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参数在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0~82岁,均进行双源CT肠道造影检查,共三期扫描,即常规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对比增强双能量扫描,将双能量扫描两组数据(140 kV、100 kV)调入Dual-Energy后处理软件。利用Liver-VNC软件选项卡,调整融合比例为100%得到碘分布伪彩图(碘图),测量碘图中异常肠壁与腹主动脉或者髂动脉的碘值、CT值,并计算其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得到所有数据后,按病理结果或镜检结果将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进行分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值,选择两个独立样本重复测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用非参数法构建碘值、CT值、标准化碘值、标准化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或肠镜证实直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9例,升结肠癌4例,慢性炎症15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肿瘤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5.339±4.441,2.293±0.540,0.841±0.165,0.466±0.100)均高于炎性病变的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值(32.833±8.648,1.640±0.311,0.703±0.270,0.314±0.090)。CT值在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CT值在炎性与肿瘤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值与标准化碘值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得出碘值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效能高于未标准化的。结论在患者肠道造影的检查中,双源CT能谱参数能帮助鉴别肠道肿瘤及炎症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