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对教材、课堂、活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的正确认识。然而,历史规律昭示:思想的变革是最艰难的变革。换而言之,教师曾经接受的教育模式和多年来从事教学的传统习惯,不是一两次新课程研修学习和短时间的参与新课程改革能彻底改变的。新课程理念是新的,但由于我们教师的理念是旧的,或者说是夹生的,那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们的教学。到头来,课程改革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多,真正实施的少;即便是实施,也是注重形式的多,发展内涵的少,往往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这造成课堂的表面热闹,没有内涵,成为低效课堂甚至如邯郸学步,不知所从。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语文课堂活动观
有的教师学了新的教学理念,或是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做法,在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求其他学生一起鼓掌。我认为,倘若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几乎折服了所有的听众,这样的掌声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声音,是无可厚非的。但每一个学生回答之后都要鼓掌,一堂课掌声达10多次,课堂是热闹了不少,却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学生的感情。还有的教师在讲到《一夜的工作》时,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深情,竟来了个“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其实,这样的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表现在课堂上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备课前,对课堂活动的理念认识不足。中学语文课堂的活动设计一定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学生乐于参与。如果不是这样,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被学生所取笑;同时,活动的目标性要强,活动内容一定要有价值,切忌盲目无效浪费时间的活动。因此,课堂活动必须要有周密的预设,既要设计活动目标,又要设计活动过程,使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正确的教材观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就是该学科基础知识最简洁、最清晰、最准确,也是最经济的载体,是学生学习最方便的学习工具。所以,我们要始终把教科书放在课程资源的核心、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唯教科书为是,对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没有理解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地进行取舍、增减,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教材即材料,是我们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情景教学设计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另一个问题却浮出水面,一些教师认为情景设置得越多越好、声像资料越多越好,以至于上了半天课,学生还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一堂课的情景设置要适当,既能引人入胜,又要使学生能通过设置的情景,去体验、思考、创新。声像資料要以能辅助解决教学问题为关键点。如,在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有位教师插入了千姿百态的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花的姿态。然而,学生只欣赏了花的漂亮,对其品质却没有感受,教师几次启发之后,只得牵强地拉到富贵者、君子的品质上。有位教师同样讲这一课,却没有用多媒体课件,而是用几位先贤的故事来引入情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自身的知识观
新课程是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过去我们教师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年复一年就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长年凭经验性的教育知识开展教学,不注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新课程对我们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冲击。所以,在面临新的教材内容时,我们感到了诸多困惑,一方面是感觉专业知识的广度不够,前沿知识的占领不够。由于缺乏知识的更新,总是教那么几个问题、几个观点,一用几十年。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缺乏动态的、开放性的课堂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他们拟订了自己感兴趣的两个课题——《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我们中学生眼中的网络游戏》,请我指导。说实话,我除了能提供一般性论文写作和方向性的指导之外,在专业方面,我都不能深入指导,几乎就是门外汉,倒是学生研究的成果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教师要通过自学、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否则教师就无法应对新课程改革。
关于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在课改中的几点看法,你在新课程改革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愿大家集思广益,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新理念,将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语文课堂活动观
有的教师学了新的教学理念,或是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做法,在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求其他学生一起鼓掌。我认为,倘若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几乎折服了所有的听众,这样的掌声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声音,是无可厚非的。但每一个学生回答之后都要鼓掌,一堂课掌声达10多次,课堂是热闹了不少,却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学生的感情。还有的教师在讲到《一夜的工作》时,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深情,竟来了个“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其实,这样的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表现在课堂上除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感情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备课前,对课堂活动的理念认识不足。中学语文课堂的活动设计一定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学生乐于参与。如果不是这样,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被学生所取笑;同时,活动的目标性要强,活动内容一定要有价值,切忌盲目无效浪费时间的活动。因此,课堂活动必须要有周密的预设,既要设计活动目标,又要设计活动过程,使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正确的教材观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就是该学科基础知识最简洁、最清晰、最准确,也是最经济的载体,是学生学习最方便的学习工具。所以,我们要始终把教科书放在课程资源的核心、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唯教科书为是,对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没有理解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地进行取舍、增减,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教材即材料,是我们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情景教学设计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注意到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另一个问题却浮出水面,一些教师认为情景设置得越多越好、声像资料越多越好,以至于上了半天课,学生还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一堂课的情景设置要适当,既能引人入胜,又要使学生能通过设置的情景,去体验、思考、创新。声像資料要以能辅助解决教学问题为关键点。如,在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有位教师插入了千姿百态的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花的姿态。然而,学生只欣赏了花的漂亮,对其品质却没有感受,教师几次启发之后,只得牵强地拉到富贵者、君子的品质上。有位教师同样讲这一课,却没有用多媒体课件,而是用几位先贤的故事来引入情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自身的知识观
新课程是在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过去我们教师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吸取上,较少注意拓宽自己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年复一年就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长年凭经验性的教育知识开展教学,不注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新课程对我们这种传统的生存状态带来了冲击。所以,在面临新的教材内容时,我们感到了诸多困惑,一方面是感觉专业知识的广度不够,前沿知识的占领不够。由于缺乏知识的更新,总是教那么几个问题、几个观点,一用几十年。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缺乏动态的、开放性的课堂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他们拟订了自己感兴趣的两个课题——《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我们中学生眼中的网络游戏》,请我指导。说实话,我除了能提供一般性论文写作和方向性的指导之外,在专业方面,我都不能深入指导,几乎就是门外汉,倒是学生研究的成果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教师要通过自学、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否则教师就无法应对新课程改革。
关于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在课改中的几点看法,你在新课程改革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愿大家集思广益,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新理念,将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