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PET/CT检查中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118例患者予以检查前、后的优质护理,并做好自身放射防护。结果:所纳入的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且检查前、后的护理状况良好,同时在医护人员近期血常规检查中未发现异常。结论:PET/CT检查中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在提高检查效率及效果的同时保障检查工作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放射防护;PET/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PET/CT检查是一种新型检查技术,但是该检查技术对人体存在一定辐射作用,为此,实施该项检查时不但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而且要做好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工作。鉴于此,本组调查将以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118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以探究优质护理与放射防护在该项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本次研究,样本择取此时段内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11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受检者的基线资料发现,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比57.63%(68/118)和42.37%(50/118),且其年龄区间下限为24岁,上限为87岁。且受检者中大多数为肿瘤患者,疾病类型包括直肠癌、乳腺癌、肺癌患、食管癌、胃癌、咽喉癌、宫颈癌等。
  1.2检查方法
  所纳入的118例患者均行PET/CT检查,提前向患者说明该项见需在空腹下进行,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按照患者的挂号顺序进行检查,予以患者正式检查前,先给予其18F-FDG,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给药完成后叮嘱患者在检查室内静卧,静卧时长控制在40分钟至1小时之间,而后对患者的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检查结果:本组所纳入的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2.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优质护理措施
  2.1检查前
  2.1.1心理护理
  对于行PET/CT检查的患者而言,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其一,由于该项检查价格高昂,给患者较大经济负担,加之患者对该项检查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担心自己支付昂贵检查费用后检查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由此导致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其二,患者行该项检查前均需注射一种存在放射性的药物——18F-FDG,为此多数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忧虑心理,担心该药物会对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鉴于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受检患者普及PET/CT检查的相关知识,告知其该检查技术是一种可靠性较高且灵敏度较多的高效检查方式,患者应放宽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检查,以更好的保障检查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该项检查的辐射作用,告知其本检查的辐射较短,且所注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不必过于担忧,从根源上帮助患者缓解内心压力,进而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检查工作。
  2.2.2饮食护理
  PET/CT检查需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因此需告知患者检查前4~6小时不得摄入任何食物,但禁食期间可适量饮用一些温开水,值得注意的是切勿用饮料、茶水、咖啡等饮品代替水,此外,禁食期间不可抽烟、不可咀嚼口香糖。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在患者预约检查时对其饮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如有不当之处应积极予以纠正与规范,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2.2检查中
  带领患者到达检查室后,指导其取检查体位,使用头托将其头部固定,并使用安全带将患者的四肢固定起来,而后再次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时间(半小时即可完成)及检查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检查过程中切勿乱动,并保持客观冷静,最好闭眼休息,以保障检查效率及效果。检查过程中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一旦异常及时作出针对性处理,确保检查安全。此外,要求医护人员以更加专业的检查技术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予以患者检查,最大程度的提高检查质量。
  2.3检查后
  (1)完成检查后及时查看患者有无异样,受空腹时间較长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医护工作者要实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患者体内注射的放射性药物不会随着检查工作结束而完全清除体内,为此医护工作者要嘱咐患者在检查完成后24小时内大量饮水,以加快药物的代谢速度,同时有必要对患者的排泄物进行清洁处理,以降低其污染性。此外,应叮嘱患者尽量在检查结束后24小时内保持居家隔离,待体内放射性药物完全代谢后再恢复正常社交,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3.放射性防护
  PET/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会对人体和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若人体长期处于该环境,势必会加大一些疾病的发生概率,因此对于长期从事PET/CT检查的医护工作者而言,放射防护工作开展必不可少。
  (1)医护工作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后(戴铅眼镜铅帽、铅手套、铅围巾等)再给患者注射18F-FDG,采用专门的防护车,在注射器上配以专用防护套后在进行注射。
  (2)予以患者注射药物前告知其在指定位置等待(防护屏位置),查看患者静脉是否保持畅通,确保畅通无阻后方可注射,以免发生药物外渗情况,针对上述操作医护人员应做好迅速、高效,尽可能的缩减与药物的直接接触时间,适当远离患者,以减少药物的直接辐射。
  (3)注射完成后应将注射用具统一置于专用垃圾箱内,24小时后再进行处理。
  4.讨论
  虽然PET/CT检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是该检查技术的辐射性较大,且价格昂贵,因此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压力,为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借助相应护理手段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又要密切关注自身的放射防护。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身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并定期行血常规检查。
  综上所述,PET/CT检查中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在提高检查效率及效果的同时保障检查工作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轶佳,张旻鹏. 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 人人健康,2020,(13):250.
  [2]李会东. PET-CT检查的放射防护[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6):123+1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量化生活护理规范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女性精神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模式。观察组予量化生活护理规范的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伤或他伤、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家属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伤或他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科女性患者实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治疗中使用冠脉内支架置入方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25例。常规药物治疗法用于对照组,冠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DD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法,给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预成纤维桩应用在牙体缺损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合计收治的88例牙体缺损患者为参考目标,采用计算机单双色盲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应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修复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修复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存在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有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社区基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开展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能否对于患者知信行及血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情况带来更加积极影响加以观察和对比。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患者中,抽取70例加以对比研究和分析,设定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方法和措施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则同时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别开展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健康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择取380例进行对比研究,时间为2018年6月-2021年5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9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指标。结果:经统计,在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化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应用Bakri一次性宫腔压迫球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6例前置胎盘出血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akri一次性宫腔压迫球囊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成年癫痫患者在撤药后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1年5月我院接受癫痫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1年后疾病是否复发划分为复发组与正常组。回顾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基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总结关于癫痫患者撤药后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发作频率、撤药前EEG、头颅影像学表现、AED用药类型指标与正常组患者存在较大数据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未开展预见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1例: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對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高血压管理的经验。 方法:总结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主动脉夹层急诊患者6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岁,在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的基础上考虑可能影响血压的因素并予以积极干预。 结果:患者进行外科治疗15例,内科介入治疗18例,内科保守治疗1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5例,死亡率24.1 %。 结论:主动脉夹层依然是一项严重威胁人类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在胸腔积液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胸腔积液患者,时间为2018年7月-2021年6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与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与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