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君:2017年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47岁的高三(2)班班主任鲍方老师在办公室被其学生小罗杀害。事后法医告诉他的家人,鲍老师身上共有20多处刀伤,致命的一击,扎在脖子上,刺穿颈部。刺死鲍老师的,是他教了3年、视若亲子的尖子生小罗。案发前,鲍老师因为布置作业的琐事,训了他。数分钟后,他冲进办公室,掏出弹簧刀刺向老师。11月13日,学生小罗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沅江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此事迅速被各大媒体曝光,但事情远远还没结束。和小罗同班的鲍老师女儿,在事后发表了“我不恨他,恨不起来”的言论,再次在网络上发酵,招来许多非议。
考场速用
聚焦事件人物
◆不可思議:一名尖子生的疯狂,学生小罗
学生小罗是鲍老师班上的尖子生。刚进高中时,小罗成绩中等,在班上排二三十名。由于学习刻苦,成绩突飞猛进,在高二时,逐渐考到全班第一、年级前十。高三同样如此。
杀害老师后,小罗没有逃跑。他把刀扔在了作案现场,后来又跑去走廊试图跳楼,其间一语不发。“能看出来他跳楼的时候不像假装,他很害怕”,该校老师王平说。“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也非常对不起老师和他的家人。”目前,已经被警方控制的小罗情绪已经完全冷静。“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致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说。
【考场速用】这起事件的发生,从学生小罗的角度去分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他不够健全的人格,归咎于他难以抑制的冲动。小罗本人的优秀也难以挽回犯下的错误,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一下“优秀”的概念。由此看来,人格健全当是“优秀”的必备要素之一,而克制冲动、保持理性又应该是这“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
【适用话题】健全人格;痛心;代价;冲动与理智
◆待若亲子:一场关爱有加的悲剧,“鲍嗲”
在很多学生眼里,鲍老师“矮矮胖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很和蔼”。夏天军训时,鲍老师怕学生热得受不了,骑着自己的电动车送来藿香正气水,一人发一瓶。冬天,班里同学有点小咳嗽,鲍老师和妻子把熬好的可乐姜茶送来驱寒。私下里,有很多学生称他“鲍嗲”,在沅江方言中,这是一种亲切的叫法。
同时,作为益阳市优秀教师的鲍老师被学校寄予厚望,带着重点班且是班主任,“担子很重”。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多培养出一些尖子生”。
学生小罗的成绩经常保持在班级第一,也因此很受鲍老师喜爱。鲍老师对他关注有加,安排他坐在教室中间靠前的位置、经常找他谈心,还为他争取了胡杨助学金。在不少师生看来,鲍老师一直把小罗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上学期小罗和语文老师因为课堂问答起了一点冲突,事后得知此事的鲍老师要求小罗道歉,还很严厉地批评了他。据多名学生回忆,此次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小罗在学习上很懈怠,对他寄予期望的鲍老师批评了他好几次。
【考场速用】鲍老师待小罗如亲子,最终却换来了命丧黄泉的结果。师生应如何相处、教育之路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又一次地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不管怎样,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育方式,既要尽到教育之责,又要恪守职业规范。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适用话题】教育方式;责任与规范;反思与交流;观念转变
◆让人惊诧:一份“恨不起来”的宽容,鲍老师女儿
事后,鲍老师女儿曾表示:“我和他(同班)接触不算太多,就是正常同学那种接触。我不恨他,恨不起来。反正我就是不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不恨他。不是一命抵一命,因为一命抵一命也没有用。有些人害怕他出来不知悔改,再次对别人动手。我就是希望他能够改,总之不能再伤害别人。”此言一出,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不乏揣测与指责。
网友1:以德报怨,说明她家庭教育真的很好,培养出一个善良的女孩!但是“仅仅是希望以后不伤害其他人”根本不能够抵消他的犯罪行为,无论如何他本人都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网友2:这老师的女儿是不是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次不杀他,以后他就去祸害别人了。
网友3:搞得好像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搬到网上了一样。
网友4:你爹没了你还不恨他,你真是孝顺。
《新京报》评论:我们要认识到,和我们没权利要求女孩去宽恕杀父凶手一样,我们也没权利要求女孩去恨杀父凶手。旁观者总喜欢给施害者、作恶者施以道德的枷锁,甚至也给受害者施以道德的枷锁,然而所有的枷锁,都不是文明的表现。不少网友在以旁观者、长者的身份或是凭恃着“我比你更成熟”,教育女孩说,“你怎么可以不恨呢?”但殊不知,恨不是一种权利,恨是一种背负。它能给所恨之人造成一定的道德压力,同时也在给自己制造着沉重。
【考场速用】产生这样的热议是很正常的。只是,我们应以理性、适度地讨论为主,谨防恶意的中伤。对于杀人者,鲍老师女儿的宽容,也并不代表学生小罗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怀揣私愤、执拗一端地妄加揣测,同时施以作恶者与受害者道德的枷锁,又何尝不是悲剧的延伸呢?
【适用话题】复杂性;宽恕;人性;尊重
各方观点
推究学生小罗弑师根由
1.自身性格缺陷,不善交流
很多同学对学生小罗的印象是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平时爱在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又考了多少分,但几乎不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另外,鲍老师对其格外的关爱,在他看来却是格外的麻烦。小罗在平时作息时间上和多数同学一样,早上一般6点半起床,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回到宿舍。他平时还爱看小说改编的漫画,比如《斗破苍穹》之类,但是漫画的细节和内容,从不与人讨论。 2.教师教学行为失范,责之太急
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在周末会放几个小时假,允许学生们到校外活动。但高三(2)班班主任鲍老师却把全体同学留了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时长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要求每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就是这临时增加的两项任务,让打算到镇上买东西的小罗感到不满,还当场和几个同学表示了反对。老师离开后,他起身去厕所,并一直在走廊上逗留。在被班主任看见、叫到办公室前,他把放在教室窗台外准备带出去的水果刀,揣进了兜里。班主任批评他当天“不端正”的态度,还有最近起伏较大的成绩。随后当面给他的父亲打电话,无人接听,正准备拨通他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小罗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
3.家庭教育有短板,死板苛刻
与罗家仅一墙之隔的邻居唐先生说,他觉得,小罗杀人或许和罗家人对他的要求太高有关,“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高,特别是他的妈妈,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也比较严格”。
4.多年未有心理辅导教师,学校表遗憾
“我们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了。”沅江市三中校长刘坤龙说,2013年学校唯一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调动之后,一直在向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再引进一位。然而,因为地处偏远乡镇,学校连普通老师都招不到。
写作支招
考场中就这样用
1.素材汇聚,辩证思维
当一件极具轰动效应的新闻时事走进大众视野时,必定会引发各方面、各阶层的社会关注。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眼光胸襟不同、知识结构组成不同、思维与行为方式也不同,就造成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层次的多元。当我们把这一新闻时事的评论加以收集分类整理,便可形成整个社会对此事件的认知。我们可以借此来加强写作中思辨思维的训练。
此起弑师案,众多文章都对学生小罗残忍杀害自己班主任的根由做了合理推究,大致有自身性格缺陷、家庭教育要求太高、教师行为失范、学校相应心理教育缺失、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牵涉其中。我们需要就其原因加以甄别,取其合理之处。
【素材运用示例】诚然,众多媒体的分析文章自有其合理之处,但从细处读来,也有很多文章用词夸张,字字诛心,有意吸引人们的眼球,涉嫌炒作,违背了一家媒体、一个评论人所应持有的职业操守。因此,大家要审慎看待媒体评论文章,而不是人云亦云,听风是雨。当然,媒体人自身也应回归初心。
【适用论点】对于媒体借此次事件来对学校、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大加鞭挞的评论文章,应理性看待。
2.聚焦一端,引申运用
对于新闻时事,既可以像上面一样讨论事件的整个过程,也完全可以只关注一点,就此引申开去,对某种观念、制度进行阐释批评。也就是说,新闻时事只是写文章切入话题的一个引子罢了。这种利用素材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它“取件”法。比如从“他的妈妈对他期望特高,要求严格”这方面入手阐述。
【素材运用示例】因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多关注,过高期望,过分严格,致使孩子平时内向,不善交流,造成性格上的畸形。所以说,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要講究适度,适可而止,过分执着,很可能会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适用论点】可以用于论证以“适度”为话题中心的议论文文章。
3.提要钩玄,凝练句式
叙述事件类的素材,是不能够直接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的,它还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提炼。韩愈在《进学解》中早就提倡过了:“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只有经过此步提纯,才能使得繁杂的事件作为写作素材凝练地融进文章中去。当然,凝练语言句式的形式很多,比较常见的如整句对称、组合排比、关联词使用等方式。
【素材运用示例】鲍老师为师自觉待生如子,而学生小罗为生却言不堪师扰,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是现代农夫和蛇的恩将仇报的故事。只是,无论是学生小罗性格缺陷,还是家长期望过高、教育急功近利,哪一种批判都难以独自承担这起罪恶的真实根由。我们所能做的,则是在这价值多元的世界,不妄加评论,做好自己。
【适用论点】面对众口批评下的这个事件,做到清醒理智,行大于言。
考场速用
聚焦事件人物
◆不可思議:一名尖子生的疯狂,学生小罗
学生小罗是鲍老师班上的尖子生。刚进高中时,小罗成绩中等,在班上排二三十名。由于学习刻苦,成绩突飞猛进,在高二时,逐渐考到全班第一、年级前十。高三同样如此。
杀害老师后,小罗没有逃跑。他把刀扔在了作案现场,后来又跑去走廊试图跳楼,其间一语不发。“能看出来他跳楼的时候不像假装,他很害怕”,该校老师王平说。“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也非常对不起老师和他的家人。”目前,已经被警方控制的小罗情绪已经完全冷静。“觉得老师太严厉了。自己既为出校时间被挤占感到憋屈,更为通知家长的做法感到愤怒,以致于激动,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说。
【考场速用】这起事件的发生,从学生小罗的角度去分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他不够健全的人格,归咎于他难以抑制的冲动。小罗本人的优秀也难以挽回犯下的错误,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一下“优秀”的概念。由此看来,人格健全当是“优秀”的必备要素之一,而克制冲动、保持理性又应该是这“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
【适用话题】健全人格;痛心;代价;冲动与理智
◆待若亲子:一场关爱有加的悲剧,“鲍嗲”
在很多学生眼里,鲍老师“矮矮胖胖,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很和蔼”。夏天军训时,鲍老师怕学生热得受不了,骑着自己的电动车送来藿香正气水,一人发一瓶。冬天,班里同学有点小咳嗽,鲍老师和妻子把熬好的可乐姜茶送来驱寒。私下里,有很多学生称他“鲍嗲”,在沅江方言中,这是一种亲切的叫法。
同时,作为益阳市优秀教师的鲍老师被学校寄予厚望,带着重点班且是班主任,“担子很重”。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多培养出一些尖子生”。
学生小罗的成绩经常保持在班级第一,也因此很受鲍老师喜爱。鲍老师对他关注有加,安排他坐在教室中间靠前的位置、经常找他谈心,还为他争取了胡杨助学金。在不少师生看来,鲍老师一直把小罗当自己的儿子看待。上学期小罗和语文老师因为课堂问答起了一点冲突,事后得知此事的鲍老师要求小罗道歉,还很严厉地批评了他。据多名学生回忆,此次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小罗在学习上很懈怠,对他寄予期望的鲍老师批评了他好几次。
【考场速用】鲍老师待小罗如亲子,最终却换来了命丧黄泉的结果。师生应如何相处、教育之路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又一次地摆在了世人的面前。不管怎样,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育方式,既要尽到教育之责,又要恪守职业规范。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适用话题】教育方式;责任与规范;反思与交流;观念转变
◆让人惊诧:一份“恨不起来”的宽容,鲍老师女儿
事后,鲍老师女儿曾表示:“我和他(同班)接触不算太多,就是正常同学那种接触。我不恨他,恨不起来。反正我就是不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不恨他。不是一命抵一命,因为一命抵一命也没有用。有些人害怕他出来不知悔改,再次对别人动手。我就是希望他能够改,总之不能再伤害别人。”此言一出,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其中不乏揣测与指责。
网友1:以德报怨,说明她家庭教育真的很好,培养出一个善良的女孩!但是“仅仅是希望以后不伤害其他人”根本不能够抵消他的犯罪行为,无论如何他本人都要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网友2:这老师的女儿是不是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次不杀他,以后他就去祸害别人了。
网友3:搞得好像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搬到网上了一样。
网友4:你爹没了你还不恨他,你真是孝顺。
《新京报》评论:我们要认识到,和我们没权利要求女孩去宽恕杀父凶手一样,我们也没权利要求女孩去恨杀父凶手。旁观者总喜欢给施害者、作恶者施以道德的枷锁,甚至也给受害者施以道德的枷锁,然而所有的枷锁,都不是文明的表现。不少网友在以旁观者、长者的身份或是凭恃着“我比你更成熟”,教育女孩说,“你怎么可以不恨呢?”但殊不知,恨不是一种权利,恨是一种背负。它能给所恨之人造成一定的道德压力,同时也在给自己制造着沉重。
【考场速用】产生这样的热议是很正常的。只是,我们应以理性、适度地讨论为主,谨防恶意的中伤。对于杀人者,鲍老师女儿的宽容,也并不代表学生小罗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怀揣私愤、执拗一端地妄加揣测,同时施以作恶者与受害者道德的枷锁,又何尝不是悲剧的延伸呢?
【适用话题】复杂性;宽恕;人性;尊重
各方观点
推究学生小罗弑师根由
1.自身性格缺陷,不善交流
很多同学对学生小罗的印象是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平时爱在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又考了多少分,但几乎不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另外,鲍老师对其格外的关爱,在他看来却是格外的麻烦。小罗在平时作息时间上和多数同学一样,早上一般6点半起床,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回到宿舍。他平时还爱看小说改编的漫画,比如《斗破苍穹》之类,但是漫画的细节和内容,从不与人讨论。 2.教师教学行为失范,责之太急
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在周末会放几个小时假,允许学生们到校外活动。但高三(2)班班主任鲍老师却把全体同学留了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时长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要求每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就是这临时增加的两项任务,让打算到镇上买东西的小罗感到不满,还当场和几个同学表示了反对。老师离开后,他起身去厕所,并一直在走廊上逗留。在被班主任看见、叫到办公室前,他把放在教室窗台外准备带出去的水果刀,揣进了兜里。班主任批评他当天“不端正”的态度,还有最近起伏较大的成绩。随后当面给他的父亲打电话,无人接听,正准备拨通他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小罗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
3.家庭教育有短板,死板苛刻
与罗家仅一墙之隔的邻居唐先生说,他觉得,小罗杀人或许和罗家人对他的要求太高有关,“对他的学习成绩要求高,特别是他的妈妈,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也比较严格”。
4.多年未有心理辅导教师,学校表遗憾
“我们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了。”沅江市三中校长刘坤龙说,2013年学校唯一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调动之后,一直在向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再引进一位。然而,因为地处偏远乡镇,学校连普通老师都招不到。
写作支招
考场中就这样用
1.素材汇聚,辩证思维
当一件极具轰动效应的新闻时事走进大众视野时,必定会引发各方面、各阶层的社会关注。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眼光胸襟不同、知识结构组成不同、思维与行为方式也不同,就造成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层次的多元。当我们把这一新闻时事的评论加以收集分类整理,便可形成整个社会对此事件的认知。我们可以借此来加强写作中思辨思维的训练。
此起弑师案,众多文章都对学生小罗残忍杀害自己班主任的根由做了合理推究,大致有自身性格缺陷、家庭教育要求太高、教师行为失范、学校相应心理教育缺失、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牵涉其中。我们需要就其原因加以甄别,取其合理之处。
【素材运用示例】诚然,众多媒体的分析文章自有其合理之处,但从细处读来,也有很多文章用词夸张,字字诛心,有意吸引人们的眼球,涉嫌炒作,违背了一家媒体、一个评论人所应持有的职业操守。因此,大家要审慎看待媒体评论文章,而不是人云亦云,听风是雨。当然,媒体人自身也应回归初心。
【适用论点】对于媒体借此次事件来对学校、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大加鞭挞的评论文章,应理性看待。
2.聚焦一端,引申运用
对于新闻时事,既可以像上面一样讨论事件的整个过程,也完全可以只关注一点,就此引申开去,对某种观念、制度进行阐释批评。也就是说,新闻时事只是写文章切入话题的一个引子罢了。这种利用素材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它“取件”法。比如从“他的妈妈对他期望特高,要求严格”这方面入手阐述。
【素材运用示例】因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多关注,过高期望,过分严格,致使孩子平时内向,不善交流,造成性格上的畸形。所以说,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要講究适度,适可而止,过分执着,很可能会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适用论点】可以用于论证以“适度”为话题中心的议论文文章。
3.提要钩玄,凝练句式
叙述事件类的素材,是不能够直接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的,它还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提炼。韩愈在《进学解》中早就提倡过了:“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只有经过此步提纯,才能使得繁杂的事件作为写作素材凝练地融进文章中去。当然,凝练语言句式的形式很多,比较常见的如整句对称、组合排比、关联词使用等方式。
【素材运用示例】鲍老师为师自觉待生如子,而学生小罗为生却言不堪师扰,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是现代农夫和蛇的恩将仇报的故事。只是,无论是学生小罗性格缺陷,还是家长期望过高、教育急功近利,哪一种批判都难以独自承担这起罪恶的真实根由。我们所能做的,则是在这价值多元的世界,不妄加评论,做好自己。
【适用论点】面对众口批评下的这个事件,做到清醒理智,行大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