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分泌β-葡萄糖苷酶过程中pH值的调控

来源 :化学与生物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初始pH值对黑曲霉合成伊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并对产酶过程中pH值进行了人工调控。结果表明,利用黑曲霉合成伊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初始pH值为5.0;使用氢氧化钠稀溶液能有效地对产酶过程中的pH值进行调控;将产酶期的pH值控制在4.0左右时,有利于伊葡萄糖苷酶的分泌,发酵120h,酶活力能达到6.12U·mL^-1大大高于调控前的酶活力。对黑曲霉合成β-葡萄糖苷酶工艺的制定及提高p葡萄糖苷酶的产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到一株醋酸菌S12,鉴定为醋杆菌属巴氏醋杆菌。经N^+注入诱变,获得生产性状优良的醋酸菌株SM12—87。在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发酵培养基中30℃静置培养5d,总
1998年5月,从福建购得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受精卵200万粒,经10 h充氧运输,获上浮好卵150万粒,次日孵出仔鱼120万尾.在水温18~22℃条件下,经40 d培育,育出2 cm鱼苗38
研究了复合生物酶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对低值鱼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浓度提高,水解时间延长,均明显提高低值蛋白水解率.复合生物酶最适水解温度为50℃,
丹东市具有大型水库集中、宜渔水面大的资源优势,在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应从调查生物量,评价鱼产力入手,进行科学决策.今后要提高投放鱼种质量,发展小网箱养名优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
1998年 ,在沅江市白沙乡八形汊渔场的上湖 (16 0hm2 )进行了套养鳜鱼与下湖 (140hm2 )未套养鳜鱼的对比试验。结果 ,上湖平均鲜鱼产量 2 810 6kg/hm2 ,比下湖的 2 915 7kg/
慢性毒性短期试验的结果表明: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NOEC(无可见效应浓度)、LOEC(最低可见效应浓度)、ChV(慢性毒性值)和ACR(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比值)以及MSD(最小显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