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在场时,学生可能会慑于老师的权威而唯唯诺诺,但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就可能乱成一锅粥,唯恐天下不乱。班主任连外出开个教研会都提心吊胆,总担心调皮学生趁机造反、班级大乱。对班主任个人而言,长期的心力交瘁将最终把身体拖垮,使教育工作只剩下责任和义务,毫无幸福感可言。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式 班干培养 团队力量 幸福感 班主任工作
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存在一种管理模式。早晨,刚到进校时间,班主任就来到班级,督促学生早读、交作业、打扫卫生,交代班干部需要完成的任务;上课时,他到教室后门或窗户边“偷窥”,看看有哪些人是上课不专心的;在办公室刚坐下想批改今天的作业,又听到学生哭闹的声音,匆忙跑向事发地点解决问题;整天面无表情或表情严肃,精神疲惫不堪;学生回家后,还要检查教室的卫生,再回家备课,深夜入眠。
这样的班主任,可能就是你我,直接参与对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常常以校为家,早晚跟班,是保姆,是家长。这种管理模式,我把它称为“轴轮”模式。班主任是轮子的轴心,学生是分散在轴心周围的钢丝,班主任的注意力像密密麻麻的辐条一样散向每个学生,使几十个学生围绕自己的意图运行。这种管理全面而细腻,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控班级发展动态,使班级快速走上预定轨道,形成良好班风。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管得过多过细,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扼杀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班主任在场时,学生可能会慑于老师的权威而唯唯诺诺,但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就可能乱成一锅粥。班主任连外出开个教研会都提心吊胆,总担心班级大乱。对班主任个人而言,长期的心力交瘁将最终影响身体健康,使教育工作只剩下责任和义务,毫无幸福感可言。
那么班主任能否不在场呢?
答案是肯定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如果总是抓在自己手里,就无法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会让自己失去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要做放风筝的人,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班委集体的力量,甚至全班的力量完成对班级方方面面的管理,我把这种模式称为“大树”管理法。班主任是大树强壮的根,一般都深深藏在泥土中,不易被人发现,做幕后人员;班委是粗壮有力的树干,担负起主要责任;小组是旁逸斜出的枝条,负责组内成员;学生是形态各异的绿叶,自由舒展,自我约束。班主任把管理方法像大树根向枝干输送营养似得输送给班委,让班委逐步传达管理,直达每个学生身上。这种模式下的班主任,不是直接管理全班每个人和每件事,而是通过对专项班委的管理,间接管理到全班每个人和每件事。
我们可以从这两点着手,进行对班委的选拔和培养:一是利用班队课,在民主的方式下讨论班级公约,涉及课堂、作业、礼仪等各个方面,且有严密监督措施和公正奖罚措施的管理制度,做到自我管理。二是组织学生民主选拔人才,锻炼和培养一支敢作敢为、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责任到人,这时班主任便可以退居幕后。
“老师,我们班扣分了,怎么办?”“这事你找值日班长!”
“老师,***和***打架了!”“找大班长处理!”
“老师,他的作业没做。”“和课代表说!”
起初,班级中经常会有孩子这样问我,效果不甚理想,操作起来比班主任亲自动手还要费时费力。但时间一长,老师便可放手,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慢慢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锻炼,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高涨。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班长、责任人、教师多方面进行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这时班主任就从杂务琐事中解脱了出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责任到人,不是对学生不闻不问,而是说班主任在对事件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管得太多,是班主任用自己的“偷懒”,换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身兼实验中学校长、书记、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老师,还有30多个社会兼职,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但他所帶班级在他长期外出时照样正常运转,学生升学成绩名列前茅,因为他带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情,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事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就应该暗中帮助责任班长,手把手教育,由扶到放,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大幅提高。
班级是一个团队,如果只发挥班主任的个人作用,班主任、学生都不能得到发展,班主任还因整天劳累失去职业的幸福感,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班级管理能像一棵大树一样,发挥团队的力量,把根深深扎在泥土中,努力汲取养分,默默输送给枝干和每片树叶,那么相信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大树总将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班级管理模式 班干培养 团队力量 幸福感 班主任工作
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存在一种管理模式。早晨,刚到进校时间,班主任就来到班级,督促学生早读、交作业、打扫卫生,交代班干部需要完成的任务;上课时,他到教室后门或窗户边“偷窥”,看看有哪些人是上课不专心的;在办公室刚坐下想批改今天的作业,又听到学生哭闹的声音,匆忙跑向事发地点解决问题;整天面无表情或表情严肃,精神疲惫不堪;学生回家后,还要检查教室的卫生,再回家备课,深夜入眠。
这样的班主任,可能就是你我,直接参与对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常常以校为家,早晚跟班,是保姆,是家长。这种管理模式,我把它称为“轴轮”模式。班主任是轮子的轴心,学生是分散在轴心周围的钢丝,班主任的注意力像密密麻麻的辐条一样散向每个学生,使几十个学生围绕自己的意图运行。这种管理全面而细腻,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控班级发展动态,使班级快速走上预定轨道,形成良好班风。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由于管得过多过细,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扼杀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班主任在场时,学生可能会慑于老师的权威而唯唯诺诺,但班主任不在场时,班级就可能乱成一锅粥。班主任连外出开个教研会都提心吊胆,总担心班级大乱。对班主任个人而言,长期的心力交瘁将最终影响身体健康,使教育工作只剩下责任和义务,毫无幸福感可言。
那么班主任能否不在场呢?
答案是肯定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如果总是抓在自己手里,就无法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也会让自己失去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要做放风筝的人,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班委集体的力量,甚至全班的力量完成对班级方方面面的管理,我把这种模式称为“大树”管理法。班主任是大树强壮的根,一般都深深藏在泥土中,不易被人发现,做幕后人员;班委是粗壮有力的树干,担负起主要责任;小组是旁逸斜出的枝条,负责组内成员;学生是形态各异的绿叶,自由舒展,自我约束。班主任把管理方法像大树根向枝干输送营养似得输送给班委,让班委逐步传达管理,直达每个学生身上。这种模式下的班主任,不是直接管理全班每个人和每件事,而是通过对专项班委的管理,间接管理到全班每个人和每件事。
我们可以从这两点着手,进行对班委的选拔和培养:一是利用班队课,在民主的方式下讨论班级公约,涉及课堂、作业、礼仪等各个方面,且有严密监督措施和公正奖罚措施的管理制度,做到自我管理。二是组织学生民主选拔人才,锻炼和培养一支敢作敢为、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责任到人,这时班主任便可以退居幕后。
“老师,我们班扣分了,怎么办?”“这事你找值日班长!”
“老师,***和***打架了!”“找大班长处理!”
“老师,他的作业没做。”“和课代表说!”
起初,班级中经常会有孩子这样问我,效果不甚理想,操作起来比班主任亲自动手还要费时费力。但时间一长,老师便可放手,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慢慢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锻炼,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高涨。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班长、责任人、教师多方面进行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这时班主任就从杂务琐事中解脱了出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责任到人,不是对学生不闻不问,而是说班主任在对事件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管得太多,是班主任用自己的“偷懒”,换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身兼实验中学校长、书记、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语文老师,还有30多个社会兼职,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但他所帶班级在他长期外出时照样正常运转,学生升学成绩名列前茅,因为他带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凡是普通同学能干的事情,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事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就应该暗中帮助责任班长,手把手教育,由扶到放,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大幅提高。
班级是一个团队,如果只发挥班主任的个人作用,班主任、学生都不能得到发展,班主任还因整天劳累失去职业的幸福感,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班级管理能像一棵大树一样,发挥团队的力量,把根深深扎在泥土中,努力汲取养分,默默输送给枝干和每片树叶,那么相信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大树总将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