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lov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巧设教学疑问、注重实例和视频教学、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及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等高职高专“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措施,以其为“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提供一些参考,不断提高“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课堂效率,从而推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
  印刷技术专业 “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 教改
  印刷技术专业的“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然而却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真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巧设教学疑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巧妙地设置教学疑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课堂授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设计到印刷产品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如在印刷裁切后铺背景色作品会出现白边,在承印物上呈现细小文字时会出现边缘毛边和虚影等现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利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课堂的学习中。教学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过程,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如让学生思考玉溪香烟的小包装盒是怎样制成的,向学生介绍由设计到香烟盒的包装印刷成品的必须经历的工艺,需要用到的设备、材料以及技术等知识,同时结合课程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即选择这些工艺、材料及设备的原因,印刷、印后加工、印刷材料及设备的选用等对印前设计又提出怎样的要求,印前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印刷工艺间题等相关问题,巧设教学教学疑问,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二、注重实例和视频教学
  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本理论教学会让学生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实例和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印刷包装设计软件、印刷样品、印刷生产模拟视频及生产录像来进行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鲜活、形象生动。如教师在进行颜色分解相关知识授课时,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来进行辅助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常见图像。目前,RGB模式是目前扫描、数码照相获得主要照片存在模式,若要对其进行印刷,必须对其进行分色,将其分为GMYK四种颜色,这是印刷的要求。若图像的色彩模式为GIELAB或RGB,由于RIP在解释时只能够将图像的颜色信息解释为灰色,因此,在输出时可能只有K版有网点。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图片向学生演示在Photoshop中的分色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对相关原稿进行分色、加网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分色加网原理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训。由于“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往往会涉及到相关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若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原理和课堂重、难点知识,同时教师也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因此,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相关设备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参观和实践,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包装业和出版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包装业出版业中,如无水胶印、数字因素以及CTP等技术,推动了我国包装业和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开展“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时,应当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印刷业和出版最新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不断融入印刷业和出版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印刷技术专业的实际特点,及时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包装业和印刷业最新动态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包装印刷相关信息。
  四、加强课堂实践教学
  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真谛。在开展“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时,可以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通过现场的学习认识到各种类型印刷原稿、制版胶片、印版、印品以及其他印刷材料,同时让学生熟悉四大印刷、数字印刷以及特种因素的相关设备以及其工艺流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
  五、结束语
  在进行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时,教师应当巧设教学疑问,注重实例和视频教学,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并加强课堂实践教学,推动高职高专“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的不断发展,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断提高“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香,李小东,朱新连.包装设计专业“印刷与制版工艺”课程教改探析[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4):45-48.
  [2]张笠峥,宋晓利,鲁建东.“制版设备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5(4):17-21.
  [3]张晓惠.包装设计专业印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5):16-17.
  [4]冀俊杰,黄晓鹏,赵敏远.技工院校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字印前工艺”为例[J].印刷杂志,2013,(12):58-59.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人民生活从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就很
【摘 要】  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和长期的坚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够积累学生的写作经验,推动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多管齐下 小学生 写作 能力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他们的语文成绩和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内容。为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应当注重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处处有作文,在新课标中也指出,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指导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
1988年,我国在农村部分地区试行了村民自治,经过10年的实践,于1998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至此,村民自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如何让课堂“五味俱全”,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让小学语文五味俱全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其中语文更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地思考对策,提高小学语文教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不容忽视,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故事引路,激发热爱之情;教给学法,了解构字规律;自编字谜,培养创造思维;书法欣赏,提高审美能力。这些多媒体手段,极大优化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形成了扎实的写字技能,体会到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管网频繁泄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管网泄漏的方案,以及介绍快速修复漏点的方法。  关键词:频繁泄漏;原因分析;漏点修复  1 地下管网概况  某炼化公司原油加工能力350万吨/年,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地下管网长度近40公里,年用水量220万吨以上。由于建厂历史较长,地下水管网超年限、超负荷的运行,管网老化、腐蚀严重,管线经常泄漏,造成了大量的工业水流失。公司的管网比较复杂
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不少学生基础差,厌学、懒惰。作为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根据专业和学生的实际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乐学、乐练。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这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摘 要: 针对不同冲动式工业汽轮机组参数要求,提炼参数特点,寻找参数共性,并在新机组方案设计时,融入变型设计理念,在已有成熟方案基础上,设计出新的机型。  关键词: 冲动式工业汽轮机;方案设计;变型设计   在经历过初期各新机型的初次设计累积阶段之后,后续产品普遍使用变型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快速、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新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汽轮机产品设计也符合这个规律,下面结合具体机型设计过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铜矿企业井下的供电系统也不断得到升级和完善,系统更加趋于复杂,因此可能出现故障的因素也不断增加,本文对铜矿井下供电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铜矿井下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铜矿井下供电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铜矿;井下;供电安全;问题;对策  铜矿开采主要是采取地下开采的方式,但是地下开采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应对井下复杂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