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5日13时,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编号SQX-1Y1,下称“双曲线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枚火箭全长约20.8米,采用三固一液四级串联构型,箭体最大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42吨,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300公斤。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截至目前中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不仅如此,它还携带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两颗卫星,而且还搭载了零重空间验证载荷、西瓜创客载荷及星时代-6载荷等三个末子级载荷,以及长安欧尚汽车等比例模型和“金六福·一坛好酒”的两个商业配重,并按飞行时序,分别将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随着火箭发射的成功,它的设计者——星际荣耀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这是一家为全球卫星制造商、运营商、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研发商业运载火箭,并提供系统性发射解决方案的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创造了中国民营航天历史上的若干首次:
2018年4月5日,在海南发射场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S”亚轨道火箭,飞行高度为108公里,是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发射的首枚探空火箭。
星际荣耀的相对优势之一就是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公司现在的130多名同事,绝大部分人年龄在35岁到50岁,属于火箭研发的黄金年龄。
2018年9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搭载3颗立方星的亚轨道火箭“双曲线一号Z”,是中国民营公司首次在国家发射场成功完成发射。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完成入轨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首次实现火箭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的成功入轨发射,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能够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民营公司的国家。
星际荣耀成绩的背后,是近三年来创业公司数量激增并且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所在的北京亦庄开发区聚集了9家民营航天公司。
这是否说明,一直是小众而高端的商业航天市场,时机已到?
起点
对于火箭发射来说,在技术探索和验证阶段,失败是很正常的。
《下一站火星——马斯克、贝佐斯和太空争夺战》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在他的书中形容,人类的火箭发展史,是一段“花式爆炸史”,“有在發射台上炸的,有刚离开发射台就爆炸的,有偏离航向然后爆炸的,也有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旋转然后撞地爆炸的” 。
SpaceX在2006年进行第一款火箭“猎鹰1号”首次发射时,仅仅飞行41秒钟就变成了一团火球。2007和2008年,“猎鹰1号”的两次试飞也相继失败。
但星际荣耀从2017年8月运营以来,每一次动作都顺利完成。
“星际荣耀的相对优势之一就是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公司现在的130多名同事,绝大部分人年龄在35岁到50岁,属于火箭研发的黄金年龄。” 现任星际荣耀副总裁姚博文对创业邦说。
在星际荣耀,从火箭全流程到各个专业与各个环节的设计人员,全都非常齐备,这些人大多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人才覆盖火箭技术及服务的全部专业,尤其是在一些核心专业,如总体、弹道、制导、姿控、气动、载荷、结构、电控系统、软件、发动机专业等,形成了从成熟人才到应届毕业生的高低搭配多层次的团队。
这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民营火箭公司里规格很高、覆盖很全面的。
成功完成一枚运载火箭的入轨发射,是推动估值上涨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完成了最重要的技术能力验证,完成了最重要的商业逻辑闭环,距离规模化商业发射的距离更近了。
尤其是研发团队的骨干,均为资深航天工程技能人才。有些团队成员曾主持或参与过航天科技领域获奖项目、部级及国家获奖项目,他们的学术专著、论文及授权专利也都是数百项。
星际荣耀现任总经理彭小波从事航天飞行器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有二十多年,完成过多个航天型号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丰富的航天实践经验。2018年2月,彭小波接受股东方中信科信委派,担任星际荣耀总经理一职。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个研发团队经历过航天完整的研发周期,工作经历异常丰富,所以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其第一发固体探空火箭的发射,打通了供应链及发射场地等上下游链条,在市场上形成了对航天人才和资本的虹吸效应。
在此之前,由马斯克创办的美国SpaceX公司,不仅首次实行了运载火箭的重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甚至正准备把人类运送到火星上定居。SpaceX成为全球民营航天领域的标杆企业,截至2019年8月,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333亿美元以上,相比十年前2007年C轮的3亿美元估值,今天的估值已经增长了110倍。
这使很多与民营航天行业有渊源,但并非技术岗位的人才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汇聚到星际荣耀。
任执行总裁的蔡晶琦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远赴英国,就读于伦敦帝国理工,学的专业是材料成型。2018年她加入星际荣耀,做过一段时间的总体设计,后来由于公司需要,跨界做了执行总裁,负责这家备受期待的新兴公司的综合管理、市场等工作。
而负责星际荣耀融资的副总裁霍甲也是航天技术领域出身,2010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毕业,曾在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从事导弹设计,后又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运载火箭设计。四年后,他转行进入天风证券,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技术转金融的人才。 负责品牌宣传与市场的副总裁姚博文出身航天系统,属于根正苗红的系统内子弟。此次升空的“双曲线一号遥一”火箭,还被命名为“长安欧尚号”(长安欧尚是长安汽车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并搭载了一辆红色长安欧尚X7等比例汽车模型和“金六福·一坛好酒”,促成这些赞助的便是姚博文。合作效果也超出合作方的预期, “上了新闻联播和各大报纸头条,二十分钟点击量过亿”。
有人在知乎上评论星际荣耀:2019年7月25日发射,时间点卡得好,可以看到这个团队管理能力强。
实际上,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朱雀一号” 在发射升空后的 402 秒,三级出现异常,搭载的商业卫星“未来号”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入轨;2019年3月27日17时,“零壹空间”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10秒后出现异常,从天空中坠落,发射任务失败。
蔡晶琦认为控制节点很重要,尤其是放在星际荣耀未来的主营商业模式中:目前整个行业最主要、最直接的盈利来源是火箭发射服务,节点的控制将极大程度上影响未来客户的体验。
但成功率才是这个行业最关键的。
2008年,SpaceX在经历三次发射失败后就险些破产,第四次发射成功, NASA让SpaceX成为国际空间站的供应商并得到16亿美元,作为为国际空间站提供十二次运输的费用。
成功完成一枚运载火箭的入轨发射,是推动估值上涨的重要因素,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完成了最重要的技术能力验证,完成了最重要的商业逻辑闭环,距离规模化商业发射的距离更近了。
目前,拥有独立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及地区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及欧盟。大部分公司往往是首先进行单级固体小型火箭的试射,以验证火箭的基本设计、锻炼团队和积累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多级固体运载火箭,掌握将卫星等载荷送入太空轨道的能力,之后再逐步发展更大推力的液体运载火箭。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目前小型火箭、火箭炮弹药、多数军用导弹的主流动力源,其燃料易于工业制成,同时便于存储和运输,基本没有挥发性和借助空气传播的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好,而且寿命很长,能够存储十多年,而液体燃料的储存条件要更为严苛。固体更稳妥,技术被验证的次数高,所以相比液体火箭而言,固体火箭研发的成本也更划算。液体的特点是可以重复使用,长久来看能大幅度降低运载火箭发射的成本。
运载火箭发射能力严重不足,目前能自主研制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入轨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十个,全球能让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的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就个位数。
在此之前,蓝箭航天、零壹空间以及星际荣耀的三家民营航天公司都采用了固体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但对于星际荣耀来说,技術本身并不是最大问题,如何把社会资源利用起来,把供应链条打通,这是比火箭设计更具挑战的事情。执行总裁蔡晶琦认为,如何实现技术的迭代和创新,“打造好品牌,管理好团队,造出好产品,做好市场销售,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她介绍这家公司的风格: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尽管星际荣耀的融资之路不曲折,但成本控制极重要。
加油
7月25日的这次发射,蔡晶琦组织了星际荣耀的130名员工连同员工家属以及投资方,总计600余人到酒泉发射中心,观看自家火箭腾空呼啸而去。
火箭入轨后的一个小时,Spa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给媒体的回复邮件中写的是:“Whoa cool!”
可以看出,这种回应比以前发射的反响大很多。在双曲线一号遥一之前,我国民营公司发射的都是亚轨道火箭。
所谓亚轨道火箭,是指能够飞行在亚轨道空间执行特定任务的一种火箭,一般在距离地球30至200千米的高空飞行,这一高度处于现有商用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在轨飞行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由于飞行速度没能达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这类火箭不能入轨,不能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对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运载火箭公司来说,将载荷送入轨道,是一个关键考验。”在现场目睹此次发射活动的鼎晖投资高级副总裁刘尚看得透彻,“入轨才能拿到商业发射市场的入场券。”
33岁的刘尚现任鼎晖投资高级副总裁。2018年9月,他主导了鼎晖对星际荣耀的A+轮领投,经纬中国、电科星河跟投。如今他担任星际荣耀监事,但是也会写很长的邮件,给星际荣耀创始人一些关于商业化的建议。
“入轨才能拿到入场券”是业界的共识。按专业人士的说法,只有把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才能叫运载火箭,只有具备入轨能力的企业才具有承接发射卫星业务的资格。在霍甲看来,成功者以后将屈指可数。
从目前来看,火箭公司是商业航天产业链里估值最高的。因为现在全球太空经济产业链中,瓶颈就在火箭发射入轨这一环。霍甲认为:“运载火箭发射能力严重不足,目前能自主研制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入轨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十个,全球能让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的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就个位数。”
2018年4月5日,星际荣耀在海南发射场成功完成双曲线一号S亚轨道固体探空火箭的发射任务。这枚火箭,直接让投资人找到了负责融资的霍甲。
经纬的左凌烨在此之前一直在关注商业火箭发射领域的投资机会,研究了一圈,却哪家都没投。他看到星际荣耀发射亚轨道火箭之后,立即和霍甲联系,在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通话后还要求立即见面详谈,这让霍甲很意外。
两个月后,经纬领投了对星际荣耀的A轮投资。左凌烨后来说,“火箭的升空、液体发动机的研发推进,都在管理团队的良好控制之下” 。
“资金和资源会不会重复、浪费,它们会自己找到技术和业务都过硬的头部企业。”刘尚预测,中国商业航天投资赛道的马太效应会和美国SpaceX 、Blue Origin、Rocket Lab一样明显,头部的两到三家企业将得到最大化的市场溢价,无论是社会资源、政府支持、人才流动还是社会资金投资,都会向这些企业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