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课堂教学有两个要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立足于透彻的文本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读课文时,能解读出教学内容、课文类型、知识体系和三维目标,并进一步读出学生所需,读出切入点。
关键词:内容 类型 体系 目标 学生所需 切入点
新一轮教改的主题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要打造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要从有效备课开始,透彻"解读"课文是有效备课的基础。下面结合个人的体会谈谈如何"解读"课文。
一 解读教学内容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前提,因而研究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1读懂课文 独立钻研是有效备课的根基。拿到课文先自我解读,看它究竟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读进课文。
2读厚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还需借助教参和专家的点评进一步理解课文, 同时把课文嵌入到其他文本中去,嵌入到历史中去,在联系和比较中解读"这一篇",丰富课文的内容。
3读薄课文 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课本可教的内容有很多, 必须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筛选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又相对集中的"主内容",并从中精选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做深做透,使学生真正有所得。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选取插叙的手法为"主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从而突出重点,极简练地处理教材。
4读出教材需从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对课文进行二度解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是语文教师重要的素养。例如日本微型科幻小说之父星新一的《喂--出来》,若仅读出教参上所说的"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一主题还不够。如能联系作者的坎坷经历,他对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敏锐的洞察力,读出作者对社会的隐忧和反思,再联系作者的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结尾出乎意料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风格,可把教学内容侧重于对人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作者小说特色的把握。
二 解读文本类型
1体裁类型文体不同,解读的方法也不同。读诗歌时,要读出节奏、韵律,调动自己的生活、认识和阅读经验,读出作品的意向、意境;阅读散文时要直接聆听作者的心声,和作者对话,读出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作者的看法、倾向是什么?从哪些文字叙述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读戏剧时要获得进入演出的感觉,读出观众感、戏剧感;读小说不仅要找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而且要反思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理清作者的叙述方式。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小孩的视角?若是换一个视觉如何?比如从菲利浦的视角该如何叙述?从菲利浦妻子的视角又该怎样叙述?
2内容类型王荣生教授把课文分成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并对每类选文的功能作了较为明确而详细的界定,这就为解读课文提供了新思路。以例文来说,它是解释语文知识的具体例子,学习例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011年徐州中考语文试卷课内阅读是一篇议论文,试卷得分率并不高,为什么反复训练的语段得分不高?一个原因是对课文界定不明、训练不足。如果教师解读此篇时界定为例文来教,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学生①掌握理解记叙、議论、说明的主要区别 ②理解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③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实论据来论证。使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考试成绩自然也会提高。
三 解读体系目标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理清知识体系,把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课。以初中说明文为例,从课文编排的总体构思看,八上第三单元五篇课文都是说明文。需要集中全部精力对说明文进行重点突破。解读"课程标准"上对说明文的总体要求,章前导语中的具体目标,本市中考新航标专题六《说明文阅读》的具体说明,这样就能明晰知识体系。据此首先补上说明文的单元总览课,并与记叙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再细化到每篇课文中,确立每课的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其中《苏中园林》一课最好作为"定篇"来教,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四 解读学生所需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是设计"教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是设计"学的活动"。因为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发展"这个核心目标,即落实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所以要把关注自己的教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教师在读教材时,要读出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这是教学的起点。如理解这部现代小说需要教师提供什么帮助,理解这首唐诗宋词有什么困难等等。对于教学内容哪些是已懂的,哪些是能读懂的,哪些是讨论才懂的,哪些是非讲才懂的,哪些是讲了也不懂,需要安排活动才能懂的。如《小石潭记》作者由"乐"到"孤寂悲凉"的感情变化学生不易体会,若能精选资料,补充柳宗元的遭遇,就能使学生更好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五 解读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先着手的地方,在内容上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突破口。因而精读课文、巧妙切入,事半功倍。常选的切入方法有:从标题切入从题眼切入 从结构切入 从疑问切入 从重难点切入等。仅举一例如《故乡》一课抓住"变"字切入①让学生找出故乡人和环境的变化②作者是怎样显示这些变化的?③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透彻地解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之根,是实现课堂简约高效的前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保证,值得我们不断地思索探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3]段承式 《回顾与展望-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4]倪岗《阅读教学新路径-基于选文类型》
关键词:内容 类型 体系 目标 学生所需 切入点
新一轮教改的主题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要打造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要从有效备课开始,透彻"解读"课文是有效备课的基础。下面结合个人的体会谈谈如何"解读"课文。
一 解读教学内容
"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前提,因而研究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1读懂课文 独立钻研是有效备课的根基。拿到课文先自我解读,看它究竟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读进课文。
2读厚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还需借助教参和专家的点评进一步理解课文, 同时把课文嵌入到其他文本中去,嵌入到历史中去,在联系和比较中解读"这一篇",丰富课文的内容。
3读薄课文 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课本可教的内容有很多, 必须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筛选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又相对集中的"主内容",并从中精选一个或两个训练点做深做透,使学生真正有所得。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选取插叙的手法为"主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从而突出重点,极简练地处理教材。
4读出教材需从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对课文进行二度解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是语文教师重要的素养。例如日本微型科幻小说之父星新一的《喂--出来》,若仅读出教参上所说的"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一主题还不够。如能联系作者的坎坷经历,他对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敏锐的洞察力,读出作者对社会的隐忧和反思,再联系作者的小说想象奇特,情节曲折,结尾出乎意料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风格,可把教学内容侧重于对人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作者小说特色的把握。
二 解读文本类型
1体裁类型文体不同,解读的方法也不同。读诗歌时,要读出节奏、韵律,调动自己的生活、认识和阅读经验,读出作品的意向、意境;阅读散文时要直接聆听作者的心声,和作者对话,读出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作者的看法、倾向是什么?从哪些文字叙述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读戏剧时要获得进入演出的感觉,读出观众感、戏剧感;读小说不仅要找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而且要反思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理清作者的叙述方式。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小孩的视角?若是换一个视觉如何?比如从菲利浦的视角该如何叙述?从菲利浦妻子的视角又该怎样叙述?
2内容类型王荣生教授把课文分成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并对每类选文的功能作了较为明确而详细的界定,这就为解读课文提供了新思路。以例文来说,它是解释语文知识的具体例子,学习例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011年徐州中考语文试卷课内阅读是一篇议论文,试卷得分率并不高,为什么反复训练的语段得分不高?一个原因是对课文界定不明、训练不足。如果教师解读此篇时界定为例文来教,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学生①掌握理解记叙、議论、说明的主要区别 ②理解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③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实论据来论证。使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考试成绩自然也会提高。
三 解读体系目标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理清知识体系,把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每一章每一课。以初中说明文为例,从课文编排的总体构思看,八上第三单元五篇课文都是说明文。需要集中全部精力对说明文进行重点突破。解读"课程标准"上对说明文的总体要求,章前导语中的具体目标,本市中考新航标专题六《说明文阅读》的具体说明,这样就能明晰知识体系。据此首先补上说明文的单元总览课,并与记叙文比较阅读,加深理解,再细化到每篇课文中,确立每课的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其中《苏中园林》一课最好作为"定篇"来教,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四 解读学生所需
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是设计"教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是设计"学的活动"。因为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发展"这个核心目标,即落实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所以要把关注自己的教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教师在读教材时,要读出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这是教学的起点。如理解这部现代小说需要教师提供什么帮助,理解这首唐诗宋词有什么困难等等。对于教学内容哪些是已懂的,哪些是能读懂的,哪些是讨论才懂的,哪些是非讲才懂的,哪些是讲了也不懂,需要安排活动才能懂的。如《小石潭记》作者由"乐"到"孤寂悲凉"的感情变化学生不易体会,若能精选资料,补充柳宗元的遭遇,就能使学生更好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五 解读切入点
切入点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先着手的地方,在内容上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突破口。因而精读课文、巧妙切入,事半功倍。常选的切入方法有:从标题切入从题眼切入 从结构切入 从疑问切入 从重难点切入等。仅举一例如《故乡》一课抓住"变"字切入①让学生找出故乡人和环境的变化②作者是怎样显示这些变化的?③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透彻地解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之根,是实现课堂简约高效的前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保证,值得我们不断地思索探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3]段承式 《回顾与展望-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若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4]倪岗《阅读教学新路径-基于选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