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剧坛上最优秀的传奇作家,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高的戏剧家,虽然远隔万里,彼此互不相识,但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都闪现出人文思想的光辉,而在女性题材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将以《牡丹亭》和《威尼斯商人》及其它代表性作品为例,对他们表现出的人文思想进行比较,并寻找造成其中异同的根源,在比较中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人文思想;比较
16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涌现出两位伟大的戏剧作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的成就在剧坛上影响深远,虽然远隔万里,但他们的作品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呼唤人性解放,闪现出人文思想的光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这一评价震惊世界,跨越空间距离,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提,在比较中加深对他们二人的认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很关注女性命运,他们塑造了一批有深度、有内涵的女性形象,两位大师的作品中都有以反映婚姻爱情题材为主的戏剧,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整部戏的主角,她花容月貌,锦心绣口,但无奈生长在一个如封建牢狱般的家中,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仍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然和谐感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以及反叛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她勇于决裂,敢于献身,“游园惊梦”后,她在愤郁中死去,虽“埋骨幽泉”,但“一灵咬住”始终不放,摆脱人间的束缚后,她在阴间对判官称自己“生生死死为情多,奈如何”,即使做鬼仍在追求爱情,且在爱情的温暖中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成婚,而在复生之后,面对亲爹爹两三弹压她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她五更面圣,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紫钗记》中的霍小玉面对一个虽不算负心,但却十分软弱的郎君李益,中了状元之后面对卢太尉的笼络毫无办法,她只能用自己执着的真情、顽强的意志以及聪明才智与封建强权作斗争,努力追求并保护自己的爱情。她们都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的弱女子,虽然面对重重压迫的封建壁垒,却仍勇敢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在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天理、自由与强权的矛盾中,她们敢于反抗、斗争,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她们敢于以情反理,呼唤人性解放,显示出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光辉形象。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在爱情婚姻中也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她不惜暗作手脚而选中自己心爱的人,为了帮助丈夫的朋友,她女扮男装,做起了法律顾问,面对咄咄逼人的夏洛克,她从容不迫,一步步让对手落入了自己的圈套之中,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惩罚了恶人,将一个活泼、幽默、充满机智的女性形象酣畅淋漓地展现于人前。
两位大师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摆脱了传统意义上“佳人美女”或“潑妇夜叉”的框架,真正关心女性的内在世界,在他们的笔下,这些女性形象有了处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忧患意识、平等意识、抗争意识,而对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的这种关注正是他们表达人文思想、呼吁人性解放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他们从人性解放、人文思想的角度出发,从人的价值的高度探索女性的处境和她们的精神追求,又以女性解放作为支点,呼吁人性解放,从而使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产生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恒久的艺术魅力。
然而,毕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也定会有所不同。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的行为和言语显得直接而大胆,具有更彻底的自由性,而汤显祖笔下的形象则含蓄内敛,更具以柔克刚的气质,且汤显祖虽然主张“至情”论,情高于理,但他始终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其个性解放的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的特别戕杀人性、极其违背常理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虽然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仍旧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人性解放并不彻底。反之,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要有更大的自由度。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与两位大师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汤显祖所处的明末时期,明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急剧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不断威胁着封建统治,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形成,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有所松动,但仍根深蒂固,这是个性解放不够彻底的主要原因。而莎士比亚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尤其是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全面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形成的进程,同时人文思想不断地发展壮大,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能力给妇女树立了积极、自信的女性榜样,从而鼓励妇女追求更多的自由,并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教育,让她们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要比明末的女性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在这样的环境下,莎士比亚的人性解放就自然而然要更为彻底。
但无论如何,两位大师在各自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高举人性解放的旗帜,对压抑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与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人文思想;比较
16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涌现出两位伟大的戏剧作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他们的成就在剧坛上影响深远,虽然远隔万里,但他们的作品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呼唤人性解放,闪现出人文思想的光辉。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这一评价震惊世界,跨越空间距离,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提,在比较中加深对他们二人的认识。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很关注女性命运,他们塑造了一批有深度、有内涵的女性形象,两位大师的作品中都有以反映婚姻爱情题材为主的戏剧,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是整部戏的主角,她花容月貌,锦心绣口,但无奈生长在一个如封建牢狱般的家中,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仍然显示出与大自然的天然和谐感及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以及反叛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她勇于决裂,敢于献身,“游园惊梦”后,她在愤郁中死去,虽“埋骨幽泉”,但“一灵咬住”始终不放,摆脱人间的束缚后,她在阴间对判官称自己“生生死死为情多,奈如何”,即使做鬼仍在追求爱情,且在爱情的温暖中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成婚,而在复生之后,面对亲爹爹两三弹压她那状元夫君的淫威,她五更面圣,在朝堂之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紫钗记》中的霍小玉面对一个虽不算负心,但却十分软弱的郎君李益,中了状元之后面对卢太尉的笼络毫无办法,她只能用自己执着的真情、顽强的意志以及聪明才智与封建强权作斗争,努力追求并保护自己的爱情。她们都是在封建制度压抑下的弱女子,虽然面对重重压迫的封建壁垒,却仍勇敢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在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天理、自由与强权的矛盾中,她们敢于反抗、斗争,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她们敢于以情反理,呼唤人性解放,显示出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光辉形象。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在爱情婚姻中也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比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她不惜暗作手脚而选中自己心爱的人,为了帮助丈夫的朋友,她女扮男装,做起了法律顾问,面对咄咄逼人的夏洛克,她从容不迫,一步步让对手落入了自己的圈套之中,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惩罚了恶人,将一个活泼、幽默、充满机智的女性形象酣畅淋漓地展现于人前。
两位大师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摆脱了传统意义上“佳人美女”或“潑妇夜叉”的框架,真正关心女性的内在世界,在他们的笔下,这些女性形象有了处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忧患意识、平等意识、抗争意识,而对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的这种关注正是他们表达人文思想、呼吁人性解放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他们从人性解放、人文思想的角度出发,从人的价值的高度探索女性的处境和她们的精神追求,又以女性解放作为支点,呼吁人性解放,从而使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产生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恒久的艺术魅力。
然而,毕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也定会有所不同。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的行为和言语显得直接而大胆,具有更彻底的自由性,而汤显祖笔下的形象则含蓄内敛,更具以柔克刚的气质,且汤显祖虽然主张“至情”论,情高于理,但他始终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其个性解放的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的特别戕杀人性、极其违背常理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虽然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仍旧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人性解放并不彻底。反之,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要有更大的自由度。
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与两位大师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汤显祖所处的明末时期,明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急剧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不断威胁着封建统治,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形成,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有所松动,但仍根深蒂固,这是个性解放不够彻底的主要原因。而莎士比亚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尤其是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全面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形成的进程,同时人文思想不断地发展壮大,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能力给妇女树立了积极、自信的女性榜样,从而鼓励妇女追求更多的自由,并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教育,让她们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要比明末的女性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在这样的环境下,莎士比亚的人性解放就自然而然要更为彻底。
但无论如何,两位大师在各自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高举人性解放的旗帜,对压抑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与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