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能急于求成

来源 :天津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素养与阅读一样,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体验、学习、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建构起来的。既然阅读素养是建构起来的,那么它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此过程也生成了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特征。“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是建立在对人的阅读活动深度认知基礎之上的,作为一种理论,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一、中国语境下的阅读素养
  阅读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功能是随着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的发展而嬗变的,在其背后所彰显的是人的阅读理念与活动的变化。人的阅读理念决定着阅读目的与价值观,而不同的阅读活动产生各异的阅读结果。人类为了传承所创造的文明,发明了一系列的符号系统和方式,诸如语言、绘画、文字、舞蹈、音乐,等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口述作品、文字作品、戏剧作品等。如果把对这些事物的识读和接受称为阅读显然无可厚非,因为这本身已经具备了阅读的要素和意义。但是,它却淹没了人类最伟大的文化成果——文字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文字具有超凡的表现力、开放性与利于保存和传播的特性,它使用方便、易于掌握,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文字符号系统间转换。此外,以文字为基础形成的文章、书籍,凭借着其无可替代的价值,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了人类文明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的核心取向应该是阅读文章与书籍。因此,在阅读泛化、娱乐化的今天,最具知识性、文化性、人文性乃至创造性的阅读,依然是对文章和书籍的阅读。
  素养是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汇,内容繁杂、定义众多。从整体上看,人们所认知的素养大多是指知识和能力。为了理解和解释清楚“素养”的概念,有必要先明确具体的语境,诸如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就阅读而言,它是人类后天具备的能力与习惯,需要经过必要的训练、体验和发展,不仅具有鲜明的工具特征,而且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所以,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先天具备的特质与后天获得的知识、观念、技能的复合体,同个人的学习、修养密切相关,并且通过精神和行动而彰显。它具有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其根本指向是做人,以及对生存与做人的满足。素养是人的综合性的倾向与品质,只能整体呈现,而不可分解或细化成某种具体的素养。所谓阅读素养,其实就是个人素养在阅读活动中的呈现,以及对阅读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对阅读和素养的认知基础之上,这里把中国语境下的阅读素养定义为:个人满足阅读活动和阅读结果内化的品质。为了便于对阅读素养的认知,可以从“要素”的角度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精神一情感层面;其二是知识一技能层面;其三是行动一内化层面。精神一情感层面包括与阅读相关的观念、态度、趣味、偏好等。知识一技能层面包括与阅读相关的知识,以及对读物的解读与分析方法、查找与选择读物的技能等。行动一内化层面包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阅读心得的内化、阅读成果在个人行为中的体现——知行合一,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等。一个人的阅读素养不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没有行动就无所谓素养;或者说没有行动,素养也就失去了意义。一旦形成了个人的阅读素养,它就成为了一种内在的、具有支配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个人的阅读行为、阅读结果和阅读心得的内化,而内化则可以产生丰富的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二、阅读素养的建构
  阅读作为人类特有的行为,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基于人自身的需要与实践产生的。这就是说,阅读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的。正是因为这种关联的存在,它让阅读成为了人的一种生存需要,而阅读素养是阅读行为与阅读质量的重要保障。那么,为了满足这样的生存需要,人就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然而,阅读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养成。就当下而言,教育—学习为阅读素养的养成提供了一个十分优越的条件。甚至可以说,阅读素养是教育—学习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教育—学习不是单纯以知识为导向的,即对知识的传播与记忆,而是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导向的。
  选择教育—学习助力阅读素养的养成,首先是因为阅读素养是后天养成的,具有可建构性;其次是因为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这便是建构阅读素养的基础;再次是因为当今相关教育—学习的缺失导致了阅读素养的不完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教育—学习的意义。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建构可以分为内在路径和外在路径。内在路径就是个人的体验、认知与修习;外在路径则是必要的劝导、引领和环境的保障。内在路径与外在路径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阅读素养建构的效益。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为什么要讲“教育—学习”,而不是单纯讲“教育”呢?因为阅读素养的建构重在“习得”与“养成”。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就难以具备完善的阅读素养。那么,如何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建构阅读素养呢?
  关于阅读素养的建构,第一是阅读,即阅读体验、阅读行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素养就是支撑阅读的,也是为了阅读的。不阅读就谈不上阅读素养的建构,唯有丰富的阅读实践才可能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能,才可能生成个人阅读的趣味与偏好,才可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才可能产生心得与领悟,才可能谈得上内化问题。第二是接受阅读引领。对于缺乏阅读素养或者阅读素养不完善的人,引领是最为积极的方法,引领就是导之以行。导什么呢?通常情况下所导之内容主要包括: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同一种读物的不同方法,分析读物内容的方法,寻找所需读物的方法,在各类读物中选择优质读物的方法,以及对阅读活动应持有的态度,等等。第三是提升阅读认知。通常情况下,人们的阅读认知是不自觉的、模糊的,而自觉的、清晰的阅读认知却是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阅读活动自身性质、任务、目的、意义的认知,对读物体裁的认知,对读物载体或媒介特性的认知,以及对阅读结果的评价。第四是形成阅读理念。人们阅读认知的成果之一就是阅读理念,它主要体现为:怎么看阅读,如何理解阅读的意义和阅读的价值观。第五是实现阅读成果的内化。阅读活动如果与人们的生活、成长是不相干的两回事,就不可能成为可持续的活动,也不会具有吸引人的魅力;而人们如果不能因阅读而改善自身,阅读也就失去了意义。阅读成果的内化就是自觉地把读物当中所蕴含的知识、情感,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自己的生命,变成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行为方式,同时使自己融入文明世界,成为文明人。
其他文献
如何健康快乐地生活?两位英国女性通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向世人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她们发现的健康生活方式。   追根溯源   如果你衰老情况很严重,你需要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你可以追根溯源,了解自己祖先的健康历史,列出祖先所患的老年疾病、死因、去世年龄,然后开始做DNA测试,建立血压、血糖、胆固醇和维生素水平等档案,以便设计出更个性化的抗衰老方案。      锻炼肌肉  
乌云逐渐密集  颐和广场,行人行色匆匆  我要落雨之前回到家  就如多年前  看着吾别上空的乌云开始密集  我就念念不忘  去收青稞的阿伊①  一定要在落雨之前回到家  我就念念不忘  收来的青稞一定要在落雨之前上架  遥远的吾别此时树叶繁茂,人烟稀少  唯有大片的青稞暗自伤神  ①阿伊:藏语,奶奶的意思。  说一句话  摘一朵白云,别在头上  走在我的草原  不去想十万狮吼的夜晚  不去想日渐愚
米玛啦  “想阿里吗?”我问。  “不想。”他用爽朗的声音回答,不假思索地。  我有些诧异……许多去过那片广袤大地的人都对那里念念不已,更何况这些生于彼处长于彼处的老人们。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用洪亮的声音补充道:“不是不想,是我现在很好,就不那么想了。刚来拉萨的时候,做梦都会梦到普兰……”  “刚来拉萨那一年,想狮泉河、想普兰、想那儿的人,老想回去……后来有点习惯了,周围都是阿里人,又参加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从小爱打篮球,我相信,这也是许多人的爱好。  篮球很早就“误打误撞”地走进了我的童年。小时候,我经常抱着你和小伙伴们到处乱跑。你落地时清脆的声响,夹杂着孩童的欢声笑语,在窄窄的弄堂里、在我的童年里回荡着。即使一人在家里,我也常拿着你在地上滚来滚去,乐在其中。  几年过去了,我还是喜欢抱着你到处跑。不过不是在弄堂里,而是郑重地走进球场。  清晨,空无一人
色庆和许多羌塘草原上的姑娘一样,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世代过着放牛牧马的生活。长期以来,草原形成的生存法则和生活习俗,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谁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法则。封闭和落后形成的陋习,让包括色庆在内的很多草原女人饱尝生活的艰辛。  驻村一个月来,草原给我的感觉是宁静的、朴素的、淡雅的,我眼睛里脑子里形成的草原的颜色也便是蓝、白、褐、灰。此情此景,也让队员们很快融入到这种环境中来,与周围形成一
流年无声,吹散满地朱红,往事一半如星辰闪烁,一半如尘埃静默。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我驻足、转身、回望,记忆的繁花深处,有一道目光刻骨铭心。那记忆深处的目光,如冬阳,如灯塔,温暖了风雪,潋滟了岁月,指引我无畏向前。父亲的目光———深沉的父爱  父亲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却用宽厚的肩膀为我遮挡风霜雨雪。又一次考试失利,痛苦与不安仿佛重重沼泽,将我拉入黑暗的深渊。我不经意间抬头,猛然撞上父亲的目光,那目光如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何其芳说:“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请以“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题解  材料中的两句诗选自何其芳的抒情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尽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对于现代诗接触不多,但诗句本身的精神内蕴和独有的情感张力,还是为诗意解读和考场写作提供了较大的想象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步浮现出来,如何更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如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如何将改革效果落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实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PCK为背景视角,进一步研究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如何完成高效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PCK;优化设计;高效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PCK  PCK是Pedagogical Content Kn
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起点的中国白话小说已走过百年的沧桑历程。百年间,中国作家们生产了浩瀚如烟海的小说作品,而能留下盛名的小说基本上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展现了特定阶段中国人生活的痛感与质感,即取源于生活的琐碎与平庸,而超拔于精神的高远与深邃。鲁迅、张爱玲、赵树理、路遥、陈忠实、莫言等作家无一不是立足生活本身,书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以艺术的方式穿透现实的表象,铺展人们生活的困顿与伤痛,表现出探
何延华,女,藏族,生于1980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员。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讲师。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转载,入选多个国家级年度选本。出版小说集《嘉禾的夏天》,获2009年甘肃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2009年临夏州第一届“花儿文学艺术奖”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