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点地区之一。大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相伴相生、独具特色。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风情四位一体,构成了四川独有的红色旅游模式。
红色旅游既是一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一个经济工程。四川是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形成了“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次介绍我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及趋势,以飨读者。
红色土地上的永恒纪念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地处成都前往世界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的旅游环线上,耸立着一座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纪念总碑。碑高41.3米,屹立于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璀璨夺目,蔚为壮观。碑下是一座规模空前的现代大型浮雕,有似迎风招展的红旗,又如拔地而起的群峰,犹有千军呐喊之威,又呈万马奔腾之势。游客到这里,都无不驻足瞻仰,肃然起敬,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
人们或许会问:当年红军长征从中央红色苏区瑞金出发,历时两年,经过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北。为什么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总碑不设在其他地方而设在了四川的雪域高原呢?
对熟悉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时间最久,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走过的里程最长,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四川70多个县;红军长征最为艰险的行程在四川,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险阻、艰苦卓绝;红军在长征中召开决定中国革命和红军命运的重要会议最多的也是在四川,如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等;更令四川人民难以忘怀的是,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数万巴蜀优秀的儿女参加了红军,四川各族人民对长征中的红军给予了巨大的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有意思的是,“长征”一词就是在当年红军经过今凉山州冕宁县时,朱德总司令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出现的。正是因为四川在整个红军长征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把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建在了四川。
坎坷路·绝美景
我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渡过赤水河踏上巴蜀的土地,就来到了泸州、宜宾、自贡所在的川南地区这块红色的土地,这里孕育了吴玉章、卢德铭、邓萍、李硕勋、赵一曼、江竹筠等优秀的共产党人,朱德、刘伯承早年也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打响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红军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纵横驰骋于黔北川南,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以后第一次胜利,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此期间,红军组建了川南游击纵队,长期转战于川滇黔边界,配合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了英勇斗争。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等主要渡口和主战场,留下了红军流芳百世的英名。
今天,这里也是旅游的热点,有泸州、宜宾、自贡这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世界地质公园——石海洞乡,国家森林公园——合江佛宝,酒都酒城宜宾、泸州名酒飘香,“南国灯城、恐龙之乡”自贡驰名中外。
攀西地区(凉山州、攀枝花市)是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的地方。1935年初,中央红军由云南巧渡金沙江皎平渡,再次进入四川,随后发起会理战役,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然后泸沽分兵,北上德昌,在穿越彝族聚居区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冕宁县彝海边“结盟”,使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刘伯承赠送小叶丹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成为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见证。
今日攀西,传承了红军长征精神,在攀西大裂谷上崛起了现代工业城市攀枝花市,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并建立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里的“阳光生态旅游”是近年来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这里还有螺髻山——邛海和泸沽湖两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央红军通过彝区后,向流经甘孜州和雅安市的大渡河日夜兼程急进。1935年5月25日,红一军团的17名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29日,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企图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打通了红军前进的通道。1936年7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此之前红四方面军还在甘孜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苏维埃政权——博巴政府。
70多年过去了,当年红军激战和经过的雪山、激流、森林、草地,已成为无数中外游客神往的旅游胜地,分布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情歌故乡”康定跑马山、木格措、伍须海、格萨尔王的故乡、丹巴古碉楼群等。高原风光、康巴风情和红军史迹交相辉映。
当年红军在四川待的时间最长,经历最为艰苦的是在川西高原。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在这里战斗生活了一年六个月,翻越了1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几次走过了充满险恶的沼泽地,经历了饥饿、严寒、疾病的考验,留下了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这个阶段也是党内斗争最为复杂的时期,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等一系列在党和红军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会议,确立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三军过后尽开颜”。今天,洗尽征尘,当年红军长征播下的革命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已成为世界顶级的风景旅游区。这里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东方阿尔卑斯”四姑娘山、“中华大熊猫园”卧龙、蜂桶寨、夹金山、九曲黄河第一湾等10余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羌风情与红军长征的遗迹珠联璧合,使这里成为旅游的天堂。
长征精神的时代诠释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突袭四川,一瞬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四川遭受重创的18个县市几乎都集中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被毁、房屋倒塌,许多遗址景点受到致命的打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战斗。应该说,当年红军长征的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长征精神与今天灾区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是中国人民战胜任何困难的法宝。
经过三年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在危难中崛起,从悲壮走向豪迈,许多受损的旅游景区得到了修复,一大批革命历史遗址和文物得到了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四川依然美丽,红色旅游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作为以地震遗址主题公园、地震纪念馆、抗震救灾纪念园和灾后重建的新景点、风情小镇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窗口(简称“三基地一窗口”),又为红色旅游增添了新的内涵,成为红色旅游新的增长点。(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红色旅游既是一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一个经济工程。四川是在全国开展红色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形成了“长征丰碑”、“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品牌。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次介绍我省红色旅游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及趋势,以飨读者。
红色土地上的永恒纪念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地处成都前往世界著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的旅游环线上,耸立着一座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纪念总碑。碑高41.3米,屹立于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璀璨夺目,蔚为壮观。碑下是一座规模空前的现代大型浮雕,有似迎风招展的红旗,又如拔地而起的群峰,犹有千军呐喊之威,又呈万马奔腾之势。游客到这里,都无不驻足瞻仰,肃然起敬,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
人们或许会问:当年红军长征从中央红色苏区瑞金出发,历时两年,经过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陕北。为什么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总碑不设在其他地方而设在了四川的雪域高原呢?
对熟悉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时间最久,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走过的里程最长,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四川70多个县;红军长征最为艰险的行程在四川,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经险阻、艰苦卓绝;红军在长征中召开决定中国革命和红军命运的重要会议最多的也是在四川,如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等;更令四川人民难以忘怀的是,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数万巴蜀优秀的儿女参加了红军,四川各族人民对长征中的红军给予了巨大的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有意思的是,“长征”一词就是在当年红军经过今凉山州冕宁县时,朱德总司令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出现的。正是因为四川在整个红军长征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把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建在了四川。
坎坷路·绝美景
我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渡过赤水河踏上巴蜀的土地,就来到了泸州、宜宾、自贡所在的川南地区这块红色的土地,这里孕育了吴玉章、卢德铭、邓萍、李硕勋、赵一曼、江竹筠等优秀的共产党人,朱德、刘伯承早年也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打响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红军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纵横驰骋于黔北川南,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以后第一次胜利,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此期间,红军组建了川南游击纵队,长期转战于川滇黔边界,配合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了英勇斗争。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等主要渡口和主战场,留下了红军流芳百世的英名。
今天,这里也是旅游的热点,有泸州、宜宾、自贡这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世界地质公园——石海洞乡,国家森林公园——合江佛宝,酒都酒城宜宾、泸州名酒飘香,“南国灯城、恐龙之乡”自贡驰名中外。
攀西地区(凉山州、攀枝花市)是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的地方。1935年初,中央红军由云南巧渡金沙江皎平渡,再次进入四川,随后发起会理战役,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然后泸沽分兵,北上德昌,在穿越彝族聚居区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冕宁县彝海边“结盟”,使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刘伯承赠送小叶丹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成为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见证。
今日攀西,传承了红军长征精神,在攀西大裂谷上崛起了现代工业城市攀枝花市,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并建立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里的“阳光生态旅游”是近年来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这里还有螺髻山——邛海和泸沽湖两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央红军通过彝区后,向流经甘孜州和雅安市的大渡河日夜兼程急进。1935年5月25日,红一军团的17名勇士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29日,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企图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打通了红军前进的通道。1936年7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此之前红四方面军还在甘孜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苏维埃政权——博巴政府。
70多年过去了,当年红军激战和经过的雪山、激流、森林、草地,已成为无数中外游客神往的旅游胜地,分布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情歌故乡”康定跑马山、木格措、伍须海、格萨尔王的故乡、丹巴古碉楼群等。高原风光、康巴风情和红军史迹交相辉映。
当年红军在四川待的时间最长,经历最为艰苦的是在川西高原。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在这里战斗生活了一年六个月,翻越了1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几次走过了充满险恶的沼泽地,经历了饥饿、严寒、疾病的考验,留下了许多悲壮动人的故事。这个阶段也是党内斗争最为复杂的时期,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等一系列在党和红军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会议,确立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三军过后尽开颜”。今天,洗尽征尘,当年红军长征播下的革命种子正在开花结果,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已成为世界顶级的风景旅游区。这里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东方阿尔卑斯”四姑娘山、“中华大熊猫园”卧龙、蜂桶寨、夹金山、九曲黄河第一湾等10余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羌风情与红军长征的遗迹珠联璧合,使这里成为旅游的天堂。
长征精神的时代诠释
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突袭四川,一瞬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四川遭受重创的18个县市几乎都集中在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被毁、房屋倒塌,许多遗址景点受到致命的打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战斗。应该说,当年红军长征的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长征精神与今天灾区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是中国人民战胜任何困难的法宝。
经过三年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在危难中崛起,从悲壮走向豪迈,许多受损的旅游景区得到了修复,一大批革命历史遗址和文物得到了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四川依然美丽,红色旅游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作为以地震遗址主题公园、地震纪念馆、抗震救灾纪念园和灾后重建的新景点、风情小镇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窗口(简称“三基地一窗口”),又为红色旅游增添了新的内涵,成为红色旅游新的增长点。(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