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时隔10年之后,恰逢同一天,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走进林芝。
  2011年7月,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那一次,自拉萨赴林芝再到日喀则,山高路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再赴这里。
  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尽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从林芝到拉萨,此起彼伏的“扎西德勒”,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哈达、热巴鼓、切玛、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绽放的格桑花。
  这是一份活动丰富的考察日程。
  7月21日,林芝。尼洋河大桥,林芝市城市规划馆,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工布公园;
  7月22日,自林芝赴拉萨。听取川藏铁路建设情况汇报,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建设运营情况,哲蚌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会堂,观看民族文艺演出;
  7月23日,拉萨。会见接见西藏有关方面代表并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并作重要讲话。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里,惦念着这里的乡亲们。一路上,触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丽壮观的风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感到高兴!”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
  “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慰问!”
  西藏的路:
  已不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
  观西藏之变,从路开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岭。地质条件复杂,加上高寒缺氧,这块西南边陲在漫长的岁月里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当10多万筑路军民苦苦鏖战,终于在1954年将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萨时,这一刻,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多少人魂牵梦绕,热泪盈眶!
  路,于西藏而言,是奇迹,是改变,是希望。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终于通了铁路。第二条进藏“天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川藏铁路。在北京时,他为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7月22日一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
  站台上,两块展板,如拼图拼成一条蜿蜒铁轨。跨高山峡谷、过大江大河,川藏铁路这两段线路有着世所罕见的难度。
  一条是拉萨至林芝段。这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2021年6月开通运营后,将两个城市见面的时间缩减到3个多小时。
  还记得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入藏,为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干部、送来第二批。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他乘车走了整整一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
  另一块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难万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在几块不同“年龄”的花岗岩前,拿起一块标注着“约10亿年”的,细细端详:“这是我们难以遥望的时间概念。”
  “最难的是遇到哪种岩石?”
  “泥岩。施工怕软不怕硬。但现在机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们自己的技术。”
  “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总书记肯定他们说,“你们规划很科学,全路段在推进,看了很振奋。”“‘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车,透过车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欢腾,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时而是绝壁万丈,时而是葱郁丛林,时而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时而是轰鸣工地。这条路的艰辛不易,这条路带来的生机活力,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建设川藏铁路“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车上,总书记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
  由川藏线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要充分论证、科学规划,铁路建设要算大账。”
  1952年1月,习仲勋在关于送班禅入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报告中,对党中央治藏方针提出了几点建议。毛泽东对这份建议予以采纳,随后付诸实践。
  “党中央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时期的治藏方略。70年来,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遍雪域高原。
  汇报会上,自治区负责同志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评价为“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方法,只要学习好、领悟好、坚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气。   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谈到要关心关爱西藏的干部职工。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一项项,一桩桩,叮嘱得仔细。
  汇报会结束后,总书记转身走向参会的西藏党政领导干部。
  “你是老西藏吧,身体怎么样?”“哪年参加工作的,到过哪些地方?”见到年轻的新入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他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岗位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这是机会也是考验,弘扬好‘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们,将其视为一座灯塔。这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而塑造了、传承着这些精神的人们,是吃苦的人们、战斗的人们、忍耐的人们、团结的人们、奉献的人们。
  西藏的寺:
  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坐落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孜山南麓的哲蚌寺,气势恢宏、桑烟氤氲。7月22日下午,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措钦大殿广场时,法号齐鸣。哲蚌寺管委会负责人向总书记敬献哈达。
  僧人提香炉、持宝伞,习近平总书记沿台阶步入措钦大殿。
  脚下的石板斑驳,每一块都沉淀着历史。多彩的立柱、摇曳的帷幔,陪伴着僧人日复一日的诵经、听经、辩经。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党的宗教政策一以贯之:“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措钦大殿,哲蚌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了寺庙“导”的方法:“寺管会党组书记讲政治和大势,寺管干部讲政策和规定,专家学者讲法治和历史,高僧活佛讲教义和戒律,老僧讲对比和变化,教育引导僧人遵守宪法法律,持戒潜心修学,坚持‘以法治寺、以戒管僧’,健全寺庙管理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寺规僧约,力求导之有力、有方、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细致询问,不时同他们亲切交流。
  走出大殿,蓝色的天,白色的云,彩色经幡迎风猎猎。寺庙僧人沿大殿走势站成一排,在太阳下捧着哈达,静待总书记。
  总书记健步走向他们。僧人里有耄耋老者,也有青春少年。他们齐声向总书记问候道:“扎西德勒!”
  “我也是慕名而来。哲蚌寺在我们的藏传佛教地区和信教群众中有很高的地位。这些年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众僧人专注倾听。
  “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藏傳佛教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希望藏传佛教沿着正确发展方向,我相信这条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7月23日上午汇报会前,西藏宗教界爱国人士代表汇聚拉萨饭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他们:
  “祝全西藏各寺庙、众僧人扎西德勒!”
  西藏考察途中的另一份牵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得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途中作出重要指示: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他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气象监测预报和地质灾害评估,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工作。
  考察的每一天,汛情和防汛抗洪的进度,第一时间摆到总书记的案头。
  前不久在北京开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省里主要负责同志叮嘱道:“‘七下八上’的汛期,防汛是你们最要关心的事。同时现在这段时间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有点冒头,关键是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要不当回事,不要麻痹大意。”
  防汛防台风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福建工作时候,习近平同志坚持“宁肯十防九空,不可用而无备”。后来到浙江,又推动了“百万人大转移”。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人们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7月23日的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啊!发展和安全必须处理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注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他的目光望向自治区负责同志:“西藏也要落实好这些要求,也要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和处置工作。”
其他文献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FESCO广东在坎坷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业路。由创业艰难阶段进入快速成长发展阶段,由初级走到了中级,FESCO广东13年间业绩爆炸式增长,在广东省境内成立了12家分公司,跻身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前三名。  1954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60多年之后,人力资源从一个概念发展为一个行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中国的
谁说时尚总是喜新厌旧?现在淘宝上热门搜索词汇之一就是复古。时尚爱好者们已经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迅速变化的街头时尚了,而是纷纷回头望去,重新捡起了祖母和妈妈穿过的旧衣服,用经典、规矩的款式打造更永久的潮流。二手店的生意明显好了起来,时尚微博中那些复古穿着被大量转载,复古风潮来了。  复古风大行其道其实是件很矛盾的事。复古拥护者越来越多,这一风格成为了时尚。而最初复古恰恰是因为反对快餐文化和大众流行才出现
了解三明医改的人都说:“这是一场倒逼的改革”。  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这份工作任务清单就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4个方面的任务进行了部署,具体包括20项工作。其中,“大力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被列为首项工作。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李斌在7月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2020年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动员、再部署,凝聚起扶贫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磅礴的奋进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疫情之下,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近4000张健康通行证、超40万只口
新医改的进程,也正是信息化技术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不断扎根、不停深入的融合过程。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已整整12年。  这12年,也正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12年,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都绕不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广泛落地。可以说,新医改的进程
1.及时答复记者的电话。校长要想在当地的报纸上经常有他们学校的报道,及时答复媒体记者的电话是十分重要的。  2.帮助记者注意时效性。因为新闻是十分注意时效的,所以记者总是匆匆忙忙,写稿时要注意时效性,你的工作也要帮助记者在截稿前能够完成报道。   3.理解记者的工作。不要对记者要求过高,故事的长短,或者是否全稿都采用,是由别的因素决定的。  4.提供反馈。如果你喜欢记者所做的,让他们知道真相,如果
脸谱,一面之上融汇喜怒哀惧、善恶忠奸,展威武雄壮、沧桑荣耀于台前。生旦净末丑,五彩绘人生,小小的脸谱里,折射着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1年8月2日,东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金牌赛在伊豆场地自行车馆进行,中国组合钟天使/鲍珊菊力克德国组合获得金牌。这是钟天使/宫金杰组合在5年前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项目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之后,再次成功卫冕。  5年前,钟天使和宫金杰头顶京剧
美國国家情报委员会(NIC)日前发布《2030年全球趋势》报告,做出了美国“霸权时代”终结的预测,到2030年世界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管是美国、中国或者其他大国,没有哪个国家会是霸权,中国在2030年前几年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到时仍将是“实力相当诸强中的领头羊”。美国前助理防长Charles Freeman在评点这份报告时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做出了正确的分析,他们认识到已经
[编者按]  遇着一位好校长,是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们的共同期待;而当一位好校长,则是所有校长的永恒梦想和奋斗目标。那么,好校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你理想中的好校长是怎样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以下文章便是一线教师心中的好校长的速写,相信您读完这些文章之后,会对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香炉,人们马上会想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千古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提到了香炉,但此香炉并非指现实生活中的香炉,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据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这本是一个形似香炉的自然景观,但到了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瀑布高挂,飞流奔腾,水气蒸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