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发展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更接近。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可见,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因此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经过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服务。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适合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更接近,促进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标准,它决定了所要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基于学前教育学科内部的发展考虑,建议确立“能力本位”主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的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广博、厚实、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可开设有关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经常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或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课程开发经验。另外,学前专业还要将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中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解释和分析所渗透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来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还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以应用为根本,加大实践课比重。在设置课程时,应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首先,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一入学就接触未来的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在寒暑假期,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到了毕业前一个学年再集中长时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教育能力。其次,保证学生的实习基地。每次见习和实习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评价,细化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到城市的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习,还要安排学生到农村实践,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再次,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间的渗透。实践课与专业课、艺术课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对各门课的实践环节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为专业课建立专门实验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艺术素养。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视起来,改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增加设备,为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调整技能类课程比例,学时的多少、学年时间的安排要适宜,整个大学学习应贯穿艺术技能课的学习。再次,艺术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艺术课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参耂文献 [1]乔丼.市场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技文汇,2010,(9). [2]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J].文史博览,2010,(3). [3]叶圣军.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2010,(6).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可见,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因此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经过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服务。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适合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更接近,促进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标准,它决定了所要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基于学前教育学科内部的发展考虑,建议确立“能力本位”主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的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广博、厚实、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可开设有关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经常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或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课程开发经验。另外,学前专业还要将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中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解释和分析所渗透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来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还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以应用为根本,加大实践课比重。在设置课程时,应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首先,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一入学就接触未来的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在寒暑假期,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到了毕业前一个学年再集中长时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教育能力。其次,保证学生的实习基地。每次见习和实习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评价,细化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到城市的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习,还要安排学生到农村实践,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再次,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间的渗透。实践课与专业课、艺术课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对各门课的实践环节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为专业课建立专门实验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艺术素养。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视起来,改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增加设备,为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调整技能类课程比例,学时的多少、学年时间的安排要适宜,整个大学学习应贯穿艺术技能课的学习。再次,艺术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艺术课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参耂文献 [1]乔丼.市场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技文汇,2010,(9). [2]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J].文史博览,2010,(3). [3]叶圣军.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构[J].长江大学学报,2010,(6).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