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10年后看的信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小,你曾问过我:“蜻蜓是益虫吗?”“蚯蚓是益虫吗?”……
  第一次听你问的时候,我一时语塞。这是多么熟悉的问题啊,小的时候我也曾问过,也被问过。
  我回答你:“它不能说是益虫,也不能说是害虫,它就是一种虫子。它吃小飞虫,比如蚊子,这样你会很高兴……”“蚯蚓生活在土里,吃土里腐烂的东西,它拉的便便会是花草很好的肥料……”
  我还说,不要用“益虫”、“害虫”来区别动物,它们就是一种动物,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我不确定你理解这一点,在今后,老师们还会告诉你,“xxx是益虫”、“xxx是害虫”,这些说法还会成为你知识的一部分。但在我这里,我会始终告诉你:没有益虫和害虫,它们是一种动物,按自己的习性生活,它们从来就不是为人类活着的。
  我想告诉你,在很多年前,麻雀被认为是一种“害虫”,人们认为它经常偷吃田里的庄稼。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有过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麻雀运动,人们放鞭炮、敲锣打鼓、敲脸盆,再杂以鼎沸人声,轰得麻雀满处飞,不得歇息,最后疲劳至死。经过一个夏天,麻雀虽没被赶尽杀绝,但数量减少了很多。没多久,庄稼和树林却出了问题。猖獗的虫害使庄稼大幅减产,少收的粮食远比麻雀偷吃的多。树林也遭了虫灾,无风的下午能听到一片沙沙的啃噬声。
  到这时,人们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麻雀又成了“益虫”。
  事实上,麻雀就是麻雀,它的生活方式从来就没变过,却无端遭遇这样一场大起大落。
  在灭麻雀的这场运动中,被捕杀的还有苍蝇,人们希望通过这场人海运动,让这种动物彻底从世界上消失。幸好他们没有做到,你知道吗?后来有生物学家指出,苍蝇是动物粪便的主要消费者之一,还可吃掉屋内废弃的腐烂物品,帮助净化室内空气。它还帮助传授花粉,为燕子、老鼠等动物提供食物。在自然的生物链条中,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还有,你喜欢的,认为是无比善良的兔子,曾经在澳大利亚引起过灾难,它们在草原上掘洞筑巢,大量繁衍,几乎破坏了整个草原。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你认为又坏又狡猾的狐狸,它们捕杀了一部分兔子,使草原的生态恢复了平衡,狐狸、兔子、草可以和睦相处。
  所以你看,用“益”和“害”、“善”和“恶”去衡量动物、植物,衡量自然现象,是多么荒谬;在做这样评价的基础上展开行动,破坏力又是多么大。自然就是自然,没有人的时候,它是那样生老病死、花开花落;有了人,只是这链条中多了一截,一样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落。
  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奇妙,如果你肯去观察、去发现,你会惊异于它的严密、强大,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永远超乎人的想像。不要说几百万年的恐龙统治终结于一瞬,不要说麦田里疑似外星人画的圈,单是养一只蚕宝宝,看它吐丝结茧羽化成蛾,都能让人惊奇于生命之伟大神奇。
  每一个生命,无论大小、无论高低,在这个自然当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一个一个,彼此丝丝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膨胀,都有可能导致整体的灾难;任何一个不自量力的干预,都可能招致猛烈的反击。更加有意思的是,灾难和反击过后,这个自然会自行调节,直到恢复另一种平衡为止。每一种生命,如果你靠近去看的话,都有它自己的故事与规律,有它的悲欢离合。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了解、不能解释的东西太多了,可能穷尽一生也难以掌握其中的万一。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自以为了解了,其实自然正在宏大的远方笑话我们。所以,我写下这样一封信给你,希望你在接触它、研究它的同时,记得保持一份探究心,一份敬畏心。
  妈妈
其他文献
每当想到孩子们承受的这种压力,我就会想起我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多尼。多尼是一个内向、害羞的人,说话、做事都很胆怯,紧张,放不开。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恐惧自己会犯错误。由于害怕犯错,他就不愿意参加班级的任何活动,不愿主动与人沟通,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他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他每做一道题都要反复与别人核对,只有当别人和他的答案相同时他才放心。我想帮他树立自信,但是我根本无法改变他。后来,我们班来了
期刊
在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正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B2号自助餐厅里吃午餐。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台饮料机,一个男孩走到饮料机前。我认得他,在养护班上课。他的智力存在问题,距离我们的世界似乎很遥远。  他大概很渴,很想喝果汁。我看到他站在投币饮料机前,在钱包里摸索着找零钱。他取出一张皱巴巴的一美元纸钞,紧张地向他的餐桌边瞥了一眼。他的同学们正坐在那张餐桌。他的动作很笨拙。他努力让那台饮料机接受他的钱。他
期刊
吴呵融/译    丛林中走出了四个男人。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精疲力竭,步履艰难,简直像是刚从死牢中逃出的囚犯。  走在前面的两个,共同扛着一只沉重的木箱。后面那两个则拄着拐杖。他们原本素不相识,都是被探险家马格拉夫招聘来参加原始森林探险的。可是,不久前,马格拉夫被可怕的热病夺去了生命,只剩下这群龙无首的四个人了。  他们无法理解马格拉夫那股为科学探险的热情。要不是他给的酬金高昂,他们是绝不会陪
期刊
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  严厉的父亲以不可冒犯的尊严训导孩子,慈祥的母亲用细腻体贴的情感呵护孩子,其实为的是同一个目的。  我遇到一位大师,他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只要说出来,我就可以让你的想法变成现实。”  真是天大的好事啊!我对孩子是有很大希望的,那就是要有出息,要成为优秀的人,有才华的人,出类拔萃的人……可是,真要我具体地说出来是个什么样子,还真是个难题。生活中,
期刊
有一天夜里,看见这样一个画面:夕阳下,一座大型火车站的道口,很多列车在编组,在进站,层层叠叠压在一起,像有人在拉无穷大的手风琴。  你从暗绿色的一节车厢露出身子,跳下路基,圆圆的笑脸,戴着嵌有蓝珐琅圆帽徽的无檐帽,穿着沉重长大的俄式黄呢子军大衣,帽檐和双肩披着一层光芒,是一个远方归来休假的女兵,满心欢喜,迫不及待。  这是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
期刊
1  若蓝对新校园喜欢极了。刚转学过来的时候,正是春天,花草也开始苏醒,在温暖的风里,迫不及待地伸个懒腰,便争抢着开始舒枝展叶。若蓝尤其喜欢的是三叶草,在地上密实安静地生长着,只有等到初夏,才开始在那叶下羞涩地绽出一朵朵的小花。若蓝总觉得它们像是隐秘的心事,藏在少女的心里,只有风吹的时候,才现出白色娇羞的花朵。每每站在一旁,看得长了,若蓝便感觉自己化成其中的一朵,隐在万叶丛中,悄无声息地看着那些从
期刊
上小学的时候我是个害羞的女孩子,有一个很破的铁盒子的铅笔盒,那时所有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铅笔盒,差别不大。家里都没有多少钱,况且还有姐妹,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只够穿衣吃饭,哪由你再挑什么,我们不是贪婪的孩子,但当我的同桌李咪咪带来一只漂亮的铅笔盒后,一切就变了。  那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软软的塑料的铅笔盒,里面大概有一层海绵,侧面是吸铁石,白色的,上面画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林童话里的故事,
期刊
董 晓/译    我喜欢琴键,我爱那黑白相间的琴键(白得几乎泛黄!),我爱键盘上那透亮的黑色,也爱那隐含着某种神秘的忧郁的白色(几乎发黄!)。我喜爱琴键,因为它们宽窄不一,有些很宽,而有些却很窄(真够委屈的!)。我喜爱琴键,还因为我可以坐着不动就能够像走楼梯一样上下移动,而这楼梯就在我的手下!从这个楼梯上一下子就能奔流出无数条小溪——这些小溪顺着脊背飞奔而下,而我的眼里滚动的热浪,如同安德留沙的文
期刊
一只蚂蚁和她的孩子住在一个小山丘上的洞里,小山丘下有一个池塘。一天,小蚂蚁在池塘边玩,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它大声呼喊:“妈妈,妈妈!”蚂蚁妈妈跑出洞外,看到儿子在水里挣扎,急得大声呼喊:“谁来救救我的孩子?”一只青蛙正在附近无所事事地跳来跳去。蚂蚁跑到青蛙身边,向它求救。  “青蛙兄弟,我的孩子掉进水里了。请你下去救救它!”  青蛙停止跳跃,说道:“你的孩子掉进水里,关我什么事?”  “你怎么能这
期刊
今天是大卫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发给大卫一只“关爱包”。包里除了有常用的学具物品,还有一张温馨的短笺。  欢迎你,小朋友!  你是否想过,包里的这些东西——正像我们的人生——应该怎样去利用?  橡皮筋提醒你:应该什么时候去拥抱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拥抱;  纸巾提醒你:当别人哭泣的时候,应该用它去为别人擦去眼泪;  带橡皮头的铅笔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  糖果提醒你: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