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工艺,制备炎痛平透皮软膏剂,探讨其活血作用。方法以60 min体外累积透皮速率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通过研和法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定。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各组再分为6组,每组各6只,组别分别为:凡士林组,凡士林+脂肪醇组,小、中、大剂量炎痛平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扶他林)组。用微循环障碍法与显微测微法,在不同时间测量各组动物造模前与造模后的微动、静脉管径的差值(△A、△V),同时对微静脉血液的流态进行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各组药物活血作用的差异。结果确定炎痛平透皮软膏剂最佳配比及工艺为A2B2C3D2,即凡士林与中药的重量比例(A)为50%、脂肪醇与中药的重量比例(B)为25%、研和温度(C)为80℃,加入顺序为:脂肪醇、中药、凡士林。并通过了物理外观、酸碱度、熔点、稳定性与刺激性等5项质量评定。造模前,测得小剂量炎痛平组在30 min时△A值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与大剂量炎痛平组在各个时间段测得△A、△V值均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炎痛平组在20、30 min时测得血流流态评分值均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与大剂量炎痛平组在各个时间段测得血流流态评分值均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小剂量炎痛平组在20min时测得△A值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炎痛平组在30 min时,中剂量与大剂量炎痛平组在各个时间段测得△A、△V值均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中剂量与大剂量炎痛平组在各个时间段测得血流流态评分值均大于凡士林+脂肪醇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最佳配方与工艺制备的炎痛平透皮软膏剂具有较显著活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