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探索型。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的,而探索型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上实验课时,可改验证型实验为探索型实验。如讲茎的输导作用时,教材上是先讲“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从下向上运输的”,然后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布置学生剪取一些小段树枝,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分别对自己的材料作不同处理: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3)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4)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
  上课时,让学生先对比观察不同处理枝条的外观,并切开茎看内部颜色变化,提出启发性问题:(1)茎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位置?(2)正常枝条、环割枝条、除去叶的枝条、倒插枝条现象是否相同?分析产生原因的可能因素。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地“啊!”了出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中会沾有一些红色物质,这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
  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而且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中,只有不断“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中学)
  
  □责任编辑 曾维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M_(2.5)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监测浓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空气PM_(2.5)浓度下,个体暴露浓度与固定站点浓度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使用PM_(2
目的通过模拟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于两种不同动物重复用同一造模方法以考察其可靠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笔者在理解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I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伴Ⅰ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200例CHF失代偿期伴Ⅰ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利尿、
一、说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教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教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柔比星腹腔注射建立DCM大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其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取24 h内新生清洁级SD大鼠,取下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认清两者的本质区别,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
美术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对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传授不同教材时,善于发现教材中的情趣和幽默,并恰当地运用深刻而含蓄的情感,形象生动的姿态,抑扬顿挫的语气,激励其乐学,而“乐学”则能积极地开动思维机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初中教材漫画课讲授时,我一开始就说,今天要学习的是你们儿时就经常
[目的]分析绝经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性激素与炎性因子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绝经期RA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