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面对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要缓和家庭关系构建家校联动机制,要时刻关怀学生,要发挥班干部的联动作用,辅导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关怀,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家庭问题;学生;家校联动
一、案例简介
班长告诉我班里有一位同学叫小王(化名),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使人不容易接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便找小王进行谈心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小王的父亲经常喝酒,酒后经常打骂他和母亲,父母矛盾激化在其上初中时离婚,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小王与父亲关系极差,上初中、高中时经常与父亲争吵,加之不和谐的家庭因素,致使小王内心不愿意相信别人,比较害怕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
“家是温暖的港湾”,像父母离异、家暴、单亲、孤儿或重组家庭,由家庭问题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辅导员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案例是父母感情不和以及父亲的打骂行为,导致该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问题总会放在心里,不善于与人交流。由此,该学生产生了心理自卑、心理恐惧等问题,在集体生活适应以及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
家校联动,缓和家庭关系。首先,与学生父亲取得联系。阐述学生的情绪与状况,家庭情况对学生产生了伤害,希望其能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要再打骂孩子,并缓和与学生的关系。其次,与学生母亲取得联系。说明学生状态与现状,要与其父亲友好相处,不要再起冲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最后,家长与学校保持有效沟通,引导家长提高心理问题意识,多与孩子交流并及时关注心理状态,倾听其内心感受,在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时发现。
时刻关注,经常谈心谈话。一方面,我每周找小王进行聊天,用关怀取得信任。询问最近的状态,学习、生活是否有困难,经常性的给一些学习、生活建议,引导该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规划其学习计划以及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发现优势树立信心。她擅长绘画、语言表达较好,鼓励她多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逐步建立起该学生的自信。
班干部联动,帮助融入集体。充分发挥舍长、班长、团支书以及优秀学生的作用。一是发动该同学的舍友。舍长以及舍友随时关注她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主动提供帮扶,为该同学提供学业、生活等日常帮助。舍长定期组织宿舍座谈会,舍友之间及时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宿舍环境。二是发动班长、团支书。班干部主动帮扶,邀请其参与班集体活动,如班级团建、班级合唱比赛、班级元旦晚会等,让该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重塑自信心。三是发动学习委员和成绩优异学生。主动帮扶该学生学习,及时告知她课上重点以及难点、课下作业等,为她解决平时学习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育专业自信。
四、经验启示
构建学生信息档案。大一新生刚入学时,辅导员需要收集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校园经历、家庭情况以及既往病史进行摸排。寻找出家庭构成特殊、学习经历特殊以及有特殊病史的学生,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是要深入学生群体,经常找同学们谈心谈话,时刻关注重点同学的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以及文体活动,鼓励问题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和谐、快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使之快速融入集体。
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建立家校联动,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一方面,构建辅导员与家庭沟通渠道,老师及时和父母沟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应对学生突发状况。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家长参与其中,深究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的制定疏导方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助推学生与家长良性互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异常,处理突发心理事件。引导家长合理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与孩子关系,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校园教育,理性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并积极应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员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同学生 建立信任。”[1]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周围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学生更需要归属感,辅导员通过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向辅导员倾诉,表达内心感受,听取辅导员的建议。小王案例中,正是因为问题出现在大一期间,我的耐心教导与真切关心让小王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敞开心扉与我交谈。因此,与小王彼此信任是成功的关键,真实的了解小王的问题与心理动态,她真正听取了我的建议以及积极融入班集体,逐渐变的自信与坚强。
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2]教育的使命与价值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高校辅导员面对心理问题学生要用良心、爱心、耐心、细心去关怀,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形成家庭、学校联动,循序渐进的排解与疏导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林琳.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一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J].山东青年,2020(06):109-110.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2017-09-27/2021-07-19.
作者简介:李成宏(1993-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山東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家庭问题;学生;家校联动
一、案例简介
班长告诉我班里有一位同学叫小王(化名),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使人不容易接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便找小王进行谈心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小王的父亲经常喝酒,酒后经常打骂他和母亲,父母矛盾激化在其上初中时离婚,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小王与父亲关系极差,上初中、高中时经常与父亲争吵,加之不和谐的家庭因素,致使小王内心不愿意相信别人,比较害怕与人交流。
二、案例分析
“家是温暖的港湾”,像父母离异、家暴、单亲、孤儿或重组家庭,由家庭问题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是当前辅导员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案例是父母感情不和以及父亲的打骂行为,导致该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性格比较内向,遇到问题总会放在心里,不善于与人交流。由此,该学生产生了心理自卑、心理恐惧等问题,在集体生活适应以及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法
家校联动,缓和家庭关系。首先,与学生父亲取得联系。阐述学生的情绪与状况,家庭情况对学生产生了伤害,希望其能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要再打骂孩子,并缓和与学生的关系。其次,与学生母亲取得联系。说明学生状态与现状,要与其父亲友好相处,不要再起冲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最后,家长与学校保持有效沟通,引导家长提高心理问题意识,多与孩子交流并及时关注心理状态,倾听其内心感受,在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时发现。
时刻关注,经常谈心谈话。一方面,我每周找小王进行聊天,用关怀取得信任。询问最近的状态,学习、生活是否有困难,经常性的给一些学习、生活建议,引导该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规划其学习计划以及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发现优势树立信心。她擅长绘画、语言表达较好,鼓励她多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逐步建立起该学生的自信。
班干部联动,帮助融入集体。充分发挥舍长、班长、团支书以及优秀学生的作用。一是发动该同学的舍友。舍长以及舍友随时关注她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主动提供帮扶,为该同学提供学业、生活等日常帮助。舍长定期组织宿舍座谈会,舍友之间及时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宿舍环境。二是发动班长、团支书。班干部主动帮扶,邀请其参与班集体活动,如班级团建、班级合唱比赛、班级元旦晚会等,让该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重塑自信心。三是发动学习委员和成绩优异学生。主动帮扶该学生学习,及时告知她课上重点以及难点、课下作业等,为她解决平时学习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育专业自信。
四、经验启示
构建学生信息档案。大一新生刚入学时,辅导员需要收集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经历、校园经历、家庭情况以及既往病史进行摸排。寻找出家庭构成特殊、学习经历特殊以及有特殊病史的学生,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是要深入学生群体,经常找同学们谈心谈话,时刻关注重点同学的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以及文体活动,鼓励问题学生参与其中,营造和谐、快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使之快速融入集体。
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建立家校联动,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一方面,构建辅导员与家庭沟通渠道,老师及时和父母沟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应对学生突发状况。另一方面,学校开展学生心理教育,需要家长参与其中,深究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的制定疏导方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助推学生与家长良性互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异常,处理突发心理事件。引导家长合理处理家庭关系以及与孩子关系,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孩子校园教育,理性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并积极应对,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员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同学生 建立信任。”[1]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周围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学生更需要归属感,辅导员通过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才会主动向辅导员倾诉,表达内心感受,听取辅导员的建议。小王案例中,正是因为问题出现在大一期间,我的耐心教导与真切关心让小王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敞开心扉与我交谈。因此,与小王彼此信任是成功的关键,真实的了解小王的问题与心理动态,她真正听取了我的建议以及积极融入班集体,逐渐变的自信与坚强。
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2]教育的使命与价值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高校辅导员面对心理问题学生要用良心、爱心、耐心、细心去关怀,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形成家庭、学校联动,循序渐进的排解与疏导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林琳.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一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J].山东青年,2020(06):109-110.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2017-09-27/2021-07-19.
作者简介:李成宏(1993-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山東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