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电作为可再生的重要的清洁能源,自从 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以后,各国高度重视水电开发,优先选择水电,20世纪,水电建设迅猛发展,快速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目前全球水电装机约12 亿千瓦(2017年全球总装机63亿千瓦=火电37亿千瓦+水电12亿千瓦+风电5亿千瓦+太阳能5亿千瓦+核电4亿千瓦),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水能利用率都超过70%,有的达97%,如瑞士和法国的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目前,全球电力有四分之一来自水力发电,有近60个国家水电占比超过50%。
【关键词】绿色发展;水电;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电发展现状
我国水电建设起步稍晚,1912年才在云南昆明滇池出水口建成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最初装机2*240千瓦,机组是德国西门子制造,后经过多次扩建,装机7360千瓦。据说这座百岁电站现在还能发电,它是我国水电的老祖宗。
我国水电建设快速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水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超过1500万千瓦(总装机年均增长4400千瓦)。
1978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1867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5712万千瓦的32%;
2000年水电装机容量7700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31392万千瓦的24%;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96219万千瓦的22%;
2017年水电装机容量达3.4亿千瓦,占总电力装机17.8亿千瓦的19%。
二、水电发展前景
1、我国水电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如果算上5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达6.6亿千瓦。201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3.4亿千瓦,开发程度仅51%,规划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3.8亿千瓦,2030年水电装机达到4.5亿千瓦,水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清洁能源优选水电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2007年评估20世纪全球气温升高0.74度,预计21世纪气温升高1.4度—6.4度,最近100年是过去1000年最暖的,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力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共识。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在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05年6.8%,2009年8%,2016年13.3%,2017年达到13.8%最近两年增长最快,预计2018年14.3%)。要达到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水电作为主要清洁能源,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造价相对便宜,水电可为人类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挥更大的作用。
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水电应作出更大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最近几年,风电、太阳能发展迅猛,2017年风电增长10.5%、太阳能增长68.7%、火电都增长了4.3%,而水电装机增速放缓,2017年仅增长2.7%(约900万千瓦)。
水力发电不消耗水,不污染水质,可再生,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还可改善当地环境,大力开发水電,可以大大降低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
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9月能源局《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税费负担的通知》,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增值税按13%征收;10月能源局《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加快规划建设水电送出通道,建立健全市场化消纳机制;2017年煤炭去产能和防范煤电产能过剩取得重要成果,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煤电建设速度和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初国家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国要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约1.5亿千瓦,淘汰煤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降至约55%。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三、水电开发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居世界第一,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占67%。目前,条件好的水电项目都已经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开发向河流上游、向更偏远地区转移,西藏是世界的屋脊,更是中国的水塔,分布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及大量的支流,水能非常丰富,将是未来水电开发的主战场。
但是这些地区贫穷落后、高山峡谷、交通不便、高寒缺氧,水电开发成本不断增高,送出比较困难。下面就主要制约水电开发的因素谈几点看法。
1、水电站建设造价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后续水电开发积极性。
衡量一座水电站建设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单位千瓦造价,目前在内地,一般每千瓦造价在1万元左右,开发条件好的造价就更低,但在上游和偏远地区,造价就高得多。例如华能在西藏投资建设的藏木水电站单位千瓦造价1.7万元,加查水电站2.1万元,果多水电站达2.4万元,觉巴水电站2.8万元,如美电站可研阶段约2.8万元。
造价高的原因:
一是人工成本高。由于高寒缺氧,对人体影响大,工人难找,流动性大,施工队伍稳定问题突出,人工效率也大大降低,同一工种需要更多的人,定额人工费低于实际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高寒地区人工费约是内地的2倍左右,果多电站大坝标投标人工费占投标总价8%,而实际人工费达20%。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是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
二是材料运输费用高。山高谷深,坡陡弯急,塌方滚石频发,由于冰冻影响,道路损坏严重,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事故频发,相应运输单价较高;当地市场不发育,建筑材料需要远距离供应,相应运费增加;西藏地区超限超载控制严格,很多货车司机不愿跑。
三是设备降效大。粗约估算,高寒缺氧地区设备降效30%左右,出力降低、柴油耗量增加。
四是征地移民费用不断上调,地方政府“搭便车”思想严重。一方面是补偿标准提高,其次是电站建设周期长,物价上涨影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期望借电站建设完善周边设施和周边百姓致富。景洪电站征地移民费概算10.6亿上调至18.4亿,糯扎渡电站征地移民费概算73亿上调至201亿。
2、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发电企业举步维艰。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也随之放缓,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仅同比增长6.6%。2017年全国总装机17.8亿千瓦,按行业评估标准(利用小时数:火电5000、水电4500、核电7000、新能源2000),保守估算电力过剩20%以上,目前还有大量电力项目在建设,供大于求状况还将持续。
推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打破了原来实行的定价机制,把发电企业快速推向市场,从试点情况看,降价已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3、受市场消纳制约,“西电东送”战略面临困境。
“西电东送”战略是国家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和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举措,水电开发能极大的带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水电替代化石能源消耗,对改善中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家园意义重大。
4、体制机制不完善,水电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水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不消耗水资源,运行简单、经济、稳定、可靠,但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水电企业困难重重,水电发展逐年放缓,开发成本、送出通道、市场消纳没有得到很好的统筹协调,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配套、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
(作者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如美水电工程筹建处)
【关键词】绿色发展;水电;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电发展现状
我国水电建设起步稍晚,1912年才在云南昆明滇池出水口建成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最初装机2*240千瓦,机组是德国西门子制造,后经过多次扩建,装机7360千瓦。据说这座百岁电站现在还能发电,它是我国水电的老祖宗。
我国水电建设快速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水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超过1500万千瓦(总装机年均增长4400千瓦)。
1978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1867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5712万千瓦的32%;
2000年水电装机容量7700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31392万千瓦的24%;
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21340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96219万千瓦的22%;
2017年水电装机容量达3.4亿千瓦,占总电力装机17.8亿千瓦的19%。
二、水电发展前景
1、我国水电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如果算上5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达6.6亿千瓦。201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3.4亿千瓦,开发程度仅51%,规划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3.8亿千瓦,2030年水电装机达到4.5亿千瓦,水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清洁能源优选水电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2007年评估20世纪全球气温升高0.74度,预计21世纪气温升高1.4度—6.4度,最近100年是过去1000年最暖的,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力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共识。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在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05年6.8%,2009年8%,2016年13.3%,2017年达到13.8%最近两年增长最快,预计2018年14.3%)。要达到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水电作为主要清洁能源,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造价相对便宜,水电可为人类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挥更大的作用。
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水电应作出更大贡献。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最近几年,风电、太阳能发展迅猛,2017年风电增长10.5%、太阳能增长68.7%、火电都增长了4.3%,而水电装机增速放缓,2017年仅增长2.7%(约900万千瓦)。
水力发电不消耗水,不污染水质,可再生,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还可改善当地环境,大力开发水電,可以大大降低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
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9月能源局《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税费负担的通知》,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增值税按13%征收;10月能源局《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加快规划建设水电送出通道,建立健全市场化消纳机制;2017年煤炭去产能和防范煤电产能过剩取得重要成果,煤电建设投资同比下降25%,煤电建设速度和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初国家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国要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约1.5亿千瓦,淘汰煤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降至约55%。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三、水电开发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居世界第一,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占67%。目前,条件好的水电项目都已经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开发向河流上游、向更偏远地区转移,西藏是世界的屋脊,更是中国的水塔,分布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及大量的支流,水能非常丰富,将是未来水电开发的主战场。
但是这些地区贫穷落后、高山峡谷、交通不便、高寒缺氧,水电开发成本不断增高,送出比较困难。下面就主要制约水电开发的因素谈几点看法。
1、水电站建设造价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后续水电开发积极性。
衡量一座水电站建设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单位千瓦造价,目前在内地,一般每千瓦造价在1万元左右,开发条件好的造价就更低,但在上游和偏远地区,造价就高得多。例如华能在西藏投资建设的藏木水电站单位千瓦造价1.7万元,加查水电站2.1万元,果多水电站达2.4万元,觉巴水电站2.8万元,如美电站可研阶段约2.8万元。
造价高的原因:
一是人工成本高。由于高寒缺氧,对人体影响大,工人难找,流动性大,施工队伍稳定问题突出,人工效率也大大降低,同一工种需要更多的人,定额人工费低于实际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高寒地区人工费约是内地的2倍左右,果多电站大坝标投标人工费占投标总价8%,而实际人工费达20%。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是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
二是材料运输费用高。山高谷深,坡陡弯急,塌方滚石频发,由于冰冻影响,道路损坏严重,道路交通条件差,交通事故频发,相应运输单价较高;当地市场不发育,建筑材料需要远距离供应,相应运费增加;西藏地区超限超载控制严格,很多货车司机不愿跑。
三是设备降效大。粗约估算,高寒缺氧地区设备降效30%左右,出力降低、柴油耗量增加。
四是征地移民费用不断上调,地方政府“搭便车”思想严重。一方面是补偿标准提高,其次是电站建设周期长,物价上涨影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期望借电站建设完善周边设施和周边百姓致富。景洪电站征地移民费概算10.6亿上调至18.4亿,糯扎渡电站征地移民费概算73亿上调至201亿。
2、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发电企业举步维艰。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也随之放缓,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仅同比增长6.6%。2017年全国总装机17.8亿千瓦,按行业评估标准(利用小时数:火电5000、水电4500、核电7000、新能源2000),保守估算电力过剩20%以上,目前还有大量电力项目在建设,供大于求状况还将持续。
推行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打破了原来实行的定价机制,把发电企业快速推向市场,从试点情况看,降价已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3、受市场消纳制约,“西电东送”战略面临困境。
“西电东送”战略是国家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和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举措,水电开发能极大的带动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水电替代化石能源消耗,对改善中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家园意义重大。
4、体制机制不完善,水电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水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不消耗水资源,运行简单、经济、稳定、可靠,但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水电企业困难重重,水电发展逐年放缓,开发成本、送出通道、市场消纳没有得到很好的统筹协调,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配套、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
(作者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如美水电工程筹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