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当前,课堂教学存在许多束缚学生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组的探索研究,认为教师应该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主体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以讲为主的上课习惯变成以导为主,把学生以听为主的上课习惯变成以自己探究性学习为主,最终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导学策略
在实际课题教学中,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课堂上学生真学、真思、真议、真练、真會,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以分析。
1导趣——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人的生殖》,师讲述道: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上,不停地品尝着快乐与痛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如此神奇而宝贵的生命!那么,是谁赋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生命是在什么环境下生长的?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诞生的呢?三个问题抛出,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趋力,学生马上就投入到课堂中。
1.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合理营养与食物安全”时,教师讲授食物营养结构用“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导入新课,实用易懂,学生喜欢。
1.3用电视里的广告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人们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可养活2亿人”,“也许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地球上每一个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些广告词发人深省,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导思——巧妙设问,诱导发散思维
学问学问,有问题才会进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于无思处更多思”。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符合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识的认知规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导议——大胆讨论,探索认知规律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探索认知规律的目的。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讨论的题目。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2讨论的形式。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3.3讨论时间安排。讨论时间安排,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点拔、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3.4变讨论为辩论。有的讨论题目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形成正方和反方,在课堂上尝试辩论。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师提出“人的学习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一辩题,讨论前确定几组为正方,几组为反方,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安排两组同学进行辩论。让其余学生当裁判,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主持人,通过这一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导用——拓展视野与能力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好场所。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并实践,可起到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亦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开拓学生的认知领域,进一步开阔眼界。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本校的蔬菜基地,开展菜豆种子的萌发、每人种好一颗菜、玉米的人工辅助授粉、观察根毛等实验。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管理、记录、分析等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提高了技能,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生物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针对本班同学平均每天丢弃30个塑料瓶子,而塑料瓶子在自然环境中200多年都不会分解,笔者要求同学们加以回收,两个多月下来,就有了100多元收入,班级用这笔钱添置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象棋、跳棋等,同学们都挺高兴的。
5导记——利用七律诗体,指导学生记忆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各室相连的血管及血液成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记清,笔者用七律加以归纳:上房下室左右反,左右不通上下通;室连动脉房连静,左心动血右心静。教师稍加分析,问题迎刃而解。“一触二翅三对足,体表还有外骨骼”是对昆虫特征的归纳。裸子植物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用“银杏苏铁松杉柏,种子裸露无果皮”来记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就更牢固。
6导向——指引方向,传递正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所有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笔者参加无偿献血20余次,献血总量达10000多毫升。上“输血与血型”这节课时,笔者把自己多本献血证以及全国无偿献血银奖证书展示给同学们看,身教胜于言传,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成年后要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愿,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創新的教师来实践。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的生物学人才,我们生物学教师要抓住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探求空间,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微萍.以探究导学,以创新育人——浅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J].考试周刊,2010(11).
[2]邵娟娟.生物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06).
[3]黄剑锋.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探究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Z2).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6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导学策略
在实际课题教学中,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课堂上学生真学、真思、真议、真练、真會,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导”?“导”什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以分析。
1导趣——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人的生殖》,师讲述道: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上,不停地品尝着快乐与痛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一个如此神奇而宝贵的生命!那么,是谁赋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生命是在什么环境下生长的?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诞生的呢?三个问题抛出,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趋力,学生马上就投入到课堂中。
1.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合理营养与食物安全”时,教师讲授食物营养结构用“四条腿的(猪、牛、羊)不如两条腿的(鸡、鹅),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菌类),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导入新课,实用易懂,学生喜欢。
1.3用电视里的广告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人们餐桌上浪费的粮食可养活2亿人”,“也许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地球上每一个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些广告词发人深省,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导思——巧妙设问,诱导发散思维
学问学问,有问题才会进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为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比较、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于无思处更多思”。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思维,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符合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识的认知规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导议——大胆讨论,探索认知规律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探索认知规律的目的。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讨论的题目。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3.2讨论的形式。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3.3讨论时间安排。讨论时间安排,根据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点拔、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3.4变讨论为辩论。有的讨论题目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形成正方和反方,在课堂上尝试辩论。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师提出“人的学习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一辩题,讨论前确定几组为正方,几组为反方,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安排两组同学进行辩论。让其余学生当裁判,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充当引导者、主持人,通过这一形式,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导用——拓展视野与能力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而且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好场所。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并实践,可起到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亦可增强学生的记忆,还可开拓学生的认知领域,进一步开阔眼界。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到本校的蔬菜基地,开展菜豆种子的萌发、每人种好一颗菜、玉米的人工辅助授粉、观察根毛等实验。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管理、记录、分析等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提高了技能,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生物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针对本班同学平均每天丢弃30个塑料瓶子,而塑料瓶子在自然环境中200多年都不会分解,笔者要求同学们加以回收,两个多月下来,就有了100多元收入,班级用这笔钱添置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象棋、跳棋等,同学们都挺高兴的。
5导记——利用七律诗体,指导学生记忆
心脏的内部结构,心脏各室相连的血管及血液成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记清,笔者用七律加以归纳:上房下室左右反,左右不通上下通;室连动脉房连静,左心动血右心静。教师稍加分析,问题迎刃而解。“一触二翅三对足,体表还有外骨骼”是对昆虫特征的归纳。裸子植物主要类群及主要特征用“银杏苏铁松杉柏,种子裸露无果皮”来记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就更牢固。
6导向——指引方向,传递正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所有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笔者参加无偿献血20余次,献血总量达10000多毫升。上“输血与血型”这节课时,笔者把自己多本献血证以及全国无偿献血银奖证书展示给同学们看,身教胜于言传,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成年后要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愿,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創新的教师来实践。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的生物学人才,我们生物学教师要抓住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学生探求空间,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微萍.以探究导学,以创新育人——浅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J].考试周刊,2010(11).
[2]邵娟娟.生物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06).
[3]黄剑锋.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探究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Z2).
本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66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