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走产学研发展之路。本文主要探索会计电算化专业《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初步效果。探索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背景分析;实施情况;探索;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深层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河北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特色办学水平,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性和课程开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改革,将《出纳实务》课程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一)开设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存在,如何处理好转型中的各种现象,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决策者面临的选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经从规模上向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重新确立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目前很好的模式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确定课程教学计划,人才的培养必须运用逆向思维等创新型思维。
二、《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
会计系从2009级电算化专业开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四年来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
(一)制定和修订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大纲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制定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现在又进行了修订,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电算化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而是以岗位任务为单元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是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了网银支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任课老师是职业指导师,是服务者,岗位工作协调者。大学生的身份是企业的出纳,变局外者为参与者,岗位轮换者。
(三)教学中强化了出纳岗位的技能和实训。为了增加出纳岗位工作的真实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桌同学分别担任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在强调会计核算的同时,又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责任,对大学生又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了让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出纳身份的转变,与商业银行、企业进行合作,将某一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全部出纳业务资料发给大学生,发给全部的真实票据、单据和结算凭证,利用三天的时间,独立完成票据填写、记账凭证编制、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等业务,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承担出纳工作。
三、《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步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业务专业能力已经完全胜任出纳岗位工作。本课程和相关会计课程学习完后,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出纳工作,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表扬和奖励。
(二)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任课老师体会到了“教学是一种享受”的价值所在。
(三)用人单位评价比较高。大学生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职业素质,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给用人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次从会计系要人,会计系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浓缩,也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一个典范。
关键词:课程改革;背景分析;实施情况;探索;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深层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实务》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河北省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院的特色办学水平,会计系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性和课程开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改革,将《出纳实务》课程从《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一)开设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更新教育理念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存在,如何处理好转型中的各种现象,让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决策者面临的选择,也是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交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经过十多年的扩招,已经从规模上向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重新确立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优势,《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目前很好的模式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确定课程教学计划,人才的培养必须运用逆向思维等创新型思维。
二、《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
会计系从2009级电算化专业开始开设《出纳实务》课程,四年来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
(一)制定和修订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大纲培养人才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制定了《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现在又进行了修订,非常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电算化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而是以岗位任务为单元进行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教学中不在以理论讲授为主,而是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增加了网银支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是核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任课老师是职业指导师,是服务者,岗位工作协调者。大学生的身份是企业的出纳,变局外者为参与者,岗位轮换者。
(三)教学中强化了出纳岗位的技能和实训。为了增加出纳岗位工作的真实性,辅导员、任课教师、同桌同学分别担任会计工作的不同岗位,在强调会计核算的同时,又加强了会计的监督责任,对大学生又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为了让大学生在校内完成出纳身份的转变,与商业银行、企业进行合作,将某一企业一个月发生的全部出纳业务资料发给大学生,发给全部的真实票据、单据和结算凭证,利用三天的时间,独立完成票据填写、记账凭证编制、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的登记等业务,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承担出纳工作。
三、《出纳实务》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步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出纳业务专业能力已经完全胜任出纳岗位工作。本课程和相关会计课程学习完后,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从事出纳工作,得到了许多中小企业领导表扬和奖励。
(二)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任课老师体会到了“教学是一种享受”的价值所在。
(三)用人单位评价比较高。大学生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职业素质,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给用人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次从会计系要人,会计系与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浓缩,也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一个典范。