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手写漂亮的小说,一手写高收视率的剧本,著名作家万方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多面手。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主要长篇小说有《明明白白》、《幸福派》、《香气迷人》等;主要电影作品有改编自其父的话剧《日出》,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黑眼睛》获中国优秀电影“华表奖”;主要电视作品有《牛玉琴的树》,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电视连续剧《空镜子》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空房子》、《走过幸福》、《你是苹果我是梨》、《女人心事》等也广受观众喜欢;话剧代表作《有一种毒药》、《关系》。
这是个十分安静的住处,万方就在这里写作。借她刚完成一部小说的空暇,我很幸运地得以“闯”入这里,走近万方,一位我急于探知的擅长描写女性和情感生活的知名作家、一代文坛巨匠曹禺之女的所感与所求。
“可以说我悲观,但是不能说我消极。爱情、幸福可以得到,但终究会失去,就像生命。把这些都看清楚了,人心里就不那么累了。”
中国文艺家:您能透露一下刚创作完成的小说的情节吗?写了多久?
万方:写了一年多了,写一男一女的殊途同归,两人从小就认识,但各自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越到后面他们就越相近,其实主要就是写人的转变。
中国文艺家:那么“殊途同归”的创作出发点是什么呢?
万方: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有很多对人生、对自己的感悟。起初年轻的时候觉得人和人差别非常大,甚至无法沟通,年纪大了,觉得人和人接近了,以前觉得重要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不重要了,以前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反倒是越发珍惜。随岁月流逝,人在转变,可是再不相同的人,到老了,都很孤寂。
中国文艺家:您很多作品都是以一种无奈或者孤寂结尾,这能说明您是位悲观主义者吗?
万方:可以说我悲观,但是不能说我消极。爱情、幸福可以得到,但终究会失去,就像生命。把这些都看清楚了,人心里就不那么累了。
中国文艺家:换句话说就是要想得开点。
万方:对,当你理解这些现象是社会的“常态”时,就不会耗费太多精力和心血做些不值得的事情。
“人跟社会有很大关系,有时又没有太大关系,很多时候不是换个环境你就能从不幸福变得幸福。”
中国文艺家:您的多数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人物似乎都是灰色的,较为压抑。
万方: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死亡,那不只是灰色,是黑色。那个时候,死亡甚至成为创作中的关键。我想是因为当时年轻,死亡离得很远,不会害怕,才轻易就去触碰她。从《空镜子》之后我心态也开始转变,人物的“颜色”也稍微淡点,更温情一些。
中国文艺家:您的作品中也很少涉及政治背景、历史环境等时代因素,有时纯粹是在专注地写人物,这是业内对您的广泛评价?
万方:我不喜欢写政治,这是写作习惯吧,也许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笔下的人都不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是平常的个体。
中国文艺家:您擅长描写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现实生活中您也是感情极其细腻又多愁善感的女性吧?
万方:其实我一点都不女人,不喜欢化妆,对服饰搭配压根没有兴趣,平时倒是看看军事方面的节目。但这和写好一个女人没有关系。我接触的同行,表面上看往往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想法,就是那样平平常常的,甚至较其他人更为平淡,更不善言辞。因为作家得有空间来自己琢磨,如果都发泄出来了,就没有可以积淀的了。
“当时写东西不挣钱,我还和别人讨论要开工厂,那个时候完全不了解自己。后来越写得多才发现写作是唯一我喜欢又能做的事情。”
中国文艺家:您什么时候会有特别强的创作冲动?
万方:我现在很少有非常强的欲望(去写)。对于创作初期,反而我建议想写的时候不要轻易写,因为由于冲动你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创作价值。以前我有过这样的经验。一开始特别有冲动,后来写着写着就不对劲,觉得没有意思。而《空镜子》的创作是基于听说的故事,隔了两年我才写的,发觉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中国文艺家:在自己的众多作品中,最喜欢的是哪些?
万方:《和天使一起飞翔》、《杀人》和《空镜子》,自己的作品基本上都蛮喜欢的。《杀人》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完全和自己不沾边的事,半途中写不下去,一度为无法用文字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冲动而懊恼,觉得自己就是能力不行。后来忽然有一天写完一段,感觉不错,从那开始就慢慢上道了。《空镜子》刚才提到,是我创作的转折点。
中国文艺家:您父亲曹禺对您的写作有怎样的评价呢?
万方:他没有严肃的评价,都是以鼓励为主。他只是觉得我年轻的时候太贪玩了,经常告诉我如果我决定要从事写作,就不能这样生活,要静下心来,不能有一搭没一搭的。例如把每一天的事情,想到的好的句子在本子上记下来。
中国文艺家:年轻的时候怎么个贪玩法?总觉得您在曹禺的影响下应该是从小喜欢写作而且是具有写作的天赋的。
万方:写作是很枯燥又很需要毅力的事情。记得刚改革开放,有一段时期的全民经商的运动,几乎所有人都想做生意。当时写东西不挣钱,我还和别人讨论要开工厂,那个时候完全不了解自己。后来越写得多才发现写作是唯一我喜欢又能做的事情。我写了这么多年了,写的东西尚还有人接受。关键是我不写作我干什么啊,整天溜达?
“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不能随便说话,很残酷。”
中国文艺家:曹禺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代文豪,权威但又遥远,他在您面前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万方:全世界都没有比在我眼里更鲜活的他了。甚至在很多他的作品里,我能在很多人物身上找到父亲的特质。就如《北京人》中从十几岁的曾霆,到七八十的曾皓,以及江泰我都鲜明地看到他的影子。现在我自己创作话剧,知道其中的不易,尤其是做好“三一律”,我爸真是一个天才,20多岁就能写出《雷雨》,常人是不可能的。他树立了一个很高标准,现在小说,电视电影剧本我都写了不少,但是话剧不敢随随便便写。
中国文艺家:他对您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万方:影响我最深的是他真诚的态度。看到一些演出,虽然水平真的不敢恭维,他也会叫好。别人以为他说的不是真话,可是熟悉他的人就知道了,那是因为他看到所有人,灯光师、摄影师、导演、台上的演员们在一起为了一出戏努力,他会为这样的画面感动。而在孩子面前他根本不像个父亲,经常会在我面前剖析自己的错误,悔不该怎样,尤其是我长大之后,又和他是同行。我很敬佩他的这种态度,在我眼中他是这样的真诚。
中国文艺家:现在您是“女承父业”,您对儿女也在写作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吗?
万方:我有一个儿子,我开始压根不想让他学文科,高中时强迫他学了理科,可是毕业后他背着我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已经毕业了。就像我父亲其实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因为文革时他深受迫害,文章被称作“毒草”,对他的影响至深。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不能随便说话,很残酷。可我还是喜欢上了写作,我儿子喜欢上了导演,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毕竟就是一种幸福。
这是个十分安静的住处,万方就在这里写作。借她刚完成一部小说的空暇,我很幸运地得以“闯”入这里,走近万方,一位我急于探知的擅长描写女性和情感生活的知名作家、一代文坛巨匠曹禺之女的所感与所求。
“可以说我悲观,但是不能说我消极。爱情、幸福可以得到,但终究会失去,就像生命。把这些都看清楚了,人心里就不那么累了。”
中国文艺家:您能透露一下刚创作完成的小说的情节吗?写了多久?
万方:写了一年多了,写一男一女的殊途同归,两人从小就认识,但各自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越到后面他们就越相近,其实主要就是写人的转变。
中国文艺家:那么“殊途同归”的创作出发点是什么呢?
万方:因为年龄的增长吧,有很多对人生、对自己的感悟。起初年轻的时候觉得人和人差别非常大,甚至无法沟通,年纪大了,觉得人和人接近了,以前觉得重要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不重要了,以前觉得不重要的东西反倒是越发珍惜。随岁月流逝,人在转变,可是再不相同的人,到老了,都很孤寂。
中国文艺家:您很多作品都是以一种无奈或者孤寂结尾,这能说明您是位悲观主义者吗?
万方:可以说我悲观,但是不能说我消极。爱情、幸福可以得到,但终究会失去,就像生命。把这些都看清楚了,人心里就不那么累了。
中国文艺家:换句话说就是要想得开点。
万方:对,当你理解这些现象是社会的“常态”时,就不会耗费太多精力和心血做些不值得的事情。
“人跟社会有很大关系,有时又没有太大关系,很多时候不是换个环境你就能从不幸福变得幸福。”
中国文艺家:您的多数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人物似乎都是灰色的,较为压抑。
万方: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死亡,那不只是灰色,是黑色。那个时候,死亡甚至成为创作中的关键。我想是因为当时年轻,死亡离得很远,不会害怕,才轻易就去触碰她。从《空镜子》之后我心态也开始转变,人物的“颜色”也稍微淡点,更温情一些。
中国文艺家:您的作品中也很少涉及政治背景、历史环境等时代因素,有时纯粹是在专注地写人物,这是业内对您的广泛评价?
万方:我不喜欢写政治,这是写作习惯吧,也许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笔下的人都不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是平常的个体。
中国文艺家:您擅长描写都市女性的情感生活,现实生活中您也是感情极其细腻又多愁善感的女性吧?
万方:其实我一点都不女人,不喜欢化妆,对服饰搭配压根没有兴趣,平时倒是看看军事方面的节目。但这和写好一个女人没有关系。我接触的同行,表面上看往往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想法,就是那样平平常常的,甚至较其他人更为平淡,更不善言辞。因为作家得有空间来自己琢磨,如果都发泄出来了,就没有可以积淀的了。
“当时写东西不挣钱,我还和别人讨论要开工厂,那个时候完全不了解自己。后来越写得多才发现写作是唯一我喜欢又能做的事情。”
中国文艺家:您什么时候会有特别强的创作冲动?
万方:我现在很少有非常强的欲望(去写)。对于创作初期,反而我建议想写的时候不要轻易写,因为由于冲动你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创作价值。以前我有过这样的经验。一开始特别有冲动,后来写着写着就不对劲,觉得没有意思。而《空镜子》的创作是基于听说的故事,隔了两年我才写的,发觉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中国文艺家:在自己的众多作品中,最喜欢的是哪些?
万方:《和天使一起飞翔》、《杀人》和《空镜子》,自己的作品基本上都蛮喜欢的。《杀人》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完全和自己不沾边的事,半途中写不下去,一度为无法用文字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冲动而懊恼,觉得自己就是能力不行。后来忽然有一天写完一段,感觉不错,从那开始就慢慢上道了。《空镜子》刚才提到,是我创作的转折点。
中国文艺家:您父亲曹禺对您的写作有怎样的评价呢?
万方:他没有严肃的评价,都是以鼓励为主。他只是觉得我年轻的时候太贪玩了,经常告诉我如果我决定要从事写作,就不能这样生活,要静下心来,不能有一搭没一搭的。例如把每一天的事情,想到的好的句子在本子上记下来。
中国文艺家:年轻的时候怎么个贪玩法?总觉得您在曹禺的影响下应该是从小喜欢写作而且是具有写作的天赋的。
万方:写作是很枯燥又很需要毅力的事情。记得刚改革开放,有一段时期的全民经商的运动,几乎所有人都想做生意。当时写东西不挣钱,我还和别人讨论要开工厂,那个时候完全不了解自己。后来越写得多才发现写作是唯一我喜欢又能做的事情。我写了这么多年了,写的东西尚还有人接受。关键是我不写作我干什么啊,整天溜达?
“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不能随便说话,很残酷。”
中国文艺家:曹禺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代文豪,权威但又遥远,他在您面前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万方:全世界都没有比在我眼里更鲜活的他了。甚至在很多他的作品里,我能在很多人物身上找到父亲的特质。就如《北京人》中从十几岁的曾霆,到七八十的曾皓,以及江泰我都鲜明地看到他的影子。现在我自己创作话剧,知道其中的不易,尤其是做好“三一律”,我爸真是一个天才,20多岁就能写出《雷雨》,常人是不可能的。他树立了一个很高标准,现在小说,电视电影剧本我都写了不少,但是话剧不敢随随便便写。
中国文艺家:他对您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万方:影响我最深的是他真诚的态度。看到一些演出,虽然水平真的不敢恭维,他也会叫好。别人以为他说的不是真话,可是熟悉他的人就知道了,那是因为他看到所有人,灯光师、摄影师、导演、台上的演员们在一起为了一出戏努力,他会为这样的画面感动。而在孩子面前他根本不像个父亲,经常会在我面前剖析自己的错误,悔不该怎样,尤其是我长大之后,又和他是同行。我很敬佩他的这种态度,在我眼中他是这样的真诚。
中国文艺家:现在您是“女承父业”,您对儿女也在写作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吗?
万方:我有一个儿子,我开始压根不想让他学文科,高中时强迫他学了理科,可是毕业后他背着我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在已经毕业了。就像我父亲其实希望我从事自然科学。因为文革时他深受迫害,文章被称作“毒草”,对他的影响至深。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不能随便说话,很残酷。可我还是喜欢上了写作,我儿子喜欢上了导演,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毕竟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