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养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模式不断发展,养猪业也随之得到较大的进步。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养猪生产中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对猪只影响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且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也呈现更加严重的趋势,在整个养猪业中分布广泛,且呈现出发病逐渐加重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饲养者应该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掌握该病的有效防控和治疗方法,以降低饲养场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针对猪群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情况进行论述,并且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73
0引言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主要就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实际生产中属于呼吸系统感染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近年,该病的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严重,我国猪群中的发病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情况,同时也是导致猪只继发呼吸道综合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生产中非常容易表现出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一旦猪群中出现该病的流行,会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1流行情况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发生疾病的传播,从目前的流行情况可以发现,猪只饲养集约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发生该病的情况就越严重。通常该病的发生都是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以冬、春寒冷以及气候多变的时间段发病情况比较多见。但猪只感染没有年龄段的区别,所有年龄的猪只都有患病的可能,但以2~4月龄仔猪患病的情况更加多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可见在患猪的呼吸道、肺部病变组织以及鼻腔的鼻汁中,发生急性感染的猪只血液和其他脏器中也可见病原的存在。生产中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到感染菌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新发病猪群在生产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发病情况,而且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实际生产中猪群如果直接接触患病猪只,或者通过液滴由呼吸道都能感染疾病,还可以通过急性感染猪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用具、漂浮于空氣中的气溶胶等传播疾病。此外,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同样可以传播该病。病原菌主要在患猪的呼吸道中存在,而且在生产中大多都是表现最急性或急性的发病过程,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采取大群集约化饲养模式的猪群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如果饲养环境的气候条件不良,或者在经历运输后,猪群发生该病的情况更加严重。在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中,公猪的传播作用比较明显,主要会通过引入带菌猪或者慢性感染的猪只而导致疾病的暴发。实际生产中会有超过5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感染最急性型的患猪会有高达80%~100%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实际生产中可见的猪只感染类型主要就是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或慢性型4种。
最急性型患猪通常是先出现1头或者几头猪突然患病的情况,生产中未发现任何明显的患病症状就会发生死亡。之后会导致疫情的快速发展,感染疾病的猪只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就升高超过41.5°C。明显可见病猪的精神状态极差、采食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的会丧失采食行为。大多的患病猪只在呼吸症状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表现出张口并且伸舌的状态,在呼吸方面比较艰难,通常会呈现犬坐的姿势。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触之其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都表现为发绀,同时可见有泡沫样分泌物从其口鼻处流出,病猪会在24~36h内发生死亡,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
急性型病猪主要是在精神状态和采食能力方面出现,异常,严重的会丧失采食能力,病猪的体温通常会升高到40.5~41.0°C,病猪呼吸功能受阻,表现出喘气和咳嗽的症状,鼻部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1]。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通常会在发病后的2~4d出现死亡的猪只,没有死亡的猪只会转变为亚急性或者慢性患猪。
亚急性或慢性病猪通常都是由急性患猪转变而来,此种类型病猪的体温通常没有升高的变化,或者仅略有升高,采食减少,病猪有阵咳或者间断性咳嗽的症状,但在增重率方面会有所降低。发生慢性感染的猪群中通常存在很多的隐性感染猪只,如果一旦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都会导致病猪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剧。
3病理变化
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猪的主要病变存在于呼吸道。观察其肺炎症状为两侧性的特点,通常会涉及到心叶、尖叶以及部分膈叶出现炎症,膈叶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患病和健康部分具有比较明显的分界。肺炎坏;死区通常表现为暗红色,而且质地坚硬,切面相对比较脆弱且容易碎[2]。最急性病猪的典型病变就是泛发型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胸腔中会潴留有血样的液体。急性期的病猪常见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的明显变化,还可见其胸腔中有积液存在,气管中的渗出物呈现泡沫状的血样黏性状态。大多发生于慢性感染的病例中,其肺膈叶会有呈现脓样的结节出现,并且是大小不等的状态,而且外面包裹着厚的结缔组织。感染比较严重的病猪肺部与胸膜会有粘连的情况,而且心外膜与心包也出现粘连,或者心包膜与肺脏发生粘连。恢复健康的猪只可见部分病灶和胸膜出现粘连的情况。
4防治措施
猪场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从外场购入的猪只携带病原而传入本场的情况比较多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引种和外购猪的检疫操作对预防该病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猪只饲养场应该在生产源头上对于带菌猪只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引人病菌。饲养场内一旦出现发病的猪只,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执行上级要求的扑杀措施,坚决消灭疫源,并且排除安全隐患。规模化的猪只饲养场应该从各方面强化对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与风险评估,通过采取血清学检测方式检出阳性率很高的猪场,需要果断进行清除,并且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严格对猪群进行净化后,再重新以阴性种猪建群。由于目前的实际生产条件限制,规模化的猪场难免需要从外场进行引种,因此保证检疫检验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饲养场的实际情况而实施必要的免疫程序,通常给猪只接种弱毒菌苗后,猪只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抵抗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感染。
饲养者在生产中一旦发现病猪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并且配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整个猪只饲养舍包括所有的生产用具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是浓度为0.1%的百毒杀或者浓度为0.5%的消特灵,以喷雾的方式进行消毒,应该保证每天进行1次消毒处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即可停止消毒。生产中以每周消毒2~3次的频率比较有效,而且应该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不同消毒剂交替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耐药性的出现。
发现病猪后应该尽早加以治疗,这样能保证较好的疗效。通常在生产中可以给病猪按照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g氟苯尼考和0.1~0.2mL复方新诺明,每天分别注射2次,连续给猪只注射5d即可。病猪如果在采食和饮水方面没有异常表现,可以通过口服与注射的方式同时给猪只用药[3],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强力霉素等,连续投药1周即可见效。病猪如果在采食方面出现困难,但呼吸平稳,可以通过静脉注射500mL0.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同时按每千克体重添加25~35mg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此外,再配合肌肉注射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效果更佳,生产中常用的就是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如果病猪有混合感染病毒病的情况出现,应该结合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加以治疗。
5结束语
饲养场内感染严重的患猪并且失去治疗价值的,应该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将病死猪进行消毒后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方式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疾病的扩散和蔓延,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汪丽,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防治[J].农技服务,2011(12):44.
[2]于忠官,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2):35.
[3]李新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9(3):54.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2.073
0引言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主要就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实际生产中属于呼吸系统感染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近年,该病的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严重,我国猪群中的发病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情况,同时也是导致猪只继发呼吸道综合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生产中非常容易表现出混合感染的情况。因此,一旦猪群中出现该病的流行,会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1流行情况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发生疾病的传播,从目前的流行情况可以发现,猪只饲养集约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发生该病的情况就越严重。通常该病的发生都是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以冬、春寒冷以及气候多变的时间段发病情况比较多见。但猪只感染没有年龄段的区别,所有年龄的猪只都有患病的可能,但以2~4月龄仔猪患病的情况更加多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可见在患猪的呼吸道、肺部病变组织以及鼻腔的鼻汁中,发生急性感染的猪只血液和其他脏器中也可见病原的存在。生产中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到感染菌株的毒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新发病猪群在生产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发病情况,而且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实际生产中猪群如果直接接触患病猪只,或者通过液滴由呼吸道都能感染疾病,还可以通过急性感染猪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用具、漂浮于空氣中的气溶胶等传播疾病。此外,小型的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同样可以传播该病。病原菌主要在患猪的呼吸道中存在,而且在生产中大多都是表现最急性或急性的发病过程,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采取大群集约化饲养模式的猪群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如果饲养环境的气候条件不良,或者在经历运输后,猪群发生该病的情况更加严重。在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中,公猪的传播作用比较明显,主要会通过引入带菌猪或者慢性感染的猪只而导致疾病的暴发。实际生产中会有超过5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感染最急性型的患猪会有高达80%~100%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实际生产中可见的猪只感染类型主要就是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或慢性型4种。
最急性型患猪通常是先出现1头或者几头猪突然患病的情况,生产中未发现任何明显的患病症状就会发生死亡。之后会导致疫情的快速发展,感染疾病的猪只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就升高超过41.5°C。明显可见病猪的精神状态极差、采食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的会丧失采食行为。大多的患病猪只在呼吸症状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表现出张口并且伸舌的状态,在呼吸方面比较艰难,通常会呈现犬坐的姿势。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循环衰竭的症状,触之其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肤都表现为发绀,同时可见有泡沫样分泌物从其口鼻处流出,病猪会在24~36h内发生死亡,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
急性型病猪主要是在精神状态和采食能力方面出现,异常,严重的会丧失采食能力,病猪的体温通常会升高到40.5~41.0°C,病猪呼吸功能受阻,表现出喘气和咳嗽的症状,鼻部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1]。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通常会在发病后的2~4d出现死亡的猪只,没有死亡的猪只会转变为亚急性或者慢性患猪。
亚急性或慢性病猪通常都是由急性患猪转变而来,此种类型病猪的体温通常没有升高的变化,或者仅略有升高,采食减少,病猪有阵咳或者间断性咳嗽的症状,但在增重率方面会有所降低。发生慢性感染的猪群中通常存在很多的隐性感染猪只,如果一旦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都会导致病猪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剧。
3病理变化
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猪的主要病变存在于呼吸道。观察其肺炎症状为两侧性的特点,通常会涉及到心叶、尖叶以及部分膈叶出现炎症,膈叶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的病理变化,而且在患病和健康部分具有比较明显的分界。肺炎坏;死区通常表现为暗红色,而且质地坚硬,切面相对比较脆弱且容易碎[2]。最急性病猪的典型病变就是泛发型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胸腔中会潴留有血样的液体。急性期的病猪常见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的明显变化,还可见其胸腔中有积液存在,气管中的渗出物呈现泡沫状的血样黏性状态。大多发生于慢性感染的病例中,其肺膈叶会有呈现脓样的结节出现,并且是大小不等的状态,而且外面包裹着厚的结缔组织。感染比较严重的病猪肺部与胸膜会有粘连的情况,而且心外膜与心包也出现粘连,或者心包膜与肺脏发生粘连。恢复健康的猪只可见部分病灶和胸膜出现粘连的情况。
4防治措施
猪场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从外场购入的猪只携带病原而传入本场的情况比较多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引种和外购猪的检疫操作对预防该病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猪只饲养场应该在生产源头上对于带菌猪只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引人病菌。饲养场内一旦出现发病的猪只,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执行上级要求的扑杀措施,坚决消灭疫源,并且排除安全隐患。规模化的猪只饲养场应该从各方面强化对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监测与风险评估,通过采取血清学检测方式检出阳性率很高的猪场,需要果断进行清除,并且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严格对猪群进行净化后,再重新以阴性种猪建群。由于目前的实际生产条件限制,规模化的猪场难免需要从外场进行引种,因此保证检疫检验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饲养场的实际情况而实施必要的免疫程序,通常给猪只接种弱毒菌苗后,猪只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抵抗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感染。
饲养者在生产中一旦发现病猪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并且配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针对整个猪只饲养舍包括所有的生产用具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是浓度为0.1%的百毒杀或者浓度为0.5%的消特灵,以喷雾的方式进行消毒,应该保证每天进行1次消毒处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即可停止消毒。生产中以每周消毒2~3次的频率比较有效,而且应该选择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不同消毒剂交替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耐药性的出现。
发现病猪后应该尽早加以治疗,这样能保证较好的疗效。通常在生产中可以给病猪按照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2mg氟苯尼考和0.1~0.2mL复方新诺明,每天分别注射2次,连续给猪只注射5d即可。病猪如果在采食和饮水方面没有异常表现,可以通过口服与注射的方式同时给猪只用药[3],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强力霉素等,连续投药1周即可见效。病猪如果在采食方面出现困难,但呼吸平稳,可以通过静脉注射500mL0.5%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同时按每千克体重添加25~35mg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此外,再配合肌肉注射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效果更佳,生产中常用的就是维生素C、黄芪多糖等。如果病猪有混合感染病毒病的情况出现,应该结合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加以治疗。
5结束语
饲养场内感染严重的患猪并且失去治疗价值的,应该及时进行淘汰处理。将病死猪进行消毒后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方式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疾病的扩散和蔓延,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汪丽,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防治[J].农技服务,2011(12):44.
[2]于忠官,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Z2):35.
[3]李新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