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办学思路为依据、学生需求为指向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是课改的难点,也是课改的亮点,更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们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凭着对教育改革的满腔热情和冷静思考,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 独具慧眼,赛诗会如火如荼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素质,其核心是一种精神,最好的教育是影响人的精神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的最高追求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古诗作为人类语言、智慧、思想、艺术的宝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是华夏儿女灵魂之根赖以生存的深厚而肥沃的土壤,用中华祖先所创造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无疑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足底气。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的口号,号召各班开展“每周一诗”活动。2003年开始每学期举办一次赛诗会,检查“每周一诗”活动的效果,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全校师生都为这次盛会提早准备,积极行动起来。持续两周的赛诗会使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澎湃着激情的浪花,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含英咀华,浸润在古典诗词的美感与智慧中。
二、 反思升华,校本课程一路走来
在教背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优秀古诗对学生习作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咏物诗”托物言志,“写景诗”借景抒情,“感怀诗”有感而发、直抒性灵,“讽喻诗”“叙事诗”善于选择典型材料反映生活,“边塞诗”善于创造雄浑意境、“哲理诗”富有生活智慧……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含英咀华、心领神会,顿悟写作奥妙,定会受益非浅。如果在一段时间集中教背同一类古诗如“送别诗”“描写秋天的诗”,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感悟会更深,学习兴趣会更浓。于是,我校分管校本教研、语文教学的副校长潘金翠提出自编诗集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构想,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纳入04年工作计划。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小组,历时一年终于编成了校本课程教材《诗海拾贝》。与市面上销售的诗集相比,我们的教材有三大特点:
1.分类编排。我们把精选的184首诗按“哲理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春之诗”“秋之诗”“冬之诗”“爱情诗”“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等分类。在同类诗的比较学习中学生对诗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有更好的理解领悟。为避免过于集中学习同一类诗可能造成的单调、沉闷之感,我们把同一类诗分成几组,根据难易程度收编在各个年段。2.选诗经典。为编好本书,我们经历了一个“博采—精酿”的过程,从2004年暑假开始着手,阅读了大量的古诗,收集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诗篇四百五十多首,我们对这四百五十多首诗再次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这184首,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为了扩大学生积累量,我们不收录小学课本中入选的诗。3.分年段编排。为了便于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背诵积累古诗,我们把这184首古诗分在各年级、各学期,每学期选编15或16首,按诗的类别分成三个单元。每单元写有“导读”,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悟本组诗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三、“管”“理”并重,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
1.建立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校本教材出来后,本着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学校对教材的使用做到三有:“有计划”“有时间”“有检查”。我们规定每周星期三、星期五的早晨为古诗背诵时间,每周必背一首古诗。学期过半后,开展赛诗会,检查各班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15首古诗的掌握情况。“赛诗会”由语文组组成评委组,分年级检查,检查分三部分:(1)展示背诵,即全班集体背诵三首古诗,主要考察感情表达;(2)随机抽查,即从本学期要求背的15首诗中随机抽两首让全班学生背,主要考察是否真正落实了《诗海拾贝》的教学、是否真正落实了15首诗的背诵;(3)随机抽查个别学生背诵,最后由评委组评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纳入年终班级目标考核。
2.加强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研究,形成活泼的教学风格。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轻松学古诗。
为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古诗的意境,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1)故事法。如教《七步诗》时,老师讲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以及曹植曹丕兄弟的相关故事,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情境再现法。如教学《春晓》一诗。老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道:同学们想想,你就是诗人。夜深了,你还在灯下看书,看着看着,你就睡着了。半夜里,外面刮起了大风,你被风雨声惊醒了,你听着听着,一会儿又睡着了。清晨,耳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你醒了。你起床走到窗前,看见落花,你想起昨夜风吹雨打的情景,不由产生怜惜之情。于是随口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老师的娓娓描述中,学生闭目冥想,很自然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学习古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3)感情朗读法。古诗的魅力在于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儿歌、顺口溜。在教背古诗过程中,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范读伴以体态语言的自然表达,一定会深深感染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吟诵,陶醉其中、其乐融融。(4)对比学习法。把两首或几首同一题材的诗对比学习,在比较中或启迪写法或升华精神情感。例如杜旬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刺头般埋在深草丛里的小松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缪氏子的《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写蛾眉般的新月必将成为满月光照天下。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竹笋迅速抽拔长成新竹。三首诗都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远大志向。放在一起比较中学习,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情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也可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对校本课程继续探索与思考
1.《诗海拾贝》教材的开发、实施,增强了我校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为了进一步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以“三节两会”为主题组织开发了活动性校本课程(《诗海拾贝》是学科拓展性课程)。三節即是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两会即是赛诗会、歌咏会。科技节由自然组老师主办,主要内容是办科技小报、做小制作、动植物标本、写科技小论文、小发明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艺术节由音乐组和美术组主办举行联欢会展示学生的吹拉弹唱、歌舞相声等才艺,同时办书法和美术作品展,培养了学生对艺术对美的爱。体育节由体育组主办,传统项目有运动员入场式、篮球操、乒乓球等,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庆元旦爱国歌咏会由政教处组织以班集体为单位参加的大合唱、诗朗诵,两年一次的歌咏会可以说是我校师生的一次盛会,正副班主任齐上阵,全班学生齐参与,音乐组老师做指导,积极排练、编舞、设计解说词、道具,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集体主义情感都得到培养。赛诗会由语文组主办,每个年级都有规定的必背古诗,学校组织评委检查。
每一项活动,每一次盛会,其价值都孕育在准备过程中。首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这已是宝贵的财富了。其次,在参与中学生拓展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兴趣、特长,真正实现了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第三、活动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2.注重以学校的环境、制度、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课程意义,使学生在蓬勃向上、优雅和谐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氛围中成长。
3.注重师生、学生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善于发现和捕捉那些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发现、问题和困惑,把它们加以提炼和扩展,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4.注重社区、乡土资源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变化、家乡的风俗文化、家乡的特产、家乡的经济、家乡的人文景观等等。
虽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起点。在校本课程的探索中,还有更多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发、拓展。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中,我们还需要做得更精细、更完善。
我们老河口市实验小学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凭着对教育改革的满腔热情和冷静思考,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 独具慧眼,赛诗会如火如荼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人的素质,其核心是一种精神,最好的教育是影响人的精神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的最高追求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古诗作为人类语言、智慧、思想、艺术的宝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是华夏儿女灵魂之根赖以生存的深厚而肥沃的土壤,用中华祖先所创造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无疑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足底气。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读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的口号,号召各班开展“每周一诗”活动。2003年开始每学期举办一次赛诗会,检查“每周一诗”活动的效果,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全校师生都为这次盛会提早准备,积极行动起来。持续两周的赛诗会使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澎湃着激情的浪花,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含英咀华,浸润在古典诗词的美感与智慧中。
二、 反思升华,校本课程一路走来
在教背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优秀古诗对学生习作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咏物诗”托物言志,“写景诗”借景抒情,“感怀诗”有感而发、直抒性灵,“讽喻诗”“叙事诗”善于选择典型材料反映生活,“边塞诗”善于创造雄浑意境、“哲理诗”富有生活智慧……学生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含英咀华、心领神会,顿悟写作奥妙,定会受益非浅。如果在一段时间集中教背同一类古诗如“送别诗”“描写秋天的诗”,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感悟会更深,学习兴趣会更浓。于是,我校分管校本教研、语文教学的副校长潘金翠提出自编诗集作为校本课程教材的构想,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纳入04年工作计划。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小组,历时一年终于编成了校本课程教材《诗海拾贝》。与市面上销售的诗集相比,我们的教材有三大特点:
1.分类编排。我们把精选的184首诗按“哲理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春之诗”“秋之诗”“冬之诗”“爱情诗”“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等分类。在同类诗的比较学习中学生对诗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有更好的理解领悟。为避免过于集中学习同一类诗可能造成的单调、沉闷之感,我们把同一类诗分成几组,根据难易程度收编在各个年段。2.选诗经典。为编好本书,我们经历了一个“博采—精酿”的过程,从2004年暑假开始着手,阅读了大量的古诗,收集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诗篇四百五十多首,我们对这四百五十多首诗再次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这184首,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为了扩大学生积累量,我们不收录小学课本中入选的诗。3.分年段编排。为了便于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背诵积累古诗,我们把这184首古诗分在各年级、各学期,每学期选编15或16首,按诗的类别分成三个单元。每单元写有“导读”,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悟本组诗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三、“管”“理”并重,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
1.建立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校本教材出来后,本着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学校对教材的使用做到三有:“有计划”“有时间”“有检查”。我们规定每周星期三、星期五的早晨为古诗背诵时间,每周必背一首古诗。学期过半后,开展赛诗会,检查各班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15首古诗的掌握情况。“赛诗会”由语文组组成评委组,分年级检查,检查分三部分:(1)展示背诵,即全班集体背诵三首古诗,主要考察感情表达;(2)随机抽查,即从本学期要求背的15首诗中随机抽两首让全班学生背,主要考察是否真正落实了《诗海拾贝》的教学、是否真正落实了15首诗的背诵;(3)随机抽查个别学生背诵,最后由评委组评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纳入年终班级目标考核。
2.加强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研究,形成活泼的教学风格。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中,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轻松学古诗。
为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古诗的意境,我们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1)故事法。如教《七步诗》时,老师讲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以及曹植曹丕兄弟的相关故事,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情境再现法。如教学《春晓》一诗。老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道:同学们想想,你就是诗人。夜深了,你还在灯下看书,看着看着,你就睡着了。半夜里,外面刮起了大风,你被风雨声惊醒了,你听着听着,一会儿又睡着了。清晨,耳边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你醒了。你起床走到窗前,看见落花,你想起昨夜风吹雨打的情景,不由产生怜惜之情。于是随口吟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老师的娓娓描述中,学生闭目冥想,很自然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学习古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3)感情朗读法。古诗的魅力在于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儿歌、顺口溜。在教背古诗过程中,老师以抑扬顿挫的范读伴以体态语言的自然表达,一定会深深感染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吟诵,陶醉其中、其乐融融。(4)对比学习法。把两首或几首同一题材的诗对比学习,在比较中或启迪写法或升华精神情感。例如杜旬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刺头般埋在深草丛里的小松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缪氏子的《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写蛾眉般的新月必将成为满月光照天下。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竹笋迅速抽拔长成新竹。三首诗都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远大志向。放在一起比较中学习,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情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同时也可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对校本课程继续探索与思考
1.《诗海拾贝》教材的开发、实施,增强了我校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为了进一步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以“三节两会”为主题组织开发了活动性校本课程(《诗海拾贝》是学科拓展性课程)。三節即是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两会即是赛诗会、歌咏会。科技节由自然组老师主办,主要内容是办科技小报、做小制作、动植物标本、写科技小论文、小发明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艺术节由音乐组和美术组主办举行联欢会展示学生的吹拉弹唱、歌舞相声等才艺,同时办书法和美术作品展,培养了学生对艺术对美的爱。体育节由体育组主办,传统项目有运动员入场式、篮球操、乒乓球等,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和体育精神。庆元旦爱国歌咏会由政教处组织以班集体为单位参加的大合唱、诗朗诵,两年一次的歌咏会可以说是我校师生的一次盛会,正副班主任齐上阵,全班学生齐参与,音乐组老师做指导,积极排练、编舞、设计解说词、道具,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集体主义情感都得到培养。赛诗会由语文组主办,每个年级都有规定的必背古诗,学校组织评委检查。
每一项活动,每一次盛会,其价值都孕育在准备过程中。首先,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这已是宝贵的财富了。其次,在参与中学生拓展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兴趣、特长,真正实现了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第三、活动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校生活的幸福,这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2.注重以学校的环境、制度、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课程意义,使学生在蓬勃向上、优雅和谐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氛围中成长。
3.注重师生、学生交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善于发现和捕捉那些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发现、问题和困惑,把它们加以提炼和扩展,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4.注重社区、乡土资源的开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变化、家乡的风俗文化、家乡的特产、家乡的经济、家乡的人文景观等等。
虽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起点。在校本课程的探索中,还有更多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发、拓展。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中,我们还需要做得更精细、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