化和流于形式,成为企业形象的一个装饰品,达不到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张瑞敏初到海尔时,出差往往得马上成行,有时临时买不到火车坐票,他就花2元人民币租个折叠凳子坐在走道上,员工看到,没有不动容的。再举出版人物李朋义,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了建设国际会议中心,时任社长的他在工地一住就是一年多,在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的情况下,每天监工从早上6:30至次日凌晨3点!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让“外研人”真正理解了李朋义社长对“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化、忠诚度”的要求,李朋义社长带领“外研人”用血肉之躯铸造出中国出版史上的里程碑!
2.宣贯和培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宣贯培训主要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教育方式和培训途径进行灌输、教育、倡导和熏陶,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培育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对职工进行专门培训,可采用局域网、外部环境、研讨会、培训班、树立典型、知识竞赛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还可以设置企业内部BBS交流板,让员工在上面讨论企业发展等问题,互动沟通,寓教于趣。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企业文化。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来渐入员工心中。
3.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所有职工理解并实施,在工作中表现、在行为中体现,所以,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后,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实施及考核。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积极融入企业文化表现出色的职工,要及时肯定;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让其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4.出版企业文化的升级与发展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版行业内容的不断更新、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要求出版企业文化随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时进行自我更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战略、不同的员工队伍、不同的产品结构,都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随之相适应,出版企业文化也需要调整和重塑,这样,出版企业文化才会不断充实、丰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黄河涛,企业文化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