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小“插班生”,他有点倔强,有点不听话,脸上写满不在乎,尽管他“伪装”得很好,也依然逃不过幼儿园老师的眼睛。那么,老师是如何慢慢靠近孩子并与家长取得合作的呢?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和家长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新学期一线教师遭遇新生“插班”是很普遍的现象,老师们对这些“插班生”或多或少会有些担忧,加之对幼儿情绪和行为产生的认知存在偏差,与幼儿家长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导致不少教师在“插班生”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难题。
案例回顾
一天,招生办老师带着四位家长和一个男孩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新生车承浩。”我笑着说:“真幸福,这么多人陪你来上幼儿园。”承浩露出不在乎的表情,说:“是呀,我爸爸、大姑姑、小姑姑和奶奶。”简单问候之后,几位家长表示今后一定会配合老师工作,随后带着孩子先回家。离开时承浩有礼貌地和我道别,但脸上的表情有点倔强。
周一,爸爸带着承浩入园,承浩的表情僵硬,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太友好。我微笑着走上前,故意问:“还记得我吗?”也许是感觉我的问题太简单,承浩不屑地说:“cici老师呗!”在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名字时,他说“车”就是车子的车,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承浩很生气,大声地说:“笑什么笑,没礼貌!”我见状,立即说:“韩国有个明星也叫车承浩,这个名字很特别啊。”我接着问他:“你会不会唱歌呀?”“不会!”“那你会什么呢?”“我什么都不会!”承浩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满脸不在乎。
操场活动时,承浩不知何时偷偷地走开了,我找到他后问道:“为什么不在班上待着呢?”他说:“我不喜欢班上的小朋友和老师。”我们聊了一会儿,当说到家里人时,承浩叹了一口气,很老成地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哎,说了你们也不懂的。”
原来如此,难怪第一天入园时几乎全家出动来送小承浩,唯独不见承浩的妈妈。
午休时,大家都准备睡觉了,承浩却一个劲儿地问爸爸怎么还不来接他回去。原来,爸爸和承浩约好了中午来接他回家休息,下午小朋友起床后再送他回幼儿园。我给承浩爸爸打了个电话,确认爸爸马上就到了,承浩这才放下心来。下午返回幼儿园时,承浩依然排斥班级的一切活动,整个下午都坐在靠近窗户的椅子上打瞌睡。晚饭时,承浩不愿意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只是一直盯着窗外,我知道他肯定是在等着爸爸来接他回家。于是,我蹲下身来,轻声说:“吃完饭后,家长们就会陆续来园接小朋友们回家了,承浩爸爸也一样。你吃完饭,我就立即给爸爸打电话,好吗?”承浩一听,迅速吃起饭来。
大约两周之后,承浩对幼儿园的排斥情绪不再那么强烈,但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窗户旁边,不愿意吃饭,需要老师的安慰才能勉强吃几口。集体活动时,承浩渐渐地不再排斥老师和小朋友的邀请,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到愿意加入活动。看得出来,承浩已经慢慢的放下了戒备心。每天午休时间,爸爸都会来接承浩回家,回园时承浩的情绪会有所好转,但到了下午,孩子的精神就很差,常常靠着窗户打瞌睡。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承浩每天中午回家都会打游戏,并没有午睡。
一天中午,承浩爸爸照常来接孩子回家,我便将承浩近期在园的表现向他作了详细“汇报”,也想顺便向他了解一下承浩在家里的状况。承浩爸爸见我对孩子入园以来的细节如此清楚,对孩子的变化如此关注,不停地点头表示感激,同时也渐渐消除了对我的顾虑,并产生了信任。随后,我们的话题便围绕着承浩的午休展开。我说:“承浩下午回园后精神很不好,几乎都在打瞌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承浩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承浩爸爸一听,立即自我检讨,并表示只和孩子约定两周时间,从下个周一开始,中午就不接孩子回家了。我立即肯定了承浩爸爸的做法,并提前告知他,突然不接孩子回家,承浩势必会哭闹,有情绪,但这是孩子在试探家长,为了孩子好,一定不能妥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承浩爸爸没有食言,周一中午开始就没有再来接承浩回去。那天,承浩很生气,不愿意去床上睡觉,一个人坐在窗户旁边的椅子上。我过去轻声地对他说:“现在要午睡了。”“可是我不想午睡。”“那你就坐在自己的床上看其他小朋友午睡,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床,你也有,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床吧!”承浩没吭声,默默地跟着我来到午睡室,然后穿着鞋子坐在床边。“脱掉鞋子吧,这样坐在床上会舒服一点,来,让我看看你会不会脱鞋。”“我会。”说着,承浩迅速地脱掉了鞋子并坐到床上。后来,在我的建议下承浩慢慢地躺了下来,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我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感觉他一定在做着很香很甜的梦。
幼儿行为转变及分析
一段时间之后,承浩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早上来园后,他可以自己上楼,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大声地向其他小朋友问好,也很乐意在幼儿园吃饭、午休,还主动坐下来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做操、看书、朗读诗歌,听说最近还交到了好朋友呢。运动细胞特别活跃的承浩在拍球、跳球、跳远、跨越等体育项目中表现也特别突出。现在,承浩已经重新找到了自信,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承浩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老师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感觉特别欣慰。现在回忆起承浩初入园那段时间里的表现,我想造成孩子出现以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让孩子缺乏家庭温暖,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完整的爱,从而导致承浩在情绪、心理、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
前期经验:孩子之前轮流跟随分居两地的父母,辗转不同城市,频繁更换生活环境,致使承浩缺乏安全感,不敢与同伴交往,不善于结交新朋友。
教养方式: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家长有较强的补偿心理,对承浩疼爱有加,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导致承浩的自理能力较弱,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案例总结与提升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插班后面临新环境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园协作的基础上,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创设宽松、温馨的环境。尊重和理解幼儿,不随便给孩子贴上“特殊幼儿”“问题儿童”的标签,耐心等待,并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方法上也要灵活、机动。
做好家园沟通工作。通过与承浩爸爸的短时间接触,我了解到了家长的性格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家园沟通的技巧。当然,有时候我们面对的家长性格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就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和合作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各方面表现没有太大问题,不愿意与老师进行频繁沟通;还有的家长即使对幼儿园或教师有意见也会藏在心里,担心提了意见之后教师会向孩子撒气。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应主动与之沟通,打消他们的担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面对来自单亲家庭的“插班生”及其家长,教师需要将“插班生”的当前发展和家长的关注点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插班生”的家长工作,让“插班生”及家长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我们要去异常化,尽管孩子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也不能将他们与正常的孩子进行比较,避免将问题模式化。教师应该从内心里接纳、理解和尊重这些孩子及其家长,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关爱与引导,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共同促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同时,这些工作经历和经验也将会增加我们的职业厚度,提升我们从事幼教事业的底气!P
新学期一线教师遭遇新生“插班”是很普遍的现象,老师们对这些“插班生”或多或少会有些担忧,加之对幼儿情绪和行为产生的认知存在偏差,与幼儿家长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导致不少教师在“插班生”的管理上一直存在难题。
案例回顾
一天,招生办老师带着四位家长和一个男孩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新生车承浩。”我笑着说:“真幸福,这么多人陪你来上幼儿园。”承浩露出不在乎的表情,说:“是呀,我爸爸、大姑姑、小姑姑和奶奶。”简单问候之后,几位家长表示今后一定会配合老师工作,随后带着孩子先回家。离开时承浩有礼貌地和我道别,但脸上的表情有点倔强。
周一,爸爸带着承浩入园,承浩的表情僵硬,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太友好。我微笑着走上前,故意问:“还记得我吗?”也许是感觉我的问题太简单,承浩不屑地说:“cici老师呗!”在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名字时,他说“车”就是车子的车,大家忍不住笑了起来,承浩很生气,大声地说:“笑什么笑,没礼貌!”我见状,立即说:“韩国有个明星也叫车承浩,这个名字很特别啊。”我接着问他:“你会不会唱歌呀?”“不会!”“那你会什么呢?”“我什么都不会!”承浩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满脸不在乎。
操场活动时,承浩不知何时偷偷地走开了,我找到他后问道:“为什么不在班上待着呢?”他说:“我不喜欢班上的小朋友和老师。”我们聊了一会儿,当说到家里人时,承浩叹了一口气,很老成地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哎,说了你们也不懂的。”
原来如此,难怪第一天入园时几乎全家出动来送小承浩,唯独不见承浩的妈妈。
午休时,大家都准备睡觉了,承浩却一个劲儿地问爸爸怎么还不来接他回去。原来,爸爸和承浩约好了中午来接他回家休息,下午小朋友起床后再送他回幼儿园。我给承浩爸爸打了个电话,确认爸爸马上就到了,承浩这才放下心来。下午返回幼儿园时,承浩依然排斥班级的一切活动,整个下午都坐在靠近窗户的椅子上打瞌睡。晚饭时,承浩不愿意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只是一直盯着窗外,我知道他肯定是在等着爸爸来接他回家。于是,我蹲下身来,轻声说:“吃完饭后,家长们就会陆续来园接小朋友们回家了,承浩爸爸也一样。你吃完饭,我就立即给爸爸打电话,好吗?”承浩一听,迅速吃起饭来。
大约两周之后,承浩对幼儿园的排斥情绪不再那么强烈,但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窗户旁边,不愿意吃饭,需要老师的安慰才能勉强吃几口。集体活动时,承浩渐渐地不再排斥老师和小朋友的邀请,从最初的冷眼旁观到愿意加入活动。看得出来,承浩已经慢慢的放下了戒备心。每天午休时间,爸爸都会来接承浩回家,回园时承浩的情绪会有所好转,但到了下午,孩子的精神就很差,常常靠着窗户打瞌睡。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承浩每天中午回家都会打游戏,并没有午睡。
一天中午,承浩爸爸照常来接孩子回家,我便将承浩近期在园的表现向他作了详细“汇报”,也想顺便向他了解一下承浩在家里的状况。承浩爸爸见我对孩子入园以来的细节如此清楚,对孩子的变化如此关注,不停地点头表示感激,同时也渐渐消除了对我的顾虑,并产生了信任。随后,我们的话题便围绕着承浩的午休展开。我说:“承浩下午回园后精神很不好,几乎都在打瞌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也不利于承浩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承浩爸爸一听,立即自我检讨,并表示只和孩子约定两周时间,从下个周一开始,中午就不接孩子回家了。我立即肯定了承浩爸爸的做法,并提前告知他,突然不接孩子回家,承浩势必会哭闹,有情绪,但这是孩子在试探家长,为了孩子好,一定不能妥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承浩爸爸没有食言,周一中午开始就没有再来接承浩回去。那天,承浩很生气,不愿意去床上睡觉,一个人坐在窗户旁边的椅子上。我过去轻声地对他说:“现在要午睡了。”“可是我不想午睡。”“那你就坐在自己的床上看其他小朋友午睡,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床,你也有,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床吧!”承浩没吭声,默默地跟着我来到午睡室,然后穿着鞋子坐在床边。“脱掉鞋子吧,这样坐在床上会舒服一点,来,让我看看你会不会脱鞋。”“我会。”说着,承浩迅速地脱掉了鞋子并坐到床上。后来,在我的建议下承浩慢慢地躺了下来,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我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感觉他一定在做着很香很甜的梦。
幼儿行为转变及分析
一段时间之后,承浩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早上来园后,他可以自己上楼,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大声地向其他小朋友问好,也很乐意在幼儿园吃饭、午休,还主动坐下来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做操、看书、朗读诗歌,听说最近还交到了好朋友呢。运动细胞特别活跃的承浩在拍球、跳球、跳远、跨越等体育项目中表现也特别突出。现在,承浩已经重新找到了自信,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承浩能够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老师和家长都松了一口气,感觉特别欣慰。现在回忆起承浩初入园那段时间里的表现,我想造成孩子出现以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让孩子缺乏家庭温暖,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完整的爱,从而导致承浩在情绪、心理、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
前期经验:孩子之前轮流跟随分居两地的父母,辗转不同城市,频繁更换生活环境,致使承浩缺乏安全感,不敢与同伴交往,不善于结交新朋友。
教养方式: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家长有较强的补偿心理,对承浩疼爱有加,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导致承浩的自理能力较弱,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案例总结与提升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插班后面临新环境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园协作的基础上,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创设宽松、温馨的环境。尊重和理解幼儿,不随便给孩子贴上“特殊幼儿”“问题儿童”的标签,耐心等待,并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方法上也要灵活、机动。
做好家园沟通工作。通过与承浩爸爸的短时间接触,我了解到了家长的性格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家园沟通的技巧。当然,有时候我们面对的家长性格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就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和合作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各方面表现没有太大问题,不愿意与老师进行频繁沟通;还有的家长即使对幼儿园或教师有意见也会藏在心里,担心提了意见之后教师会向孩子撒气。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应主动与之沟通,打消他们的担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面对来自单亲家庭的“插班生”及其家长,教师需要将“插班生”的当前发展和家长的关注点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插班生”的家长工作,让“插班生”及家长成为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面对这些特殊孩子,我们要去异常化,尽管孩子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也不能将他们与正常的孩子进行比较,避免将问题模式化。教师应该从内心里接纳、理解和尊重这些孩子及其家长,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关爱与引导,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共同促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同时,这些工作经历和经验也将会增加我们的职业厚度,提升我们从事幼教事业的底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