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笔者发现,巧妙、适时的用上我们的中华古诗词,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和困惑,不仅如此,还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活色生香,充满诗意,富于韵味,让学生如沐春风。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诗意
我本人就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也曾因为喜欢,背过《三字经》《唐诗》《宋词》《千家诗》等,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闪现很多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恰当而优美古诗句,为我的课堂增色不少,课堂氛围融洽美妙,令人身心愉悦,舒心且回味悠长。下面我以《生活与哲学》中的诗意对接为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诗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巧妙衔接与运用。
一、矛盾的同一性
关于矛盾的同一性,课本的涵义是这样说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此抽象的讲解,如何才能让学生马上就能做到心知肚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绕来绕去,云里雾里的呢?古诗词,来帮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噪”与“静”,“鸣”与“幽”,矛盾的对立统一都有了,“蝉噪”显得“林愈静”,“鸟鸣”显得“山更幽”,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生动,富于画面感,一句古诗,清楚的讲清了矛盾的涵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起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加深记忆和理解,再追加一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对“鸟白”,“山青”对“花燃”,“江碧”衬托出“鸟愈白”,“山青”衬托出“花欲燃”,似懂非懂的学生借助这样生动的例子就可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二、辩证否定的特点
辩证否定的特点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如何联系?怎样发展?辩证否定是如何做到既联系又发展的呢?来一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联系,“胜于蓝”——发展;“冰,水为之”——联系,“寒于水”——发展。清楚,明白,简单,一步到位,妙哉,何乐而不为呢?用上简洁、方便、快捷的例子,会使我们的课堂高效且丰富。
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在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时候,有着这些生动贴切的例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书破万卷方成攀桂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这些精妙的诗句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也不幻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运用这些古诗句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在学生心中植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防微杜渐的警惕思想和积小善到大善的优良品质,实现政治知识到核心素养的迁移和升华,无缝衔接的达成教书育人目标,这种感觉,真好!
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土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观祈雨》李约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两首诗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就“以道驭术术更精,以术促道道愈深”的内外兼修的完美境界。
五、发展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讲授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新旧事物的更替时,以上都是些不错的例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加以运用,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达到目的即可,不可滥用,古诗词虽然很美,但我们是政治课堂,不能信马由缰,也不能喧宾夺主,随时都要把握好分寸和节奏,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心有目的,游刃有余的使用好各种例子,让他们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增光添彩,而不是搅局来的,这才是一个优秀教师驾驭得当,运用灵巧,使用娴熟的课堂技艺。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单《生活与哲学》可以用上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在其他几个模块,同样可以适时的用上,帮我们破解难题,化解困惑,例如:《经济生活》中“供求影响价格”,就可以用上《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的卖炭翁,虽然“身上衣正单”,即使“夜来城外一尺雪”,但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为何?天越冷,炭的需求量就越大,炭就能卖个好价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就是需求影响价格的古典而又现实的版本,学生一说就通,一讲就明白。所以,主要我们是个有心人,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它就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富有张力,寓教于乐,甚至水天一色,活色生香,对不?!
参考文献:
[1]张芸.以美育人打造高中政治教学美的课堂——以《生活与哲学》第五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9,000(091):140,156.
[2]黄雨.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诗意
我本人就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也曾因为喜欢,背过《三字经》《唐诗》《宋词》《千家诗》等,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闪现很多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恰当而优美古诗句,为我的课堂增色不少,课堂氛围融洽美妙,令人身心愉悦,舒心且回味悠长。下面我以《生活与哲学》中的诗意对接为例,与同仁们共同探讨诗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巧妙衔接与运用。
一、矛盾的同一性
关于矛盾的同一性,课本的涵义是这样说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此抽象的讲解,如何才能让学生马上就能做到心知肚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绕来绕去,云里雾里的呢?古诗词,来帮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噪”与“静”,“鸣”与“幽”,矛盾的对立统一都有了,“蝉噪”显得“林愈静”,“鸟鸣”显得“山更幽”,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生动,富于画面感,一句古诗,清楚的讲清了矛盾的涵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起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加深记忆和理解,再追加一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对“鸟白”,“山青”对“花燃”,“江碧”衬托出“鸟愈白”,“山青”衬托出“花欲燃”,似懂非懂的学生借助这样生动的例子就可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二、辩证否定的特点
辩证否定的特点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如何联系?怎样发展?辩证否定是如何做到既联系又发展的呢?来一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联系,“胜于蓝”——发展;“冰,水为之”——联系,“寒于水”——发展。清楚,明白,简单,一步到位,妙哉,何乐而不为呢?用上简洁、方便、快捷的例子,会使我们的课堂高效且丰富。
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在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时候,有着这些生动贴切的例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书破万卷方成攀桂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这些精妙的诗句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也不幻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运用这些古诗句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在学生心中植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防微杜渐的警惕思想和积小善到大善的优良品质,实现政治知识到核心素养的迁移和升华,无缝衔接的达成教书育人目标,这种感觉,真好!
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土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观祈雨》李约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两首诗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就“以道驭术术更精,以术促道道愈深”的内外兼修的完美境界。
五、发展观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讲授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新旧事物的更替时,以上都是些不错的例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加以运用,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达到目的即可,不可滥用,古诗词虽然很美,但我们是政治课堂,不能信马由缰,也不能喧宾夺主,随时都要把握好分寸和节奏,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心有目的,游刃有余的使用好各种例子,让他们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增光添彩,而不是搅局来的,这才是一个优秀教师驾驭得当,运用灵巧,使用娴熟的课堂技艺。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单《生活与哲学》可以用上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在其他几个模块,同样可以适时的用上,帮我们破解难题,化解困惑,例如:《经济生活》中“供求影响价格”,就可以用上《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的卖炭翁,虽然“身上衣正单”,即使“夜来城外一尺雪”,但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为何?天越冷,炭的需求量就越大,炭就能卖个好价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就是需求影响价格的古典而又现实的版本,学生一说就通,一讲就明白。所以,主要我们是个有心人,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它就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富有张力,寓教于乐,甚至水天一色,活色生香,对不?!
参考文献:
[1]张芸.以美育人打造高中政治教学美的课堂——以《生活与哲学》第五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9,000(091):140,156.
[2]黄雨.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