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名剧翻拍的现象及发展趋势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电视剧的市场,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电视剧都是将各大名著进行了翻拍,翻拍电视剧逐渐登上了银幕,引起了大家的纷纷议论。對于经典剧作重拍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当经典剧作翻拍过于泛滥从而导致了整个市场的混乱以及对名著的观赏力逐渐地下降,观众对其任意的改编发出了一致的反对的呼声。那么综合来看,经典名著的改编,对我国电视剧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经典剧作 翻拍 电视剧
  一、对经典名著带来新的热点和兴趣
  无论是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哪部名著进行的翻拍,都为一代人带来了回忆。新版《红楼梦》开始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从哪个角度来进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新《红楼梦》可以说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对其新的解读。
  现代的社会过于浮躁,人们对现代社会很难静下心来去对经典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读。大部分的人已经对经典的名著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反而还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排斥感。人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时尚的内容,可以说,人们开始逐渐对经典的东西失去了兴趣和喜爱,对文学也逐渐缺乏了这种经验。
  目前,在很多电视剧的翻拍过程中,由于一些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不断削减,使其变得更加轻快轻松,也让已经尘封了多年的历史像一部部幻灯片一样出现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前,让人们在休息娱乐中就了解了历史,体会了历史带给我们的记忆。
  二、经典剧翻拍面临困难及未来走向
  经典剧在翻拍过程中,存在着其与生俱来的优势。新生代演员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电视剧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以及媒体的报道宣传起到了一定的加持作用。这些,都让经典剧在翻拍过程中产生不小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文化产业的电视剧产业,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力量。尽管经典剧的翻拍具备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负面影响,更为电视行业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面对飞速发展的电视剧行业,经典剧翻拍必须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要取老版剧的精华,去其糟粕;要注入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新时代接轨;在选取演员上注重演员的实力;提高电视剧拍摄的技术等。总之,经典剧的翻拍,要更加注重剧本身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够让观众更加容易接受。
  目前,我国经典翻拍正处于瓶颈期,已经进入了一个困难的时期。其实,我国经典剧的翻拍从整体上来看虽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仍然处于探索与尝试的新阶段。文学名著以文字的形式来记录,通过文字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表情达意。而在将文学语言转换为影视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变化空间,因此会产生一些差异。文字连接的是读者和作者,而影视连接的则是观众与创作者。这两种连接,正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和建立。而由于连接形式的差异,也给受众带来了较大空间的遐想,则也成为了众多经典剧翻拍制作者的苦恼。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经典名著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早已决定了人们的接受程度。经典翻拍风险很大,因其先天拥有的高关注度和高期待值,较为容易在问世后遭遇狂风暴雨式的质疑,单单是靠大量的制作成本和宣传成本的投入、大牌的明星云集是远远不够的,经典翻拍最难之处在于既要保住原著的精华又能拍出新意。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已经家喻户晓,大家心目中都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够达到观众的满意度,并且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能否成功,也有很多因素存在。那么影视剧中需要演员对其进行表演,而演员能否将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达到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对待翻拍经典上,整个社会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要提倡创作人员有创新,因为任何一个时代艺术家去认识经典、再现经典,一定会带来时代的特点、个人的局限。如果完全照本宣科地翻拍,那就失去了再度创作的意义,应该允许有新的观念、新的解释、新的表现、新的创造,这样才有意义。
  其实,在新剧与老剧的对比来说,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各自的缺憾,这些都要在充分地尊重原著的基础之上,满足观众的品位需求,能够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等内容,从而完美地诠释经典。
  三、结语
  对现如今影视剧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地呼吁要进行原创,不断地去守护经典作品,减少乱翻拍的可能性。但是,这也应该是我们的一个原则,那么就是对影视剧作品中呈现的文学作品内容的充分尊重,对经典的文学作品尊重也是翻拍电视剧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电视剧应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传播,让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打造属于我国的电视剧的品牌,在重温经典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经典。
  (作者简介:孙玥,女,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剧作与理论研究)(责任编辑 高升荣)
其他文献
致圆珠笔  旋转的钢珠  运动不止 精彩不断  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璀璨圆满  你信笔涂鸦 春蚓秋蛇  你苍劲有力 入木三分  不同心态 不同生活 不同人生  不变的源头  紧握笔端  注入手指的温度  暖化干稠的油墨  以心  书画人生  蘸满油墨  讓思绪飞腾  那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便跃然纸上  粗细勾勒  凝聚于笔端  掌心的纹理 人生的纵横  从此刻开始  一根羽毛  一根羽毛  静躺林
期刊
摘要: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公共文化建设最前沿的阵地,代表了基层群众最根本、最基础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我省全力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联系最远一家人”的枢纽。就调研情况而言,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设施不足、“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及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短板”,已经阻碍了我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益的发挥。我们亟需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
期刊
一个意念,足矣  毀掉一个季节的计划  冬天的温度  不合时宜地掩盖秋天的惬意  倦鸟没来得及  修补那面漏风的墙  埙的歌声,被铁的手臂  从瓦砾中翻出  厚重的城墙  大片的房梁  如落叶  轰然倒塌  没有眼光在意  季节的寒冷和  一具灵魂的思考  匆匆的面具  谁的画笔,绘着菜青色  冷漠,已经煮进粮食  凶残和暴戾  漫延在水和空气里  此时,借一抹夜色的掩护  我,一个逃亡在城市的狼
期刊
游人难  半转春意半转寒,东风何日思归年?  昨夜庄周巧梦蝶,今宵丁香倚凭栏。  俯身一叹花已落,昂首再看雁未还。  婵娟夜披游人泪,夜深何处闻杜鹃。  忆旧年  珠帘微卷柳絮飞,春风几度入罗帏。  昨夜共守红烛泪,今朝轻吟未展眉。  东风乍起伊人瘦,别苑夕阳柳绦肥。  芳菲深处思相聚,何年臻灭大梦归。  昔佳人  一重风雨几重天,檐下芭蕉何人怜。  卧听细雨思来日,坐等东风叹旧年。  素笔一支勾
期刊
摘要:广泛开展“掷柶戏”活动的体验、展示、交流,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及培训,不仅保护传承了吉林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提高了吉林地区朝鲜族群众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  关键词:朝鲜族掷柶戏 挖掘 传承 创新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
期刊
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托。  今年以来,农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支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高度重视支部建设,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大气力、做足文章,为繁荣农安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格局”——以从严治党为统领,强化责任落实, 推
期刊
记得是一个国庆假期的时候,住在乡下的奶奶打电话说家里的枣儿红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早早地坐上长途客车踏上归途。一路上透过车窗只能看到那绿油油的枣树和红彤彤的枣儿,看着那一颗颗诱人的枣儿,我好想摘一颗放进嘴里。就这样想着、走着、盼着……终于到站了,我急忙下了车,直奔奶奶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它比以前粗了不少。我随手摘了一颗枣儿就塞到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奶奶听到声音急忙跑了出来,看到是我们回来了
期刊
摘要:每年的国庆档,都会有多部电影上映,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和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均有着较好的口碑,如《羞羞的铁拳》《追龙》《缝纫机乐队》等。其中,《羞羞的铁拳》票房居高不下,8小时破亿,截至10月5日,已超出10亿,实属震撼。为什么《羞羞的铁拳》能够称霸国庆档?本文从各方面浅析其成功原因。  关键词:《羞羞的铁拳》 品牌保证 话剧改编  《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团队继《夏洛特
期刊
初见女诗人刘秀玲的抒情诗集《木柴炉火》时,从书名上看,以为是充满小资情调的闲适安逸、附庸风雅之作。然而,细细品读,我却被诗句中渗透的真挚情感所震撼,也为优美的诗句所陶醉,诗人温婉细腻地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对爱情的解读,对生活的感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即便在泪光中也能看到不屈的禀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确实不失为一部风格明丽、内容优雅、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的好作品。刘秀玲是一位创作勤奋的诗人,有大量诗
期刊
摘要:乡村婚嫁及生育风俗变迁,既能反映乡村婚嫁生育观念的变化,也是乡村经济、社会治理、风貌习俗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乡村婚嫁及生育风俗变迁的个案研究,描述其基本情况,以经济状况、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乡村婚嫁及生育风俗的变迁对乡村群众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乡村 婚嫁生育风俗 早婚早育 社会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