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地球;如果给我一个舞台,我就充分展示我自己。
——和惠兰
她1968年加入党组织,1970年担任龙泉社区妇女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妇联的工作。三十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做着各种非常小、但很基础的工作,毫无怨言。自1970年当选为龙泉妇女主任,一任就是37年;1979年又兼任计划生育宣传员,一任又是27年。在这辛勤工作的几十年间她曾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当时在人民大会堂里,她是唯一的一个纳西人。
Q:从事了这么久的妇女工作,您对纳西女人是怎么看的?
A: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大妈。10岁时我失去了母亲,不久我的父亲也残废了,我们姐弟三个都是由我的大妈来照顾的。那时,我大妈是地下党员,她常和我讲革命的事,并且告诉我说,如果我来做妇女工作,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做好!我常说,生我是我的母亲,而养育我的是大妈。她对于工作的热情一直影响着我。
Q:在37年的妇女工作中,您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A:妇女工作不好做,尤其是推行一些新政策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来说服群众,而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但是坚持下来就好了。你会得罪一些人,但是多数人最后还是理解的。
Q:做妇女工作很辛苦,很多时候,您可能会牺牲照顾家人、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家人有没有怨言?您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A:嗯,孩子们还是有点怨言。我儿子上一年级以后,我就基本上没有关心过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太忙了,经常在外面跑。累的时候也有,但是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来,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不干就不干,既然干了,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编者语:如今的和阿姨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老伴和小孙子。忙了大半辈子,光是红色的荣誉证书就摆了高高的一沓,但是,家里却依旧清贫。而和阿姨自己,腰间依旧系着围裙,和任何一个普通的纳西女人没有区别。
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能使种田人共同走致富路。
——和灿辉
丽江的农家乐是一道风景,在这些农家乐中,位于黄山安乐村的 “阿花阁”由于物美价廉、服务周到而受到了丽江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在提到丽江的农家乐,可能没有人不知道“阿花阁”的。
阿花阁的女老板叫和灿辉,今年45岁。2003年,她的一对儿女相继上高中,为了有足够的钱让儿女读大学,也为了改变家庭收入低、日子紧巴巴的状况,她办起了“阿花阁”,凭着自己灵活的脑子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如此,在自己获得成功后,她还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周围的乡邻共同探讨致富经。如今,在阿花阁的辐射带动下,周围的乡邻妇女也投身到开办农家乐的行列。目前黄山安乐村农户自产的蔬菜、腊肉、火腿、家禽等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安乐村一带农家乐的需求,这一情况又为该村妇女群众发展养殖、种植提供了一个平台和良好的机遇。由于像“阿花阁”这样的农家乐不断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从事大批量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土鸡饲养,使黄山安乐村形成了集“种植、养殖、供应、消费”一条龙的产业链,形成了养殖业和种植业、餐饮业互相推动的良好局面。
Q:您开办“阿花阁”的初衷是什么?
A:那个时候老公在外面跑旅游车,家中的活儿都是我一个人在做,农活很辛苦,但是赚不了什么钱。地震后我自己尝试着开了一个小吃店,后来,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乐。
Q:您刚开始做农家乐的时候规模怎样?现在发展得如何?
A:开始我是一个人做,只雇了一个小姑娘帮忙。后来生意慢慢地好了,雇的人也就多了。现在我有八个人在帮忙。
Q:您家的位置不怎么容易找到,当时有没有担心生意不好怎么办?
A: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过这么多。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慢慢好起来了,现在这附近的人基本都能找到我家。平时中午时候,有很多人来我这里吃工作餐,周末还有办喜筵、化賩的。我家主要做纳西风味的,薄利多销。(笑)
Q:做农家乐,您同时还要照顾家人,这方面您是怎么协调的?
A:我有两个姑娘,都很懂事,基本上我没有操什么心,这是我最安慰的。老公现在还在开旅游车,我们分工明确,他在外面做他的,我开我的农家乐,父亲有时闲下来也会帮我做些简单轻松的活儿。
编者语:我发现很多纳西女人,当她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里走出来时,她们仍然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致富的路,过上好日子。这位和阿姨,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农家乐,诚信待人,正如她家门联上写的:笑脸相迎宾至如归乐此流连忘返,洁净味美可口舒适得以心悦诚服。朴实的话,道出的却是最简单的待客之道!
我不做,总得有人来做吧。
——和菊英
近年来,你会注意到,在东界河宏文市场上出售的蔬菜品种和花样不断翻新,并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和菊英。
作为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村妇女,刚嫁到宏文村时,她也和很多农村妇女一样在田间地头忙活,但是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却很少,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的。经过一番思考,和菊英认准了种植蔬菜,产销结合这一脱贫的好门路。亲自找新品种试种,进行蔬菜良种的筛选工作,全力推广蔬菜种植,由此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让广大村民种植蔬菜减少风险,和菊英在自家田地里开辟了一块实验基地,对每次引进的新品种,都要经她先试种,种植成功了才批量推向村民。为让大家都科学地种好、管理好蔬菜,她还细心地将自己摸索出的最佳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村民。和菊英所在的宏文村在她的带动下,附近的村民调整农业结构种起了蔬菜。如今该村已种植各类名优蔬菜1000多亩,被列为古城区的“菜蓝子基地”。农户们种的各类蔬菜,不仅在丽江市场上卖了好价钱,还有不少远销到昆明、保山、瑞丽……村民的平均收入也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倍。由此,和菊英先后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Q:刚开始嫁到村里的时候,您也是和祖辈一样在田间地头忙,特别辛苦,同时收入也低,当时在致富的路上,您都有哪些想法?
A:想法有很多。东界河是丽江目前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餐饮,而餐饮离不开蔬菜。于是我便认准了种植蔬菜、产销结合这一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而且我觉得,老式的种法和一般蔬菜品种难奏效,所以我就想着找一些新品种、新方法来尝试。
Q:当时您先生也是在外面工作,您一个人,应该说试种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吧?
A:想起就害怕。那个时候确实挺辛苦。我先自己研究试种,大家看到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卖价也高,所以周围的乡亲们才慢慢地和我讨要种子,种了起来。后来消息传开了,就有更多的人来了。蔬菜我种了有十多年了,应该说,这是我所做过的工作中最成功的一件事。
Q:在您种蔬菜的时候,您还在村里当计划生育宣传员,家里家外都要忙,有没有觉得特别累?
A:嗯,有时候真觉得累。尤其是早些年,人们对新的政策还不了解,所以宣传起来很困难,有些极端的人,也许还会给你找点碴儿。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都在想,就算我不做了,这个活儿总得有人来做呀,所以就坚持下来了。
编者语:对于曾经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和阿姨并没有说很多,只是轻轻地带过。如今,她已经不种蔬菜了,却依旧从事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在我眼里,妇女工作一向是个很累人的活计,但和阿姨依旧是那句话:我不做,总得有人来做吧。问到对她自己的评价,和阿姨腼腆地笑了。而在我眼里,我觉得她和许多的纳西女一样,勤劳、善良,同时,也是一个极有耐心和韧性的人。
如果没有家人和群众的支持,我一个人是做不了这么多的。
——杨鸿全
杨鸿全,一位看起来就像自己妈妈一样和蔼的纳西女人,是古城区祥和街道义和社区八一村人,现任八一村副村长兼村出纳员、祥和街道义和社区妇女委员会委员、八一村妇女小组组长,从事农村妇女工作已有十七年。
如此多的工作内容,并没有难倒这位杨阿姨。年轻时拜师学缝纫技术,开了民族服装店,进而开办民族服装加工厂,不仅不断学习管理经验,成为懂技术、会管理、会营销的行家,成功弘扬了民族服饰文化,更没有忘记帮助下岗女工和残疾工人再就业,而且事业、家庭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呈现一片和谐景象。
Q:在旅游业发展相当迅速的丽江,您为什么没有选择其它的行业,比如餐饮业之类的,反而选择了服装行业?
A:这得益于当时生产队的培养,队里选送我去学习缝纫技术使我有了现在的成就,我无时无刻都在感激组织对我的栽培。
Q:您的服装厂开业之后,请普通的下岗女工可以理解,为什么会请残疾男工呢?
A:当时鞋帽服装厂关闭之后很多工人都没有工作,我的缝纫店也正面临着扩张成服装厂急缺工人的局面,因此我一家一家地去找这些下岗姐妹,请她们来帮我。而那位残疾男工是自己找上门的,说希望能够在我这儿做点事情,而且他本来也会缝纫技术,我也相信他,后来他在工作中的表现的确让我很满意。
Q:我们知道,您不仅在工作上独挡一面,对于家庭也是照顾有加。您的工作那么忙又要照顾家庭,您是怎么看待、又是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呢?
A:我想这两点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有工作没有照顾到家庭会让我感到很遗憾,但是只看着家庭不管工作,那么我们也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当时做缝纫店和服装厂初期还得兼顾妇女工作,忙的时候我是背上背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就睡在床板上。亏了孩子们都很听话,不吵不闹,而且我的母亲和先生空闲时都会帮我,村民们也很支持我的妇女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家人和群众的支持,我一个人是做不了这么多的。
Q:对于您孩子的未来,您设想过吗?您希望他们留在身边帮忙管理服装厂还是让他们自由发展呢?
A:我的孩子从小就很听话。我的大儿子现在在丽江共青团委工作;小女儿在河南读大学,学法律。虽然希望他们能回来帮我,但我还是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能有各自更好的发展。
编者语:宽宏大度、随和、坚定的信念,家人及群众的支持,使杨鸿全这一路走来虽没有丰功伟绩,却也小有成就。家人的支持、群众的口碑、客户的信任,都使她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平坦。
编后记: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却坚韧不拔的纳西女人。头顶半边天,披星带月,起早贪黑,为的不仅仅是自家的经济条件能宽裕,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了效益。而这些社会效益里又隐藏了她们多少的汗水、辛勤,除了自己,他人无人知晓。我们只能为她们感到宽慰,她们的努力成为了现实,她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祝愿她们的未来如同她们脸上常挂的微笑般幸福、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