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为歌曲创编动作、增编歌词、自编歌曲、改变节奏等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 唱歌 幼儿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对孩子而言,唱歌是他们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让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重视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在研究认知特性时,发现发散性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度相关性。在日常中鼓励幼儿多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让他们找到一些灵感,展现他们的表达方法。如在为《种瓜》这首歌曲编动作时,唱到“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时,幼儿双手做成小芽状,身体先是蹲下,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缓缓站起,最后两手上举,做成一个圆圆的大西瓜状,并自转一圈,表示西瓜种子一天天长大了,终于结出了一个大西瓜,唱到“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身体前倾,抱一抱,歇一歇,最后实在抱不下了,两手一摊,摇摇头,一脸既兴奋又无奈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把歌曲中的情景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流畅地表达出了幼儿的独特思维。
二、让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特性之一,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词句,不仅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歌曲《在农场里》唱了猪儿噜噜叫、牛儿哞哞叫,学会之后,让他们想象其它动物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有的唱羊儿在农场咩咩叫,有的唱狗儿在农场汪汪叫。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孩子不光会变换动物名称和叫声,还会变换地点,如青蛙在稻田呱呱叫,蝉儿在树上知知叫等等。又如歌曲《大马告诉我》的节奏为“ ”,幼儿开始编不好,节奏合不上,如“汽车跑得快,嘟嘟嘟。”经过教师提醒节奏不对,有的幼儿马上说:“汽车汽车跑得快,嘟嘟嘟嘟嘟”,这一下可好了,都找到感觉了,“青蛙青蛙跳得高,呱呱呱呱呱”,“鲤鱼鲤鱼跳龙门,蹦蹦蹦蹦蹦”……幼儿唱得非常踊跃,编得很有趣,也很富创意,不断地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让幼儿自编歌曲,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
急骤性联想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发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此能力具有强烈创造性行为的倾向。我们教室的墙面上有一幅画,上面有一只大公鸡在仰起脖子啼叫,有小鸟飞,有花有草有太阳,很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我让他们根据画面自编一首歌,小朋友们很高兴,一个个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会儿许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我来!我来!”我先请了一位女孩来唱第一句“太阳咪咪笑”,谁知,她刚唱完,坐在下面的一位小男孩便紧接着唱道“公鸡起得早”,还配得挺顺口,我带头鼓掌,并把他们唱的曲调在钢琴上弹了出来,孩子们的兴致更高涨,你一句我一句地接着往下编了起来“花儿点点头,小鸟喳喳叫”,不一会儿,一首简单有童趣的歌曲就诞生了,虽然这首歌似曾相识,但也是孩子们集体改编创作而成的。幼儿通过瞬间的想像,将知识经验的迁移,创编出歌曲,每个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一张张小脸都兴奋得通红通红,那种神情就别提多高兴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创编歌曲的好情景,自编歌曲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的热情,让幼儿学会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更有利于幼儿音准、节奏等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四、让幼儿为歌曲改变节奏型,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有更多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能抓住别人容易忽视的线索,在唱歌活动中,为歌曲改变节奏型却是幼儿求异思维培养的好途径。这种方法虽难度较大,但幼儿在改变时却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如歌曲《国旗多美丽》,原来是二拍子歌曲,节奏为:
歌曲雄壮、有力。后经改编成三拍子歌曲:
这么一来变得抒情、优美。幼儿知道歌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创作变化的。既增强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对幼儿节奏练习提高非常有帮助。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在这种无拘无束、轻松活泼的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寓教于乐启迪智慧——唱歌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9.
[2] 马雪珍.韵律激发潜能——浅谈幼儿创造力在音乐活动中的培养[J]. 新一代:理论版,2012.
作者简介:肖凤兰,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第二保育院,邮编:330000
【关键词】创造力 唱歌 幼儿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对孩子而言,唱歌是他们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在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让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重视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在研究认知特性时,发现发散性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度相关性。在日常中鼓励幼儿多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让他们找到一些灵感,展现他们的表达方法。如在为《种瓜》这首歌曲编动作时,唱到“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时,幼儿双手做成小芽状,身体先是蹲下,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缓缓站起,最后两手上举,做成一个圆圆的大西瓜状,并自转一圈,表示西瓜种子一天天长大了,终于结出了一个大西瓜,唱到“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身体前倾,抱一抱,歇一歇,最后实在抱不下了,两手一摊,摇摇头,一脸既兴奋又无奈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把歌曲中的情景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流畅地表达出了幼儿的独特思维。
二、让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特性之一,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词句,不仅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歌曲《在农场里》唱了猪儿噜噜叫、牛儿哞哞叫,学会之后,让他们想象其它动物名称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有的唱羊儿在农场咩咩叫,有的唱狗儿在农场汪汪叫。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孩子不光会变换动物名称和叫声,还会变换地点,如青蛙在稻田呱呱叫,蝉儿在树上知知叫等等。又如歌曲《大马告诉我》的节奏为“ ”,幼儿开始编不好,节奏合不上,如“汽车跑得快,嘟嘟嘟。”经过教师提醒节奏不对,有的幼儿马上说:“汽车汽车跑得快,嘟嘟嘟嘟嘟”,这一下可好了,都找到感觉了,“青蛙青蛙跳得高,呱呱呱呱呱”,“鲤鱼鲤鱼跳龙门,蹦蹦蹦蹦蹦”……幼儿唱得非常踊跃,编得很有趣,也很富创意,不断地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让幼儿自编歌曲,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
急骤性联想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发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此能力具有强烈创造性行为的倾向。我们教室的墙面上有一幅画,上面有一只大公鸡在仰起脖子啼叫,有小鸟飞,有花有草有太阳,很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我让他们根据画面自编一首歌,小朋友们很高兴,一个个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会儿许多小手都举了起来,“我来!我来!”我先请了一位女孩来唱第一句“太阳咪咪笑”,谁知,她刚唱完,坐在下面的一位小男孩便紧接着唱道“公鸡起得早”,还配得挺顺口,我带头鼓掌,并把他们唱的曲调在钢琴上弹了出来,孩子们的兴致更高涨,你一句我一句地接着往下编了起来“花儿点点头,小鸟喳喳叫”,不一会儿,一首简单有童趣的歌曲就诞生了,虽然这首歌似曾相识,但也是孩子们集体改编创作而成的。幼儿通过瞬间的想像,将知识经验的迁移,创编出歌曲,每个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一张张小脸都兴奋得通红通红,那种神情就别提多高兴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创编歌曲的好情景,自编歌曲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的热情,让幼儿学会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更有利于幼儿音准、节奏等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四、让幼儿为歌曲改变节奏型,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有更多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能抓住别人容易忽视的线索,在唱歌活动中,为歌曲改变节奏型却是幼儿求异思维培养的好途径。这种方法虽难度较大,但幼儿在改变时却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如歌曲《国旗多美丽》,原来是二拍子歌曲,节奏为:
歌曲雄壮、有力。后经改编成三拍子歌曲:
这么一来变得抒情、优美。幼儿知道歌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创作变化的。既增强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对幼儿节奏练习提高非常有帮助。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在这种无拘无束、轻松活泼的唱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王艳荣.寓教于乐启迪智慧——唱歌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9.
[2] 马雪珍.韵律激发潜能——浅谈幼儿创造力在音乐活动中的培养[J]. 新一代:理论版,2012.
作者简介:肖凤兰,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第二保育院,邮编: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