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从"十一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到"十二五"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总结,分析了两产业的特征和异同,指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
1.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缩语为 High-tech)一词来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1984年美国出版了专业杂志《High Technology》,提出"高技术是对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这一类产品、产业或企业的统称"。此后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给高技术所下的定义是:高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高新技术的概念是由高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是我国为了便于应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技术来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而特定采用的技术分类术语。我国政府颁布政策中,高技术的概念来源于1986年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也就是"863 计划",其中提到的"高技术"是我国高技术的初始概念。1988年7月,原国家科委开始实施了"火炬计划",将"高技术"延伸为"高技术"和"新技术","高技术产品"变化为"高技术和新技术产品"。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提法不尽一致。联合国统计机构的提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称为"高技术产业",日本称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各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1991年,OECD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为:"高技术产业是指在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中(R&D)投入和产出的总经费值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相对应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同年,国家科委的定义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在内的一整套最前沿的新兴技术群,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以研究、开发为背景,同时又与生产、销售密切联系,通常体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征。"此外,学术界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美国的纳尔逊(Nalson)[1]在1999年给出的定义是:"所谓高技术产业,包括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我国的李悦[2]在1999定义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是指技术密集度高、更新速度快、具有较高附加值和能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涉及和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群。"
从上述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表述中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度高,生产高附加值和极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具有巨大产业带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学术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主要对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分为战略性、新兴性[4]和可持续性三部分。
(1)战略性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的国家政策,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走进"十二五",在国际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认真剖析国内外环境、分析国家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在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又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在名称上强调了"战略"一词,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总目标的重要作用。我国把经济建设发展的行业政策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说明国家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重视,其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2)新兴性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新兴产业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第二类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是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于传统产业,这两类新兴产业都能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减少对社会和环境的负外部性。
(3)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战略新兴产业不仅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在经济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而且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并强调社会公平,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知识成本和研发费用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技术的先进性,进而使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需要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视发展质量为指导思想。
3.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同
从定义上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强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知识密集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更强调了社会需求基础、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剖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每个特征,详细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图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图
3.1共同特征
(1)创新性:指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要代表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具有提升的空间和突破的可能性,并能应用于实际,产生经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要符合时代特征,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生态保护等技术为主,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致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求改变产业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销售策略等,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消费者的偏好。 (2)盈利性:指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长期盈利特征。含有高新技术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性能,市场竞争力较强。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培育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只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企业有利可图,新兴产业才能顺利成长。随着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推进,高新技术产品会更加迅速地扩散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从而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全局性:意味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表现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能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人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社会发展都有很强的渗透性。它们具有"种子"功能,加快传统产业的整体进步,催生新兴产业,使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体系日趋成熟,并将其增长效果扩散至国民经济各个部分,带动经济社会与世界共同进步。
(4)导向性:表示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国家经济的发展重心相一致。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且要具有较高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5)竞争性:指国际上各个国家都优先发展、大力倡导和投入研发的,争相建立优势的产业。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实力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经济实力的高低,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积累。各国都希望在拥有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新兴产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竞争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因此,我国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体现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不同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性:指产品要有稳定可观的市场需求。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新兴产业不仅代表了经济、社会、个体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而且同时兼顾了科技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目的。需求性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它反映了经济、社会、环境对产业发展的要求,稳定的市场需求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指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能扩大规模并高速增长,成为未来的国民支柱产业,并且对经济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在稳定的需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性:又称战略性,指产业的增长潜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深远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产业代表先进科技,能提供新产品或者提高生产率,因而具有长期的财务盈利特征。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既满足消费需求,又符合低碳、环保的特征。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进步和低碳环保为核心,而这些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成本投入,与此同时,资源、市场、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也为产业发展带来挑战。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能够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4.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各自的定义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强调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强调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大多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以重大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因此,认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对国家与地方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制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科技知识孵化和新技术的采用、推广及市场化三个环节[5]。知识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投入或者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参与主体包括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知识孵化强调从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产生新产品或新业务。新技术市场化是直接面向市场,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化。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和服务,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就尤为重要。在产业链上对各主体的利益、商业需求、合作方式等进行重构,扩大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传统高新技术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延伸或再造产业链及产品链,逐渐剥离普通业务,向新兴产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上已具有一定优势,研发重点应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倾斜,更关键的是要探索新兴产业的技术路径和市场推广模式,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以高端服务为业务主导,实现产业链升级或者创建新兴产业。
参考文献
[1] 纳尔逊.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3-24.
[2] 李悦. 产业经济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89-190.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4]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 (07), 47-60.
[5]葛秋萍,李梅. 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102-106.
作者简介: 王君(1983-),男,天津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智能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
1.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缩语为 High-tech)一词来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1984年美国出版了专业杂志《High Technology》,提出"高技术是对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这一类产品、产业或企业的统称"。此后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给高技术所下的定义是:高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高新技术的概念是由高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是我国为了便于应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技术来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而特定采用的技术分类术语。我国政府颁布政策中,高技术的概念来源于1986年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也就是"863 计划",其中提到的"高技术"是我国高技术的初始概念。1988年7月,原国家科委开始实施了"火炬计划",将"高技术"延伸为"高技术"和"新技术","高技术产品"变化为"高技术和新技术产品"。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提法不尽一致。联合国统计机构的提法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称为"高技术产业",日本称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我国则称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各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也赋予了不同的含义。1991年,OECD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为:"高技术产业是指在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中(R&D)投入和产出的总经费值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相对应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其它产业的发展水平。"同年,国家科委的定义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在内的一整套最前沿的新兴技术群,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及其产品的通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以研究、开发为背景,同时又与生产、销售密切联系,通常体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征。"此外,学术界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美国的纳尔逊(Nalson)[1]在1999年给出的定义是:"所谓高技术产业,包括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我国的李悦[2]在1999定义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是指技术密集度高、更新速度快、具有较高附加值和能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并能对相关产业产生涉及和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群。"
从上述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表述中不难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度高,生产高附加值和极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具有巨大产业带动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学术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主要对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分为战略性、新兴性[4]和可持续性三部分。
(1)战略性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的国家政策,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走进"十二五",在国际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认真剖析国内外环境、分析国家内部的优势和不足,在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又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在名称上强调了"战略"一词,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总目标的重要作用。我国把经济建设发展的行业政策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说明国家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重视,其目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2)新兴性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新兴产业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第二类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是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于传统产业,这两类新兴产业都能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减少对社会和环境的负外部性。
(3)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战略新兴产业不仅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在经济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而且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并强调社会公平,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知识成本和研发费用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技术的先进性,进而使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需要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视发展质量为指导思想。
3.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同
从定义上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强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知识密集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更强调了社会需求基础、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两个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剖析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每个特征,详细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图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和联系图
3.1共同特征
(1)创新性:指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要代表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具有提升的空间和突破的可能性,并能应用于实际,产生经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要符合时代特征,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生态保护等技术为主,这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致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求改变产业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销售策略等,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消费者的偏好。 (2)盈利性:指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长期盈利特征。含有高新技术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性能,市场竞争力较强。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培育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只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对企业有利可图,新兴产业才能顺利成长。随着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进程推进,高新技术产品会更加迅速地扩散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从而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全局性:意味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表现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能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人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社会发展都有很强的渗透性。它们具有"种子"功能,加快传统产业的整体进步,催生新兴产业,使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体系日趋成熟,并将其增长效果扩散至国民经济各个部分,带动经济社会与世界共同进步。
(4)导向性:表示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国家经济的发展重心相一致。即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并且要具有较高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5)竞争性:指国际上各个国家都优先发展、大力倡导和投入研发的,争相建立优势的产业。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实力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经济实力的高低,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积累。各国都希望在拥有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新兴产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竞争优势,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因此,我国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体现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不同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性:指产品要有稳定可观的市场需求。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新兴产业不仅代表了经济、社会、个体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而且同时兼顾了科技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目的。需求性是战略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它反映了经济、社会、环境对产业发展的要求,稳定的市场需求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指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能扩大规模并高速增长,成为未来的国民支柱产业,并且对经济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在稳定的需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远性:又称战略性,指产业的增长潜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深远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产业代表先进科技,能提供新产品或者提高生产率,因而具有长期的财务盈利特征。而且能够可持续发展,既满足消费需求,又符合低碳、环保的特征。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进步和低碳环保为核心,而这些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成本投入,与此同时,资源、市场、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也为产业发展带来挑战。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能够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4.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各自的定义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强调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强调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大多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以重大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因此,认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对国家与地方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制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科技知识孵化和新技术的采用、推广及市场化三个环节[5]。知识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投入或者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参与主体包括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知识孵化强调从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产生新产品或新业务。新技术市场化是直接面向市场,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化。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和服务,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就尤为重要。在产业链上对各主体的利益、商业需求、合作方式等进行重构,扩大新兴产业的市场规模。传统高新技术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延伸或再造产业链及产品链,逐渐剥离普通业务,向新兴产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上已具有一定优势,研发重点应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倾斜,更关键的是要探索新兴产业的技术路径和市场推广模式,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以高端服务为业务主导,实现产业链升级或者创建新兴产业。
参考文献
[1] 纳尔逊.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3-24.
[2] 李悦. 产业经济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89-190.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4]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 (07), 47-60.
[5]葛秋萍,李梅. 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102-106.
作者简介: 王君(1983-),男,天津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智能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