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纳连接是电子产品制造、封装、组装及功能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纳米线由于独特的光学、电学及热学等特性,在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微纳电子器件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因此,关于纳米线互连技术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的关注热点.与宏观尺度的互连相比,纳米线材料之间的互连在尺寸、结构及要求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纳米连接方法的诞生与发展.综述了目前金属/非金属纳米线同质、异质连接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常见的纳米线互连方法,如热致连接、光辐照连接、电场辅助连接及高能粒子束连接等方法及互连机制,介绍了其在柔性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部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1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连接是电子产品制造、封装、组装及功能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纳米线由于独特的光学、电学及热学等特性,在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微纳电子器件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因此,关于纳米线互连技术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的关注热点.与宏观尺度的互连相比,纳米线材料之间的互连在尺寸、结构及要求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纳米连接方法的诞生与发展.综述了目前金属/非金属纳米线同质、异质连接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常见的纳米线互连方法,如热致连接、光辐照连接、电场辅助连接及高能粒子束连接等方法及互连机制,介绍了其在柔性电子和其他微纳器件封装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金属/非金属纳米线连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熔敷效率高、热输入低、成形稳定等优点,在大尺度构件直接成形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其成形过程熔池热-流等物理场演变机理尚不明确,且很难通过试验手段获得.基于动网格技术,建立了二维CMT电弧增材制造热-流场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流体体积法追踪金属-气体界面,采用焓-孔隙法处理金属熔化与凝固,采用椭球热源周期性加载等效CMT电弧起收弧过程.基于建立的模型,以铝合金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不同驱动力对熔池流动行为影响、CMT熔滴过渡过
随着航空、电子以及能源技术的发展,以低维度纳米材料为功能单元的复杂电子设备和系统趋向于柔性化和微型化,这一过程依赖于纳米材料间的高质量连接.微纳材料自身的尺寸及结构限制使得传统的热退火、机压成型、化学处理和电子束辐照等方法难以在构筑有效连接的同时避免非连接区域的损伤,而激光加工则由于其聚焦光斑尺寸小,单色性好和便于精确控制能量输入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为阐明激光在微纳连接领域的实际应用意义和潜在应用前景,首先分析超快激光和常规激光在微纳连接形成过程中与材料的瞬态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零维纳米颗粒、一
以谐波传动中凸轮轮廓曲线为共轭齿廓形成的原始驱动参数,基于运动轨迹映射与共轭方程,提出了共轭参数驱动的谐波传动齿廓设计方法.对非共轭参数驱动与共轭参数驱动设计方法设计的共轭齿廓进行了啮合特性对比分析,研究了凸轮径向变形量系数和凸轮形式对谐波传动啮合与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共轭参数驱动的齿廓设计方法无须参数调整便可同时实现二次共轭和两点共轭,并且不会出现无解;凸轮径向变形量系数的减小可增大啮合区间与啮入区的啮合侧隙,并使齿面接触的综合曲率半径减小;凸轮形式虽然对啮合区间影响较小,但是对啮合侧隙和综
随着电子及生物医疗元器件朝着微型化、便携式及多功能性的发展,连接(电子领域内常被称为“键合”)已成为材料或结构一体化集成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表面活化键合避免了传统焊接工艺中的高温,能够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使热膨胀差异较大的材料或结构实现可靠连接,在微电子、微机电系统、光电子及微流控芯片等制造领域极具应用潜力,其中紫外光作为一种简易高效的表面活化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紫外光活化低温键合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紫外光的基本性质,对有机及无机材料基板表面的作用效果,总结了面向微电子、微机电系统和光电子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主轴驱动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以处理定子电流.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的核心是采用牛顿迭代法对定子电流进行有效解耦,再利用闭环控制稳定跟踪实际数据,不断对定子电流进行改善,并建立模糊滑模联合控制模块,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的同时优化系统的鲁棒性,抑制了系统的转矩波动,改善了系统输出性能.分析了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与模糊控制的优缺点,提出模糊滑模联合控制.联合控制使系统升速的时间缩短了0.24 s,最大超调量减小为1.3 r/mi
针对齿轮小样本条件下深度神经网络训练容易过拟合导致齿轮退化趋势预测不精准的难题,提出了元学习门控神经网络网络齿轮退化趋势预测模型(Meta-learning gat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MLGRU).将齿轮原始振动信号经过征提取、特征筛选以及特征融合后的指标作为门控神经网络的输入;在元学习网络框架下搭建门控神经网络,在防止齿轮预测模型过拟合的同时通过多任务的训练方式优化元学习门控神经网络,使其在小样本条件下快速收敛;通过门控神经单元深度学习齿轮演化规律并进行退化趋势预测
随着半导体技术领域对低温晶圆键合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表面活化键合(Surface activated bonding,SAB)技术开始被广泛研究.与其他键合方式相比,即使在室温下,表面活化键合也能完成牢固的键合,对于常规半导体、金属材料等非常有效.但对于SiO2、有机物等材料,标准的表面活化键合并不十分适用,限制了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两种改进型表面活化室温键合技术,通过在表面活化时或活化后向材料表面沉积一层纳米中间层,将晶圆的直接键合转化为纳米中间层间的键合.在键合机理方面,重点分析了
冲击载荷识别在结构设计、振动控制、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经典Tikhonov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方法存在识别精度、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兴起的函数拟合法为冲击载荷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冲击载荷的稀疏性质以及考虑冲击载荷的加载、卸载过程,提出基于半余弦函数拟合的冲击载荷识别方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半余弦基函数的区间参数,建立基于半余弦函数拟合的冲击载荷识别正则化模型,解决基于函数拟合的冲击载荷识别方法的稳定性问题.将基于半余弦函数拟合的冲击载荷识别方法、经典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
弹簧是实现线性压缩机活塞共振控制和影响压缩机寿命的关键零件,针对现有压缩机用板弹簧刚度小、使用数量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臂阿基米德螺线盘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阿基米德螺线的基圆半径r、略角θ、螺距常数b等参数对弹簧臂刚度的影响规律,针对盘簧臂刚度的多因素影响特性,采用有限元响应面优化法,对圆柱盘簧臂的刚度性能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圆柱盘簧臂的轴向刚度提高了42.5%,径向刚度提高了26.8%,且疲劳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两臂和三臂盘簧进行了刚度测试实验,并对两者的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了在同等轴向刚度条件下
化学机械平坦化(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用于实现多种结构表面纳米级别的超精细平坦化.互连层金属和芯片结构中的其他材料性质差异较大,其平坦化过程更加依赖于抛光浆料中的化学组分.协同机理适用于描述金属CMP的材料移除过程:抛光浆料中的化学组分对互连层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继而在研磨粒子的机械磨削作用下去除.基于此,综述重点介绍了研究研磨粒子微观状态和作用的接触机制和其相关模型的发展;并分别阐述了氧化剂、络合剂和抑制剂等化学组分的作用和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